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及龜蛇二山、長江大橋共同構成了武漢最核心的城市景象(攝于2024年12月)。陳 亮攝(中經視覺)
民國時期漢口沿江大道街景。(資料照片)
抗日戰爭時期的武漢中山大道。(資料照片)
6月18日,游客在位于孝感市大悟縣的新四軍第五師紀念館參觀。該縣是革命老區、大別山精神的發源地,紅色景點年接待游客超150余萬人次。
經濟日報記者 王明昊攝
武漢光谷空軌在空中穿梭。作為國內首條懸掛式單軌系統,光谷空軌采用全自動無人駕駛模式,相比于傳統列控方式可節約能耗近20%(攝于2023年5月9日)。魏 錸攝(中經視覺)
5月1日,游客在黃石市陽新縣仙島湖“天空之境”玻璃觀景平臺游玩。
周 巍攝(中經視覺)
游客乘坐伴游機器人在襄陽市月亮灣濕地公園游玩(攝于2023年6月5日)。
楊 東攝(中經視覺)
6月21日,小朋友在橋梁博物館武漢長江大橋建造布景前玩耍。
經濟日報記者 柳 潔攝
位于武漢新城的華工科技智能裝備產業園葛店園區,工作人員在國內最大的三維五軸激光切割機產線上組裝、調試訂單設備(攝于2023年6月6日)。
東 高攝(中經視覺)
湖北是一片紅色熱土?!靶⌒〖t安,人人好漢。銅鑼一響,四十八萬。男將打仗,女將送飯?!边@首流傳在黃岡市紅安縣的民謠,生動地反映出紅安人民為革命事業做出的貢獻與犧牲。在近30年的革命斗爭中,紅安有14萬人獻出了寶貴生命,走出了韓先楚、秦基偉、陳錫聯等223位開國將軍,被稱為“中國第一將軍縣”。
在革命老區孝感市大悟縣,“薪火爺爺”陳義萬20年如一日從事紅色文化研究,編寫紅色文化系列書籍,宣講紅色文化故事。截至目前,陳義萬組織的紅色教育宣講等活動已逾百場,覆蓋青少年3萬多人次。大悟縣600多名“紅色小導游”、辜小娟巾幗紅色宣講工作室等老中青三代志愿者,爭當紅色文化研究者、傳播者、踐行者。
戰斗的硝煙早已散去。走在今天的武漢街頭,如果不是那些散落在街邊巷角的抗戰遺跡,人們很難想象80多年前,這片土地上曾經發生過多么殘酷的戰斗。1938年,日本侵略者向當時中國的抗戰中心武漢發起進攻,妄圖迅速解決“中國事變”。危急之際,一首鏗鏘的旋律回蕩在武漢上空:“用我們無窮的威力,保衛大武漢,粉碎敵人的進攻,鞏固抗日的戰線?!庇⑿鄣闹腥A兒女,不分黨派、不分地域、不分老幼,同仇敵愾、眾志成城,用一場場艱苦卓絕的戰斗,有力阻滯和消耗了日軍,挫敗了日軍的速勝企圖。
走過80多年風雨征程,如今這片紅色沃土處處煥發著勃勃生機。綿延湖北1061公里的長江岸線上,38座長江大橋向世界展現橋梁建設大省的卓越實力。錨定打造新質生產力重要陣地的目標,武漢光谷搶抓未來產業賽道布局,在人工智能、芯片半導體等領域培育硬核獨角獸企業7家,2024年未來產業規模達480億元。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從昔日戰火紛飛不屈不撓,到今天美麗富饒活力涌現,荊楚大地變化的是城鄉發展面貌,不變的是一脈相承的精神。(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劉月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