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鮑韶山,翻譯/鯨生】
當地時間7月6日上午,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七次會晤在巴西里約熱內盧正式開幕。
這不僅僅是一次非西方國家的普通聚會,而是一份低調卻清晰的宣言:一個嶄新的全球體系正在持續形成。盡管面對西方世界多年來的懷疑、嘲諷并試圖遏制,金磚國家機制卻在不斷擴大其制度影響力、全球重要性以及戰略凝聚力。
如今,金磚國家擁有十個正式成員國,合作伙伴圈子日益擴大,更有超過五十個國家尋求加入。它已不僅僅是一個外交論壇,而是在新興的多極化世界中一支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力量,也是對西方主導下全球化矛盾日益尖銳的一種結構性回應。
按名義價值計算,整個金磚國家組織加起來占全球GDP的45%以上,按購買力平價計算則超過50%。它代表著世界一半以上的人口,更為關鍵的是,它掌控著全球能源儲備、工業產能及關鍵礦產資源的巨大份額,從而處于維系全球穩定的實體經濟核心位置。
這種影響力不僅限于經濟層面,更具備系統性意義。在一個實現繁榮的物質基礎(如能源、基礎設施和糧食體系)正面臨威脅的世界里,金磚國家提供了一種植根于共同發展、戰略自主和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即主權獨立又相互依存)的國際合作模式。
實體經濟與系統性交換價值
與金融化的西方國家不同,金磚國家經濟體仍立足于筆者稱之為“系統性交換價值”的邏輯之上。這種價值指的是創造和流通社會再生產與經濟可持續發展所必需的、真實的使用價值的能力。在此框架下,能源不僅僅是一種可供投機買賣的商品,也是生產力生活的基石——是價值得以創造、儲存和交換的能量基礎。
7月2日,印度總理莫迪在搭乘專機出訪、參加金磚國家峰會前表示,金磚國家是促進“全球南方”合作的重要平臺,印度希望深化在金磚國家等多邊平臺上的合作。 印度《鑄幣報》
在這方面,金磚國家集團擁有決定性的結構優勢。俄羅斯、伊朗、巴西、阿聯酋和沙特是主要的能源生產國。中國則在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電網創新和儲能領域處于領先地位。這些稟賦使金磚成員國能夠將價值錨定在物質再生產上,而非依賴金融抽象化。
這與西方——尤其是美國——形成了鮮明對比,后者的價值攫取已經與實際生產脫節。始于1970年代的資本市場自由化進程,如今已演變為一種過度膨脹的金融化體制。其盈利的驅動因素不再是技術創新或生產率提升,而更多依賴于資產通脹、債務杠桿投機和股東財富增值。
美國金融模式:全球扭曲與國內空心化
過去四十年間,美國經濟的轉型影響深遠且極具破壞性。貨幣資本如潮水般涌入金融資產,而非實體基礎設施。企業日益將股票回購的優先級擺在固定資本投資之上。銀行逐漸從向生產性企業放貸,轉向充當投機平臺。結果是出現了一個兩極分化的經濟體:頂層的金融財富不斷積累,底層則陷入停滯與收入不穩定。
在國內,這導致了日益擴大的不平等、萎縮的工業就業崗位以及衰敗的基礎設施。多數美國人的實際工資水平停滯不前,家庭債務飆升,一代美國人面臨著人均預期壽命下降和難以負擔的醫療、住房與教育開支。在政治上,這加劇了社會分裂、民眾產生幻滅,并助長了一種懷舊情緒與引爆“文化戰爭”。
在全球層面,其后果同樣具有腐蝕性。美元作為世界儲備貨幣的地位,使美國能通過持續的貿易逆差輸出波動性,從而轉嫁其內部失衡。為了進入全球市場,各國被迫持有美元儲備,將他們的貨幣政策與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的綁定,并暴露于資本外逃、利率沖擊和美元流動性短缺的周期性風險之中。
美國已經日益依賴資本流入來支撐消費,而實體經濟卻在萎縮。與此同時,它還將國際金融基礎設施——SWIFT系統、制裁措施、美元清算——作為地緣政治武器。這些工具越是用于脅迫別國,世界其他國家就越有動力去構建替代方案。昔日的特權如今成為了負擔。
這種系統性失靈的運行邏輯,并不僅限于美國。
歐洲的經濟崩解:能源、競爭力與戰略迷失
西歐正面臨一場性質不同但同樣嚴峻的危機。其戰后形成的發展模式——以德國工業出口、法國農業穩定和(主要來自俄羅斯的)廉價能源進口為支柱——已被地緣政治破裂和自身的政策混亂所瓦解。
切斷俄羅斯能源供應的決定,令歐洲陷入了結構性能源不安全的境地。天然氣價格飆升,電價高據各國前列。制造業紛紛外遷或徹底關閉。曾作為歐洲制造業脊梁的德國工業如今面臨生存危機。鋼鐵、化工和汽車等昔日全球領先的行業,正在為維持生存苦苦掙扎。
與此同時,歐洲的綠色轉型也已陷入停滯。過度依賴間歇性可再生能源、過早淘汰核能與化石燃料設施、未能投資儲能設施和電網韌性建設等因素,共同釀成了一場“完美風暴”,導致其能源體系異常脆弱。一場旨在轉型的運動最終卻變成了能源陷阱。
