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總統令部分錄自《三門史志》2015年第三期
三門灣,這片承載千年鹽史與圍墾史的山海之地,自然資源得天獨厚,歷史文化底蘊非常深厚。自1899年抵御意大利覬覦,到1916年孫中山先生在《建國方略》中將其定位為 “東方第九漁業港”,三門灣的開發始終與民族復興緊密相連。民國時期三道關鍵的 “總統令”,宛如開啟發展之門的鑰匙,其蘊含的理念至今仍為新時代發展提供啟示。
一、民國八年二月八日黎洪元大總統令:
實業為立國要計,迭經明令提倡,尤必賴商民集合資力,奮勵進行,乃收實效。吾國僑民轉輸海外,居積致富,頗不乏人。近年挾資歸里,經營各項事業者,成績昭彰,在人耳目。方今世界重睹和平,亟謀康濟,精神所注,勢將趨重于經濟一途。及茲保惠僑民,宜有勞來之政,著內務、農商兩部,通行各省軍民長官,于隸籍該省之僑商,均應設法招來,隨時附喻,并曉諭國外各中華商會,切實勸導各商,集資回國興辦實業。其已經歸國者,尤必悉心保護,務使安心樂業,各泯猜虞。即居留海外之僑商,對于本國實業規劃,如有真知灼見,亦可指陳原委,隨時呈明主管官廳核奪。至僑商投資實業,應如何優于獎勵,以示激勸,并由該部妥擬辦發,呈侯施行。此令!
(注:鄒輝清等四人上呈開發三門灣后,下此令)
時代語境下的新思考
1919年2月8日,正值一戰結束后的全球秩序重構期。中國雖為戰勝國,卻在巴黎和會上遭遇外交屈辱,“實業救國” 從知識分子的呼聲變為全民共識。如今,經濟全球化浪潮中,海外華人華僑已成為掌握高端技術與國際資源的復合型群體。回顧《三門史志》記載的鄒輝清等先輩倡議,當代三門灣開發需構建 “僑智回歸” 全鏈條服務體系,從政策扶持到產業對接,將歷史上的 “僑商力量” 轉化為新時代的 “僑創動能”。
二、民國九年四月十五日,徐世昌大總統令:
內務、農業兩部呈請:將浙江三門灣定為試辦模范自治農墾區域,安置回國僑民,俾興實業等語。僑商同屬中華民國,比年以來眷懷祖國,咸思復我邦族,于農、工、商各項實業協力經營,本大總統迭經切令地方長官妥為撫輯……該部請將浙江三門灣定為模范自治農墾區域,自為優待僑民振興實業起見,應即準所擬,由部會商浙江省軍民長官切實規定,并應由外交部分飭各埠領事,通知僑團公舉代表回國,妥籌辦法次第進行。總期旅外僑民聞風興起,近以彰悅來之治,遠以樹拓殖之規,有厚望矣。此令!
