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有個皇帝,在位才五年,卻活得像把火。燒盡了五代十國的污泥濁水,照亮了往后三百年的路。更奇的是,一千多年來,罵他的人一個沒有,連民間祠堂里,至今還有人給他上香。
這人就是柴榮,后周世宗。一個只當了五年皇帝的人,憑什么得到這么高的評價?
柴榮的出身,說出來你可能不信。他小時候家里窮,只能去投奔姑丈郭威。郭威那時還沒發(fā)跡,柴榮就跟著姑丈跑生意,推著獨輪車走南闖北。別小看這推車的日子,就像現(xiàn)在跑業(yè)務(wù)的銷售員,見的人多了,聽的事雜了,心里自然就清楚老百姓最缺什么,最恨什么。
后來郭威當了皇帝,柴榮也跟著步步高升。可郭威沒兒子,臨死前把皇位傳給了他。公元954年,柴榮登基,這年他三十三歲。剛坐上龍椅,北邊的北漢就聯(lián)合契丹打了過來。大臣們都慌了,勸他別親征,派個將軍去就行。柴榮眼一瞪:“我剛即位,人家就上門找茬,這時候不打回去,以后還怎么抬頭?”
他帶著軍隊直奔高平,剛擺開陣勢,右路軍就垮了。幾個將領(lǐng)帶頭逃跑,士兵像沒頭的蒼蠅一樣亂撞。眼看就要輸,柴榮抄起馬槊就沖了上去,像個拼命三郎。身邊的親兵看皇帝都豁出去了,也跟著嗷嗷叫著往前沖。這一仗,硬是把北漢軍隊打崩了。
戰(zhàn)后清算,柴榮一點不含糊。七十多個逃跑的將領(lǐng),拉到陣前一刀一個。有人求情,說都是老臣。柴榮冷笑:“打仗的時候他們怎么不想想自己是老臣?”砍了這些人,他又從士兵里提拔了一批立功的,其中就有后來的趙匡胤。這一手,就像公司裁員,該開的開,該升的升,隊伍立馬就有了精氣神。
坐穩(wěn)了皇位,柴榮開始琢磨怎么讓國家變強。他問大臣王樸:“你說,我能當幾年皇帝?”王樸掐指一算:“三十年沒問題。”柴榮笑了:“三十年夠了。十年開拓天下,十年休養(yǎng)百姓,十年太平盛世。”這話聽著像吹牛,可他真的像按表走一樣拼命干。
那時候的開封城,街道窄得像胡同,老百姓隨便往路上扔垃圾,一到下雨天就泥濘不堪。柴榮大手一揮:“拆!”把城墻往外擴了一圈,街道拓得筆直,還修了排水渠。有人不愿意搬,柴榮下了道令:官府給搬家費,還給新地皮。就像現(xiàn)在搞城市更新,不是硬來,而是讓老百姓得了實惠。
他還特別恨貪官。有個叫孟漢卿的官員,收稅的時候多收了幾文錢的“耗羨”,就是說糧食運輸中會有損耗,多收點補償。柴榮知道了,直接把他砍了。有人說小題大做,柴榮說:“老百姓的錢,一分都不能多拿。今天多收幾文,明天就敢多收幾貫。”這就像現(xiàn)在查酒駕,不管你喝了多少,只要碰了酒杯就嚴懲,風(fēng)氣才能正過來。
那時候佛教盛行,寺廟占了太多土地和人口。柴榮下了道令:除了朝廷批準的大寺廟,其他的全拆。和尚尼姑必須登記,不是誰都能當。還把寺廟里的銅佛像熔了,鑄成銅錢。有人罵他不尊重神明,柴榮說:“佛要是有靈,知道我是為了老百姓,只會高興。”就像現(xiàn)在清理違建,看著好像動了誰的利益,其實是為了大多數(shù)人的方便。
柴榮最讓人佩服的,是他不愛享受。皇宮里的地毯破了,他就讓人補一補接著用。皇后想修個花園,柴榮說:“打仗的錢都不夠,修這玩意兒干嘛?”他的衣服,洗得發(fā)白了還在穿。有回過生日,大臣們送禮,他一概拒收:“有這錢,不如發(fā)給士兵。”
他還特別重視人才。不管你出身多低,只要有本事就能當官。有個叫張藏英的,原本是個平民,因為熟悉邊境情況,柴榮直接提拔他當將軍。他還讓人編了本《為君難為臣不易》,教大臣們怎么干活。就像現(xiàn)在的老板,不光自己努力,還帶著員工一起進步。
對外打仗,柴榮更是一把好手。他三次親征南唐,把淮河以南的土地都搶了過來。最厲害的是打遼國,四十天連下三關(guān)三州,眼看就要收復(fù)燕云十六州,卻突然病倒了。公元959年,柴榮去世,年僅三十九歲。
他走得太突然,就像一場大雨剛把地面沖刷干凈,正要出太陽,卻又烏云密布。他的兒子柴宗訓(xùn)才七歲,根本鎮(zhèn)不住場子。第二年,趙匡胤就發(fā)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奪了后周的江山,建立了宋朝。
宋朝后來的很多制度,其實都是抄柴榮的作業(yè)。比如重視商業(yè)、發(fā)展科舉、加強中央集權(quán)。連開封城的布局,都是柴榮定下的底子。可以說,柴榮栽樹,趙匡胤乘涼。
現(xiàn)在開封龍亭公園附近,還有人記得柴榮。有老人說,當年柴榮擴城的時候,特意在城墻根留了一排槐樹,讓過路人能遮涼。這些樹,現(xiàn)在還有幾棵活著。老百姓心里有桿秤,誰真心為他們好,他們就記誰一輩子。
有人說,如果柴榮能活夠三十年,哪還有后來的靖康之恥?燕云十六州早收回來了,遼國可能都被打垮了。可歷史沒有如果。就像一場精彩的球賽,他剛帶領(lǐng)球隊反超比分,卻突然被罰下場,只能眼睜睜看著別人接管比賽。
柴榮的故事,其實離我們不遠。他告訴我們,干實事比說空話強,心里裝著老百姓,老百姓就會記著你。現(xiàn)在有些地方搞建設(shè),動不動就喊口號、搞形象工程,不如學(xué)學(xué)柴榮,多想想老百姓真正需要什么。
他那種拼命三郎的勁頭,也值得現(xiàn)在的人學(xué)學(xué)。我們總說沒時間、沒機會,可柴榮只有五年時間,干成的事比別人幾十年都多。關(guān)鍵不是時間多少,而是有沒有那個決心和行動力。
一千多年過去了,柴榮的名字可能不如秦始皇、漢武帝響亮,但他留下的東西,卻實實在在影響了中國歷史的走向。這就像那些默默奉獻的人,可能沒什么名氣,卻在不知不覺中改變了世界。
如果你去開封,不妨找個老人問問柴榮的故事。他們或許會告訴你,那個只當了五年皇帝的人,為什么至今還能收到香火。有些東西,比皇位更長久,比石碑更堅硬。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