當地時間2025年2月26日,巴西巴西利亞,盧拉出席金磚國家協調人會議開幕式 視覺中國
歐洲的應對之策——包括補貼、關稅和“戰略自主”的口號——本質上是被動保護主義。另一方面,歐洲的地緣政治立場正變得愈發自相矛盾:它一邊倡導多邊主義,一邊參與割裂全球貿易的制裁活動;一邊宣講規則,一邊扣押他國的主權資產;一邊呼吁和平,一邊升級自身的軍事部署。
這場危機并非周期性問題,而是結構性問題。歐洲已不再擁有一致的工業或能源戰略。它將安全責任外包給美國,將供應鏈寄托于亞洲,如今卻發現自己走進了戰略死胡同:依賴昂貴的美國液化天然氣(LNG),被迫卷入美國主導的對華對抗,且內生增長乏力。歐洲計劃中的增加軍費開支舉措,或許能為疲軟的經濟體系注入新流動性,但也將把這一大筆財富引向系統收益有限的狹窄領域。軍工復合體的食利者們無疑會為此摩拳擦掌,但普通工薪家庭卻難以從歐洲的軍事化轉向中獲益。
自身免疫式的地緣政治:轉嫁衰落,攻擊替代方案
在此背景下,針對金磚成員國的攻擊——無論是經濟制裁、輿論抹黑,有時甚至是軍事打擊——必須認清其本質:這是一種自身免疫式反應(Autoimmune reactions)。西方國家無力解決自身內部矛盾,便將責任向外轉嫁,矛頭直指那些敢于探索不同發展道路的國家。
西方制裁俄羅斯,不僅是因為軍事行動,更因俄羅斯主張資源主權;西方孤立并打擊伊朗,并非因為其核野心,而是伊朗拒絕屈從于西方的經濟命令;西方遏制中國,也非因其構成意識形態威脅,而是中國成功實踐了一種運轉良好的替代發展模式——基于基礎設施建設、長遠規劃和國家主導的發展道路。即便是試圖保持中立的印度、巴西和南非,也遭到猜忌和施壓。
這些反應暴露了更深層次的不安全感。植根于戰后自由主義和冷戰后單極格局的西方秩序,已無力維系國內團結或全球合法性。其面臨的通脹加劇、貧富懸殊、生態環境動蕩與制度失靈等危機,根源皆出在內部。然而,西方的回應方式卻是向外轉嫁危機:懲罰他國、分裂世界、升級緊張局勢。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這些打壓反而加速了他們本想拖延的變革。制裁刺激了貨幣領域的創新,排斥催生了新的制度形式,敵意催生了團結協作。扼殺金磚國家的企圖,實際上賦予了該組織更明確的目標。
金磚國家:新發展世界的戰略基礎設施
在此背景下,金磚國家為全球南方國家提供了兩大核心戰略。
首先,它提供了一個改革的平臺。 許多金磚成員國持續呼吁改革而非拋棄現有的國際多邊機構。這包括爭取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世界銀行更公平的投票權、改革聯合國安理會結構,以及制定支持工業發展(而非單純自由化)的全球貿易規則。
金磚國家對美依賴程度和預計調整時間 作者自制
其次,它提供了一種保護機制。 若改革推行無望,金磚國家正在構建旨在降低依賴性的體系:使用本幣進行貿易、打造彰顯主權的數字平臺、建立無附加條件的開發銀行,并在能源、糧食和技術領域探索合作路徑。其目標并非自給自足,而是追求韌性——在相互依存中實現自主。
這種轉變已清晰可見。金磚新開發銀行(NDB)以本地貨幣資助項目;俄羅斯與中國在美元體系之外開展能源貿易;沙特和阿聯酋正進行多極化的金融與能源外交。就連非洲和拉丁美洲國家也在探索“金磚+”合作,以擺脫債務循環和依附狀態。印度尼西亞等東南亞國家加入金磚,更是強化了成員國經濟資源的多樣性,有助于推動更有效、更平衡的成員國間貿易。
中國:多極秩序從容的中流砥柱
金磚國家組織的核心在于中國——穩健、自律且富有遠見。中國的崛起不僅是體量的體現,更是戰略定力的成果。相比西方政治的動蕩多變,中國提供了穩定性。它投資于長期基礎設施建設,追求生態現代化,并通過物流、金融和數據平臺促進互聯互通。
中國并不要求金磚國家或“一帶一路”倡議伙伴在意識形態上保持一致。相反,它致力于促成各方在共同目標上協調一致:發展、能源安全、科技升級和多極合作。中國代表的不是霸權式力量,而是一種引力中心——能夠凝聚多元化的伙伴,同時避免陷入相互敵視。
金磚的未來與全球化的反省
西方主導全球化的時代已然終結,留下的是一段充滿不確定性與變動的轉型期;其特征是系統性不穩定、地緣政治重組以及對新制度形式的探索。
金磚國家組織并非一個反西方的計劃,而是一個后西方時代的計劃。它代表著一種集體努力:旨在重獲主權、建設實體經濟,并依據當代現實重塑全球治理機制。它為發展中國家提供的是合作與相互賦權的工具,而非施加依附關系與附加條件。
對西方而言,金磚既是挑戰也是機遇。西方可以敵視、傲慢(這是他們當前的默認反應)地看待金磚,也可以選擇內省改革。但選擇的空間正在收窄。世界不會等待西方自我療愈。金磚之所以代表未來,并非因為它試圖取代西方,而是因為它已在腳踏實地推進西方力所不及的事業:為了全人類的大多數,在能源、基礎設施和相互依存的現實世界中,創建切實可行的體系。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