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大和美國終于意識到,與其斗得兩敗俱傷,不如先把墻頭草干掉,這個墻頭草就是歐盟。最近東大對歐盟展開了一系列制裁,包括但不限于對產自歐盟的白蘭地征收反傾銷稅,限制本國企業從歐盟采購價值4500萬人民幣以上的醫療器械。值得關注的是,我們出臺這些制裁措施時,外長剛好還在歐盟訪問,并且兩邊的峰會也即將召開。 這就很耐人尋味了,我們的外交風格向來是以和為貴,幾乎沒有在雙邊頻繁互動時,對其展開大規模制裁的慣例 ,那為什么這次卻一反常態呢?
訪問的意義在于交流一些重大事件,面對面能更好的摸底,而咱們選在七月初去歐洲,主要是因為特朗普要對歐盟動刀了,7月9號就是他留給歐盟的最后時間期限。所以,我們卡在這個時間線之前過去,正是本著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的原則,問問歐盟要不要一起反擊美國的貿易霸權。雖然歐盟沒有給出明確回復,但從近期的一系列動作來看,比如法國財長向歐盟喊話稱,布魯塞爾必須加強貿易壁壘以針對東大更廣泛的進口產品,他們顯然是敬酒不吃想吃罰酒了。
既然你都不要臉了,那我為啥還要給你臉?于是咱們這邊還沒等外長回程雷霆措施就一個接一個, 先是把白蘭地的反傾銷直接坐實,然后翻出六月歐盟打擊咱們醫療器械的舊賬,當即清算。有朋友可能就要問了,歐盟為啥這么莽呢,按理說美國都已經準備把它往死里搞了,正常邏輯不應該是團結一切能夠團結的力量反擊美國嗎?但他倒好,頂著美國即將到來的怒火又徹底把東大得罪了,完全一副老子天下第一的樣子,這種由骨子里散發出來的傲慢,究竟是從何而來的呢?在老羅看來,有兩個方面的因素。
一方面,歐盟可以說是 全球化這三十多年來最大的贏家。以前我們有些輿論總在宣傳東大是全球化最大的贏家,外貿需求拉動了工業產能,成長為世界頭號工業大國,并解決了大量的就業問題。而通過貿易順差積累下的原始資金,一邊充實國庫發展大基建,全國交通更加通暢,另一邊大搞產業升級崛起為高端工業強國。但這些全是血汗錢換來的,我們在整個過程中付出的代價,一點也不比收獲低。你像以前的蘋果手機,硬件都是在東大生產的,但我們每臺就賺三塊錢,大頭全被美國蘋果總部拿走了。老羅當然不是在否認我們的成功,只是在強調,相較于付出的代價,我們取得的成就在合理的范圍內,所以算不上最大的贏家。那美國呢,作為本輪全球化的領導者,他們算是最大的贏家嗎?按照代價與回報來看,美國甚至算是最大的輸家了。
因為全球化這三十年,正好是美國去工業化的階段,資本的全球流動尤其是實業資本向價值低洼地帶的流動,把美國的制造業都掏空了,你們知道這意味著什么嗎?工業時代,不管是居民需求,還是戰爭消耗,都得靠工業生產來變現,俄烏戰爭第一年烏克蘭的表現非常好,差點就把俄軍給趕出去了,為啥越到后面越不行了呢,不就是因為美國工業產能不足,無法及時補充烏軍的戰爭消耗嗎?再加上印巴空戰和以伊導彈攻防暴露出的一些問題,現在普遍認為東大的戰爭潛力和軍事技術已經超過美國了。所以全球化三十年美國除了美元霸權相對收益高之外,工業霸權和軍事霸權都被葬送了,算不上最大贏家。而按照的代價與回報比來看,歐盟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全球化最大贏家。
發達的經濟和產業需要強大的軍事實力來維護,而且產業投資也高度依賴軍事力量提供的穩定環境。一般來說,投入軍事的財政過多,會導致投入民生福利和產業補貼的財政減少,畢竟財政收入通常是固定的,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無法逃過這個定律,唯獨歐盟是一個例外,他們平均國防開支占GDP的比例只有1.7%,還不到美國的一半,多余的錢都拿去搞民生福利和產業補貼了。然后發達的工業還需要能源的支持吧,能源成本越高工業品的成本就越高,那么相應的,競爭力就會下降。你別看東大的工業品賣得很好,但這些年鐵礦石和石油的價格一年比一年高,相當于我們把大部分利潤都補貼給能源商了。歐盟就要幸運多了,長期有俄羅斯的能源供應,不但量大管飽,而且價格還便宜,所以他們生產出來的產品,不僅技術先進,還極富價格競爭力。當然,工業變現的最后兩步,還需要廉價的零部件供應鏈壓低成本,以及購買力龐大的消費市場,而東大剛好滿足了歐盟這兩個需求。老羅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汽車產業是歐盟的經濟支柱,而歐盟汽車產業最大的海外供應鏈和最大消費市場,都在東大。
美國提供軍事保護傘,俄羅斯提供廉價能源,東大提供廉價的供應鏈和消費市場,中俄美把自家最厲害的看家本領都拿去補貼歐盟了,相當于上三常都在給他們打工,你說他們能不傲慢嗎?再看看各自老百姓過的生活,美國老百姓在賣血維持一日三餐,俄羅斯老百姓在戰場填線拼搏未來,東大老百姓在996內卷,而歐洲人呢,拿著全世界最高的工資,卻做著全世界最輕松的活,上午十點上班,摸一個小時的雨,再工作一個小時下班吃飯,無休兩個小時,四點又下班了,一年還有好幾多月的帶薪休假,你說他們是不是全球化最大的贏家?
歐盟傲慢的另一方面來自于他們自認為,自己在當下的國際環境中擁有最優越的地位,上三常都有求于他,都高度依賴他。在他們看來,俄羅斯想求歐盟接納他們,這樣自己就能成為西方世界的一份子;美國想求歐盟始終站在他們一邊,畢竟歐洲是西方文明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沒有歐洲,美國就無法代表西方世界,更坐不穩世界霸主的寶座;東大想求歐盟不要徹底站隊美國,甚至想聯歐抗美。你看,上三常都有求于我,都依賴我,那我不得把架子端高一點嗎?
默克爾:歐盟不怕美國關稅
拜登政府時期,東大和美國卻是遭了歐洲的道,美國為了拉攏歐盟對抗東大放寬各種商品出口,東大為了拉攏歐盟對抗美國在很多貿易問題上是能讓步就讓步,這下歐盟就更爽了,然后仗著自己的統戰價值,兩邊騙,兩頭哄,吃完東大吃美國。用暫停中歐投資協定換取美國的能源供應和鋼鋁關稅休戰,接著又以重啟投資協定要求東大在電動車問題上讓步,完全一副不怕你不聽話的樣子。可惜好景不長,特朗普上臺后,東大和美國又經歷了一次高強度交鋒,雖然雙方都沒占到太大的便宜,但這一仗把兩邊都打得大徹大悟了,既然短時間內無法改變相持的局面,那不如先把墻頭草給收拾了,這樣至少沒人中間商兩邊吃差價,你說是吧?
東大其實不想走這一步的,因為我們分得清輕重緩急,更知道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的道理,但我們給的機會,歐洲不但不收,還提出各種蹬鼻子上臉的條件。東大也不慣著了,直接一套組合拳往臉上砸,而且還專門挑在懂王動手的前一刻。既然你歐盟敢兩邊占便宜,就該做好被藍星兩大力量輪番爆錘的都準備,你也不要指望美國能想到什么盟友之誼,畢竟懂王看歐洲,比看東大還不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