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物流發布首款自研L4級無人輕卡
在AI賦能各行各業的浪潮中,京東再次走在了前列。
近期,京東物流在第十七屆國際交通技術與設備展覽會上正式發布首款自研無人輕卡“京東物流VAN”,引發行業關注。
此次發布的“京東物流 VAN”,堪稱物流行業的“巨無霸”和“智慧先鋒”。
該輕卡擁有24立方米的載貨空間,是目前物流行業內載貨量最大的無人輕卡,據京東介紹,京東物流VAN可完全替代傳統的4.2米貨車。
通過規模化應用以及場景打磨,整車成本、跑行安全以及效率將進一步得到優化。
圖源:微博
而更值得關注的自動駕駛能力方面,“京東物流 VAN”具備L4級自動駕駛能力。
紙面上來看,這一技術水平碾壓目前市面上所有新能源汽車,什么華為、小鵬都是渣渣,畢竟就算是目前華為的最強智駕,也才無限接近于L3級。
可事實真是如此嗎?
需要指出的是,自動駕駛技術在物流領域和家用領域存在一定的差異。
在物流領域,自動駕駛技術早前主要針對封閉或半封閉的物流場景,如園區和固定路線,這些場景相對簡單,與乘用車需要面對的場景相比,復雜度要低得多。
而像華為等企業在家用領域所研究的場景,主要針對城市/高速,不僅道路情況復雜多變,還有大量不同類型的交通參與者,這些都使得乘用車的自動駕駛技術研發難度大大增加。
不過,在此次交通展上,京東也表示,“京東物流 VAN”可自主規劃最優路線、精準識別并靈活避讓障礙物,能夠從容應對人車混行的復雜交通環境。具體情況還需事實來驗證。
以后路上大家遇到了無人駕駛的京東物流卡車,不妨多觀察一下,看看它是不是真的有這么智能。
圖源:微博
這里也不得不再次科普一下前面提到的L3與L4級別的自動駕駛到底意味著什么,為什么聽到京東擁有L4級的自動駕駛技術會讓人感到震驚。
首先,L3級別的自動駕駛技術主要是指在特定條件下實現部分自動駕駛功能,需要駕駛員隨時準備接管車輛。
而L4級別的自動駕駛技術則意味著車輛可以幾乎在任何道路和環境條件下完全控制車輛,無需人類駕駛員進行干預。
因此,京東的L4級自動駕駛是完全能夠實現的,但與我們期望的家用車所需要的自動駕駛還是有一定差異。
而且國內實現L4級自動駕駛技術落地的企業也并非只此一家。例如,順豐的L4級無人配送車已經在部分地區投入運營,山東濟南的L4級自動駕駛公交車也已經進入試運行階段。
自動駕駛技術在物流和公共交通領域的應用正在加速趨于成熟。
圖源:大眾新聞
當然,京東物流VAN所擁有的特性不只自動駕駛功能,它還具備400公里的滿載續航能力,能夠適應多場景物流運輸。
并且,電動驅動的方式能做到減少約90%的碳排放,既高效又環保,符合當下綠色物流的發展趨勢。
此外,“京東物流 VAN” 還是降本增效的利器。通過24小時不間斷作業和智能調度系統,京東物流VAN能夠替代傳統運輸模式,大幅降低運營成本。
官方數據顯示,京東物流VAN投入使用后,效率可提升40%,運營成本直降60%!
