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但我國幅員遼闊,文化延續長,其中有些時期,某些地區脫離了國家的管控,比如越南、海南等地方。
越南距離比較遠,慢慢脫離了中國,自成一國。海南在南北朝之前,也出現了600年無歸屬的情況。
但在南北朝時,因為一個人的高瞻遠矚,海南再次回到了我國的懷抱。
如果沒有這個人,海南和南海諸島很有可能還在“飄蕩”。
是誰如此睿智,保證了我國版圖的完整呢?
睿智的首領
冼英出生于嶺南高涼郡,冼英的家族世代是俚人部眾的首領,而且她的家族施行女性世襲制。
小小年紀的冼英聰明伶俐,所以十幾歲時,她就被推舉做了大首領。
有一次,族里的兩個人放鴨子時,鴨子混在了一起,分不清歸屬,吵了起來。
兩人找到小族長冼英幫忙,小冼英眼珠一轉,將兩人分開,單獨問詢了各自都是如何喂養鴨子的。
之后,冼英讓兩人分別按照自己平時的方法喂食,果然,成功將兩人的鴨子區分出來了。
還有一回,有兩個人因為一頂竹帽的歸屬問題找到了冼英這里,想要冼英幫忙辨別竹帽的主人是誰。
冼英知道后,讓他們將竹帽放下,她要仔細審問竹帽兩天,讓竹帽自己說出來答案。
兩人走后,冼英派人觀察他倆的舉止。沒到兩天,冼英就讓人把他們倆叫了回來。
冼英問道:我聽說你們有人背地里罵我了?
一個人立馬說道:他昨天走后,說您扣了帽子,敷衍搪塞不打算管他這件事。
另一個人聽到后,害怕地低下頭不敢說話。
冼英看到這里心里有了數,原來,她是故意扣下帽子,好看看兩個人的反應。
一個人害怕帽子被扣,而另一個人卻不怎么在乎,一目了然,只有花了錢買了帽子的人,才會擔心別人侵占自己的物品。
冼英因為大統領的身份,可以接觸了很多聰明的漢人以及中原先進的技術,這使得她對中原的發達非常向往。她也期待在自己的帶領下,俚人日子越過越好。
當時海南屬于嶺南治下,漢武帝時期也曾設置過郡縣,可是由于路途遙遠,民族眾多,漢人的知識未傳入海南,時有叛亂發生。
再加上海南氣候、地理環境惡劣,所以到漢元帝時期,朝廷就放棄了海南島,以至于海南島長期處于部落狀態。
其實也有官員來駐扎管理過海南島,但是要么因為教化不同,無法很好的管理海南的民眾,要么就是天高皇帝遠,來了一個大貪官,肆意搜刮海南的百姓。
這樣的官員要么被當地人打死了,要么就灰溜溜地跑回朝廷,說海南是一群未開化的野蠻人。
不過由于中原戰亂頻繁,時常會有人到冼英這里借兵。
所以一來二往,成為首領的冼英,經常會和中原的人打交道,看到他們精美的衣服、先進的技術、優雅的做派,冼英想讓自己的族人也融入進去。
這之后恰逢梁朝在嶺南重新設置郡守,冼英便趁這個機會,向梁朝申請,在海南島也設置官府,管理海南島。此后,冼英便有更多機會和漢人打交道了,從而大力推行海南島教育開化和農耕技術。
從此,脫離中原600年的海南又回歸了。
過了些年,幫助冼英一起發展嶺南的“賢內助”來到了她身邊。
與夫同治
馮寶家族是北燕皇族后裔,三代都是高涼太守。
馮寶的父親馮融,一直糾結于他們馮家在嶺南有名無實,很多政令根本實行不下去。
他打聽到冼英的品性和志向后,打算通過政治聯姻,更好的治理海南,所以他大力促成馮寶和冼英的婚事。
但是,按照當時的環境,漢人看不上俚人,覺得俚人粗魯彪悍,始終認為俚人是蠻族。
馮融的做法被士人瞧不起,認為他為了權力不要臉面。
可俚人也看不上漢人,認為漢人狡詐,冼英嫁給漢人,是丟人的,是向漢人權力屈服。
面對雙方都不看好的情況,冼英力排眾議,扛著壓力嫁給了馮寶。
事情并沒有大家想的那么糟糕,婚后,冼英和馮寶琴瑟和鳴。
通過馮寶,冼英朝嶺南引入了中原的農耕技術以及生產工具(鐵器)等,使嶺南逐漸從部落向農耕社會轉變。
而借著冼英的族群以及冼英的居中協調,馮寶也順利地開展了教化以及耕種的普及,冼英更是幫馮寶解決了多次叛亂。
馮冼的漢俚結合,成功的緩和了嶺南的尷尬局面,也促進了民族的融合,慢慢的,質疑聲逐漸消失。
侯景之亂爆發時,各地很多人響應,紛紛加入。當時,高州刺史李遷仕致信邀請馮寶前去赴宴,商量如何平叛。
馮寶想要整頓兵馬前去助力,可是冼夫人攔住了他,表示:刺史無權調動和差遣太守,他這么調動你明顯違制了!千萬不要去赴宴!馮寶卻不明所以。
而冼夫人信息渠道眾多,她告訴馮寶:先前朝廷征召李遷仕前往浙江臺州支援,可是他卻稱病不去,私底下鑄造兵器,點兵點將,這時候召喚你,不言而喻啊!