跨世紀的治理啟示
1920年4月15日,軍閥混戰的動蕩年代,這道指令提出 “自治農墾” 的超前構想,將經濟開發與社會治理結合,通過賦予僑民自治權激發建設熱情。這種 “共建共治” 理念,與當下鄉村振興中的 “鄉村精英協同治理” 模式不謀而合。如今開發三門灣,可借鑒 “模范區域” 規劃思維,在現代農業示范區引入數字化治理,將 “農墾自治” 升級為 “智慧農墾 + 社區共建” 體系,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讓曾經夭折的開發計劃實現跨越發展。
三、民國十八年十月十六日,大總統(主席)蔣中正令:
國民政府指令第12305號,令行政院。呈復奉交上海市總商會呈請,開辟三門灣港埠,及許廷佐呈送該計劃一案,經交由工商部、建設委員會呈報,派員會勘三門灣地方,確有開辟港埠之價值。許廷佐具有相當資力及信用,所擬計劃,亦屬妥善,自可準其承辦,轉請鑒核備案由。呈及附件均悉,準予備案。附件存,此令。
(注:許廷佐等上呈開發三門灣25個實業規劃區后,下此令)
從歷史藍圖到現代實踐
1920 年代末,民族資本主義短暫繁榮,這道指令推動三門灣從農業開發轉向商業埠頭建設,“以港興城” 的思路與當代 “港產城融合” 理念相通。如今的三門灣新區,正以數字化港口為樞紐、海洋經濟為核心,打造現代化產業集群。對照歷史上許廷佐的實業規劃,新時代開發需融入綠色低碳理念,在港口建設中運用智慧管理系統,優先發展海洋生物醫藥、清潔能源等新興產業,讓百年商埠夢升級為全球競爭力的藍色經濟示范區。
歷史接力與時代新篇:三門灣跨區域發展的現存問題與破解之道
百年間,三門灣的開發史承載著家國情懷。1919 - 1929 年,三道政令先后頒布,推動其歷經實業救國萌芽、農墾自治探索、商埠建設嘗試階段。1940 年三門縣設立,翻開開發新篇章。如今,作為 “浙江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三門灣在長三角一體化中肩負新使命。
這段跨越世紀的歷程啟示我們:需傳承先輩“借勢而為” 智慧,善用僑資僑智激活內生動力,融入區域協同;發揚 “務實創新” 精神,以數字化改革為引擎、綠色發展為底色,推動三門灣持續改革探索。
然而,三門灣跨區域發展面臨協調管理缺失、交通互聯滯后等挑戰。為此,可從以下方面破局:
一、建立協調機制
三門灣區域涉及寧波、臺州兩市及寧海、象山和三門三縣。行政區域的分割,對三門灣的經濟、社會、文化等發展帶來諸多問題。為解決這些瓶頸問題。可建立"三級聯動,統分結合,務實高效"的合作機制。分三層進行。決策層:由省里牽頭,兩市三縣參與的領導小組。咨詢層:由省市有關專家、學者等組成。執行層:建立三地縣長聯席會議制度。如果時機成熟,可重組行政區域,可把圍繞三門灣幾個鎮組成三門灣市。
二、產業體系構建
1、先進制造業。重點發展新能源、生物醫學、數據機械、高檔模具、汽車裝備等產業。探索甬港合作開發區,吸收外資和"寧波幫"資源,在下洋涂打造臺灣產業園。
2、現代服務業。發展海洋旅游。重點打造三門灣旅游度假區,伍山石窟國家地質公園,整合胡陳港、蛇蟠島等資源,發展生態觀光,休閑度假,養老旅游,推動全域旅游,串聯三門灣沿線景點,形成特色環線。
3、特色農業。在三門灣西海岸、東海岸發展生態農業。打造雙盤涂國家級生態農業園。
4、清潔能源產業。打造"風光核儲氫"全產業鏈集群,建設"零碳產業園"。
三、基礎設施建設
1、交通網絡。連接象山石浦,三門濱海新城形成內聯外通的交通體系。謀劃跨海通道,貨運鐵路,提升港口(健跳港,田灣山島港區)通航能力。
2、公共服務體系。統籌教育、醫療、文化等設施,提升城鄉一體化水平。
3、可持續發展。限制高污染產業,發展循環經濟。規劃建設國家海洋濕地公園,保護海洋生態系統。推動核電、抽水蓄能、氫能等清潔能源項目,服務"雙碳"目標。
四、創新開發模式
多元化投入。引入社會資本,采用政企合作模式。產業協同,避免同質化競爭,分區域布局優勢產業,打造"數字海洋"。最終達到"北有杭州灣,南有三門灣"的省級乃至國家級示范區。
- End -
鄉土寧海公益平臺
@關注我們就是最大的支持@
對話主編請加微信:
□ 撰稿:王松地
□ 排版:天姥老人
□ 審核:水東居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