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體育遇上楹聯,當競技與傳統文化交融,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江蘇省詩詞協會副會長楊學軍為“蘇超”南京隊創作的一副楹聯,給出了獨特的答案:“場上南哥,哨音報捷三分定;屏前大眾,心夢如球一樣圓。”該聯從賽場內外兩個維度展現了球隊的風采與球迷的熱情,為賽事增添了別樣的文化韻味。
作為一位退休后長期在南京生活、工作的“新南京人”,楊學軍對南京隊飽含深情。上聯中用“場上南哥”指代南京隊;“三分定”則為雙關:一是對應勝一場積3分的聯賽規則,二是預期“南哥”最后取勝已定3分。之前他觀看南京對常州的比賽,常州隊0:4不敵南京隊,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也成為他創作楹聯的靈感源泉。
下聯“屏前大眾,心夢如球一樣圓”,展現了“蘇超”強大的影響力。“屏前大眾”涵蓋了通過各種屏幕關注賽事的廣大球迷,他們來自江蘇甚至全國各地。在這個信息時代,“蘇超”不僅是賽場上的競技,也是一場全民參與的文化狂歡。一個“圓”字,將足球的形狀與人們心中的夢想緊密相連,寓意著圓滿,體現了球迷們對足球夢想、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從更深層次上反映了地域文化中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共同追求。
69歲的楊學軍經常在網上沖浪,很關注網友對“蘇超”的“玩梗”,這些梗體現了大眾對賽事的熱愛與獨特解讀。在他看來,“蘇超”不僅僅是一場足球比賽,更是江蘇體育精神的集中體現。球員們在賽場上拼搏的汗水,球迷們在場外的熱情吶喊,都構成了“蘇超”獨特的魅力。它打破了職業與業余的界限,讓更多人感受到足球的快樂,激發了大眾對體育的熱愛。當然,在這個過程中,要注意避免“玩梗”過度導致的文化偏差。“玩梗”雖然能增加賽事的趣味性和話題性,但有時候可能會偏離文化的核心。通過傳統楹聯的創作與傳播,可以引導大眾從更積極、更有文化內涵的角度去關注“蘇超”,關注體育文化。
楊學軍表示,為“蘇超”創作楹聯這一活動值得點贊。楹聯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能夠以簡潔而富有韻味的文字表達豐富的內涵。將楹聯與足球相結合,是一次大膽而成功的嘗試。它調動了楹聯的長處,用短短十幾個字就把賽事的激烈、球隊的風采以及球迷的熱情生動展現出來,使賽事的意義得到形象而深刻的表達,這是一般“玩梗”所無法達到的文化高度。為更好地促進傳統文化和體育文化的融合,媒體和楹聯組織可以發揮更大的作用。媒體應充分利用自身的傳播優勢,將這些與“蘇超”相關的楹聯作品廣泛傳播,讓更多人了解傳統文化在現代體育賽事中的獨特魅力。同時,楹聯組織可以開展更多圍繞體育賽事的創作活動,鼓勵更多楹聯愛好者參與其中,創作出更多優秀作品。
“愿球員們,以汗水為墨,以綠茵為紙,書寫出更多更好的像對聯一樣美妙的傳奇篇章,讓‘十三太保’的球場比拼,成為永恒的經典。”楊學軍表示,也期待傳統文化與體育文化能夠在“蘇超”的舞臺上更加緊密地融合,讓“蘇超”成為全國乃至世界了解江蘇文化與體育精神的一扇窗口。
江南時報記者 鄧雯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