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的天氣熱的令人發指,對于常年背負指標壓力的銀行而言,遠未到喘息的時候。
上半年沒有完成的指標,下半年得加足馬力沖刺!
前兩年卷存款,今年上半年卷消費貸,如今開始卷經營貸......
存款、消費貸都沒如愿?
銀行的股價和銀行的業務,明顯出現了背離。
高股息率的銀行股最近蹭蹭創新高,成為撐起大盤的支柱。相比銀行負債端存款業務來說,銀行資產端的貸款業務開展的并不順利。
先看看存款情況,據央行金融機構本外幣信貸收支表的最新數據,住戶部門定期存款的占比,除了在三月環比下降外,其余四個月均環比上升,今年5月末創出歷史新高。
盡管存款利率已經幾乎降到歷史低位水平,多家銀行一年期定存利率普遍在1%以下,但存款依然火熱,逼得很多銀行不得不下架5年期大額存單。
上半年,銀行在貸款業務上很是努力,尤其是在個人消費貸款上,股份制銀行、地方性銀行的積極性更高,在貸款利率上給足了優惠,尤其是對于新客戶。國有大行的消費貸利率保持在3%以上的居多,而股份制銀行已經把消費貸利率卷到了2.5%左右的水平。
結果業務沒拓展多久,貸款利率在3%以下的品類就被監管叫停了。
住戶貸款方面,今年一季度增加7965億元,但不含個人住房貸款的消費性貸款余額21.02萬億元,同比增長6.1%,僅增加321億元。
5月份的數據顯示,新增居民短期貸款為-208億元,同比少增451億元,新增居民中長期貸款為746億元,同比多增232億元。
由此可見,居民對于消費貸在內的短期貸款興趣度并不高。真的是貸不動啊!
花式險招
消費貸業務不好做,但還是得做啊!
同是天涯淪銀行人,客戶不買賬,怎么辦呢?最近銀行人內部開始了花式自救:你幫我解決消費貸,我幫你解決存款難題。
在小紅書上,消費貸互助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話題度。大家利用公開平臺,找尋在同屬地的銀行同仁,幫忙完成指標,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商行或農商行等客戶經理或柜臺員工都有。
圖片來源:小紅書
從互動內容來看,消費貸的測額指標是重點訴求。雖然消費貸不好貸,但銀行變相下達的消費貸測額操作還是有希望的。
消費貸“額度試算”不是真的貸款,而是經過評估給出一個“貸款資質體檢單”,看看你有沒有資質,能貸多少錢,通過這種方式,說不定能刺激客戶的貸款欲望。
目前大家會優先選擇同一城市的同行進行合作互換,為對方的測額活動掃碼助力。據相關報道,部分國有大型商業銀行的客戶經理透露,測額操作并非必須局限于同一城市,但有一個前提條件,即參與測額者需已在該行開立儲蓄卡。
相互幫扶,表面看統計指標是完成了,但實際上,對于銀行業務的需求真實性造成了不小的干擾。這背后,更多體現的是一種“虛假繁榮”以及“虛假需求”。
卷不動消費,卷經營貸
個人消費貸業務刺激不起來,那就試試企業相關的經營貸款。據人民日報,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全國登記在冊經營主體總數為?1.89億戶?,較2023年底增長3.1%。
銀行用的招數也差不多,直接給利率優惠。
最近,中行、建行、招行等扎堆兒推出了純信用的經營貸產品,年化利率降到了3%上下,比之前明顯低了不少。比如,招行還玩起了“利率優惠券”的招數,對“優質客戶”,直接給到了2.68%的超低利率,直逼消費貸的利率。針對小微企業主,或者個體工商戶,純信用貸年利率低至3%,如果是抵押貸款的話,年利率低至2.7%。
圖片來源: 招行銀行APP
據多家媒體報道,還有一些隱秘的做法:客戶經理自掏腰包給客戶補貼。
銀行迫切需要貸款客戶,但貸款標準也不會輕易松動。畢竟,貸出去的錢如果收不回來,又是一筆爛賬,對銀行無益。
比如招行生意貸的申請條件,憑稅務繳納、個人征信、公積金、社保申請額度,最高可借50萬元。
不過,對比消費貸來看,企業貸款熱情也不是特別高漲。今年5月,企業貸款新增5300億元,同比少增2100億元。
外賣大戰卷價格,銀行貸款卷利率。但這樣卷下去,銀行面臨三類風險:被監管叫停,員工之間互相幫忙,無效貸款增多;如果放款要求松動,又會增加潛在的不良率。
2025年一季度上市銀行凈利潤增速同比下降1.1%,相比2024年的+2.4%轉為負增長,略低于市場預期,主要一個原因就是個人貸款風險上升導致的增提撥備壓力。
不少專家呼吁銀行通過創新式的手段,來開展業務。不少銀行也開始嘗試,比如,針對細分行業客群,建行推出了不同的小微信貸產品:包括商戶專享的“商戶云貸”;首貸戶專享的“首戶快貸”;企業納稅記錄較好的“云稅貸”;煙草客戶專享的“商葉云貸”等,年利率低至3%,最高申請額度300萬元。
另外,上半年消費貸款ABS發行規模增長迅猛達1594.40億元,同比增長了2.1倍。溫州銀行、寧波銀行等多家銀行合計發行了159億元信貸ABS,規模居前。
寧波銀行發行的 “永動2025年第一期個人消費貸款ABS”,基礎資產為分散的小額消費貸款,單戶金額小、分散度高,如文旅、健康、教育等服務消費表現較好。
通過將消費貸款打包出售,銀行可將原本占用資本的資產出表,降低風險加權資產規模,從而提升資本充足率,同時回籠資金用于新的貸款投放。但也需要實時監控,避免助長風險。
結語
新業務的表現,需要銀行同仁們的持續深耕和觀察。尤其是在業務轉型期,不可能一口吃個胖子,急功近利不可取,必要的陣痛期還是需要經歷的!
免責聲明
(上下滑動查看全部)
任何在本文出現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個股、評論、預測、圖表、指標、理論、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為參考,投資人須對任何自主決定的投資行為負責。另,本文中的任何觀點、分析及預測不構成對閱讀者任何形式的投資建議,亦不對因使用本文內容所引發的直接或間接損失負任何責任。投資有風險,過往業績不預示未來表現。財經早餐力求文章所載內容及觀點客觀公正,但不保證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