京東物流計劃在2026年前完成超千臺車輛的大規模部署,覆蓋全國30城的倉儲-配送全鏈路。
劉強東的超前眼光:提前9年布局無人駕駛
京東物流VAN的發布,只是京東在自動駕駛領域眾多布局中的一環。
在同一展會上,京東物流還帶來了兩款最新高科技產品——獨狼6.0智能配送車和“飛狼”系列無人機。這兩款產品背后的技術含金量,同樣值得關注。
圖源:抖音
獨狼6.0智能配送車同樣具備行業領先的L4級別自動駕駛能力,最高速度可達60km/h,最大載重1000kg,貨箱容積達4立方米,一次充電續航里程達160公里,支持24小時全天候及復雜天氣條件下作業。
目前,“獨狼”系列已在北京、天津、合肥、廣州、深圳等國內近30座城市實現常態化運營。
“飛狼”系列無人機則包括飛狼JDX-50和JDX-20兩款產品。其中,飛狼JDX-50最大起飛重量50kg、載重15kg。
飛狼JDX-20則是針對城市即時配送需求推出的新一代無人機,最大載重10kg,最大飛行里程24公里,對起降場地要求低,應用場景更加廣泛。
前段時間,京東剛被爆出旗下子公司已經開始注冊“Joyrobotaxi”的商標,一時間有關“劉強東入局汽車行業”的消息鋪天蓋地。
彼時正值京東外賣在外賣行業殺了個天翻地覆,很多人都在期待劉強東會對汽車行業帶來多大的改變。
圖源:抖音
事實上,劉強東對汽車、對無人駕駛的布局早在9年前就已經開始。
早在2016年,京東便研發出首臺物流自動駕駛車,并在當年的雙十一期間完成了包裹配送測試。
2018年,京東上線了汽車整車交易平臺,正式進軍汽車銷售領域,劉強東在汽車行業的布局也正式拉開帷幕。
2019年,京東的智能快遞車4.0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L4級別自動駕駛,并在疫情期間為武漢醫院提供了無接觸配送醫療物資的服務。
2021年,京東正式成立汽車事業部,進一步整合了其在汽車領域的資源。同年,京東物流成為首批獲牌企業,率先實現無人配送車“持證上崗”。
京東集團副總裁、智能駕駛總經理兼首席科學家孔旗透露:“到2021年6月底,京東物流部署的智能快遞車位居行業第一。”
圖源:小紅書
2024年,京東與金龍汽車合作的“DIDO自動駕駛物流車”在蘇州試運行,標志著京東在自動駕駛技術的商業化應用上又邁出了重要一步。
截至目前,京東在物流技術上已獲得超過5000項專利,其中3000項涉及自動駕駛技術。
劉強東的汽車布局不僅僅局限于技術研發和產品創新,他還通過資本紐帶和戰略綁定,構建了一個龐大的“汽車朋友圈”。
早在2015年,劉強東就以個人名義投資了蔚來汽車,并持有其2.82%的股份。
據劉強東妻子章澤天介紹,“最初的會議是李斌來我們家,跟我跟強東吃了頓飯。他花了15分鐘講了他對蔚來汽車的想法,強東花了10秒就說yes。”
10秒鐘的點頭,為劉強東與蔚來汽車創始人李斌帶來了深厚的友誼。時至今日,劉強東做外賣都要拉上李斌一起打廣告。
圖源:電商派
而在大的戰略方向上,京東已與比亞迪、嵐圖汽車等多家汽車制造商建立了合作關系。京東與比亞迪達成全面戰略合作,圍繞汽車全渠道營銷與售后服務體系等方面進行全系全域的共建。
此外,京東還與嵐圖汽車推出“嵐京計劃”,共同打造全線上汽車交易平臺,涵蓋汽車銷售、售后服務、金融支持等全方位服務。
要做到與這些車企“平等交流”,京東背后所擁有的流量及技術積累缺一不可。而從實際角度出發,京東在自動駕駛領域的技術及數據積累并沒有比這些車企差到哪去。
遠的不說,京東物流的無人配送車每天在城市中穿梭,就積累了大量的路況數據,這些數據經過脫敏處理后,可以直接用于優化自動駕駛算法。
孔旗曾斷言:“末端配送占物流成本的40%-50%,是技術落地的最佳土壤。”
如今,靠著末端配送帶來的經驗,京東的無人駕駛技術已是落地開花。
作者 | 劉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