案例一
2025年6月24日,白銀市居民陳某打算將自己在某平臺開設的網店關閉,又想將前期投資的6000元退回,于是在網上尋找律師協助,后陳某在某短視頻平臺上聯系到一“律師在線援助”,對方稱可以幫陳某要回這筆錢。隨后讓陳某下載指定的APP,進入該APP后有一名為“陳逸文”的“律師”幫陳某擬定了一份合同,聲稱只需8%的傭金,陳某同意后對方又發送一陌生鏈接,進入該網站后便有客服主動聯系稱需先進行充值,充值的越多找回的金額越多。陳某聽信后先充值100元,后提現110元,又按客服指示充值5000元,隨后對方稱操作違規,需充值30000元進行修復,陳某充值后客服仍要求繼續充值50000元才能提現,此時陳某丈夫提醒這是詐騙套路,立即帶其到公安機關報案,共計被騙35000元。
防范提示:尋找法律援助要去正規場所,可從司法局官網、12348熱線查詢,網上尋找律師時要注意甄別,核實律師身份信息,可以通過律師協會官方網站、律師事務所官網或電話咨詢等方式,核實律師的身份信息和執業狀態。正規律師通常不會主動攬客,而是通過律師事務所或正規法律服務平臺接收委托,并簽訂正式的委托合同。如果要求私下交易或支付費用至個人賬戶,應高度警惕。
案例二
2025年6月26日,白銀市居民趙某在宿舍休息時QQ突然收到校園助學貸的群消息,群內一名為李主任的人在打群語音,趙某以為和助學貸款相關便進入語音。對方稱需提供個人身份信息和銀行卡號可辦理四年免息,趙某誤以為真就將信息發送給對方,在此期間對方還要求趙某打開屏幕共享,聲稱已向其發送助學貸四年免息同意書的短信請查收,但趙某并沒有收到,相反其收到云閃付找回密碼的短信。緊接著對方指示趙某趕緊發送驗證碼,發送之后又收到登錄云閃付的確認短信,趙某仍按對方指示發送了驗證碼,不久對方要求趙某打開有余額的銀行APP,趙某此時才意識到不對勁,迅速掛斷電話退出群聊,查看余額發現被騙10420元,遂到公安機關報案。
防范提示:網絡身份具有迷惑性、隱蔽性的特點,收到自稱單位領導、老師或者朋友通過微信、QQ、抖音、快手等社交軟件發來的借錢、匯款信息,務必在轉賬前通過電話或者視頻等方式多方核實對方身份,切忌直接轉賬,以免上當受騙。如對方以“不方便通話、情況緊急、條件不便”等種種理由予以回避,則應當提高警惕,切勿礙于人情而盲目相信對方,未經核實切勿向對方轉賬,尤其警惕陌生人的“屏幕共享邀約”。
每周警情:2025年6月23日至29日,全市共發生電信網絡詐騙案件16起,網絡交友類詐騙4起,冒充客服類詐騙4起,刷單返利類詐騙3起,冒充公檢法類詐騙1起,冒充軍警投資類詐騙1起,冒充領導類詐騙1起,虛假購物、服務類詐騙1起,虛假網絡投資理財類詐騙1起。
警方提醒:廣大人民群眾在轉賬匯款時,一定要提高警惕、加強辨識,不輕信、不貪心、重核實。如被騙,請及時撥打110或96110反詐專線報警。
★來源:白銀公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