馮寶大驚,李遷仕這次宴請真是個鴻門宴啊!在冼夫人的勸說下,馮寶沒有前往。
果然,沒幾天李遷仕聚眾謀反,進攻灨石。馮寶打算派兵去援助,可是此時李遷仕勢頭正盛,貿然進攻必然損失慘重。
冼夫人便主動請纓,讓馮寶假意送禮,說一些恭維謙卑的話給李遷仕,然后由冼夫人代馮寶前去運送資助的物資。
馮寶聽從了冼夫人的計策。
李遷仕果然中計,當冼夫人帶著眾人進入李遷仕營地后,發起突襲,大敗李遷仕,李遷仕狼狽逃到寧都。
之后,冼夫人帶著人馬前往灨石支援,遇到了陳霸先。回來后她就對馮寶說:我們以后要多多資助陳霸先,這個人肯定能夠成事。
不做諸侯只做臣
梁朝大亂,陳霸先最終登基稱帝,果然如冼夫人料想一般。
沒兩年,馮寶去世,冼夫人本可趁此機會割據做個諸侯,可是她先是穩定好各部族的情緒,然后帶著9歲的兒子馮仆前往丹陽拜見陳霸先,請求陳朝如梁朝一樣,繼續在嶺南設置郡守。
馮仆被陳霸先任命為郡守,實際就是默許冼夫人掌管嶺南。
多年后,馮仆長大,冼夫人將行政權交還馮仆。
當時廣州刺史是歐陽紇,歐陽紇邀請馮仆到高安,想要馮仆和他一起謀反。
馮仆謹遵冼夫人的教誨,只做忠臣,不做諸侯,于是偷偷跑回去領兵對抗歐陽紇。
由于馮家幾代人安穩鎮守一方,再加上冼夫人的功績,馮仆被封為新都侯,加官進爵。冼夫人被冊封石龍太夫人,禮節如同刺史級別。馮冼兩家獲得的榮耀實至名歸。
又過了一些年,天下大勢再次歸一,隋朝攻破陳國,將分裂的中國再次統一。
在確認陳后主確實敗亡后,為了地方的穩定,冼夫人欣然接受了隋朝的安排,讓隋朝接管了廣州。
之后,時有洞人、俚人不服漢人統治,發動叛亂,冼夫人都親自出面,平定這些叛亂,使嶺南免遭戰火的襲擾。
但之后因為趙訥上任,其暴虐貪婪,逼得很多部族叛亂。
冼夫人一邊上書彈劾趙訥,一邊安撫各地叛亂的部落。
可以說冼夫人每到一個地方,這些地方都乖乖的歸順了朝廷。冼夫人在當地的威望可見一斑。
隋文帝非常欽佩冼夫人的胸襟格局,冊封冼夫人為譙國夫人。
朝廷賞賜冼夫人眾多布匹、錦帛,獨孤皇后更是單獨賜給冼夫人一套貴重的首飾衣服。
冼夫人每年都會召集族人,將梁、陳、隋三朝賜予的物品陳列出來,告誡族人,要對天子有敬畏之心,保持一顆忠心,我們才能更好的發展下去。
冼夫人雖然是俚人,但積極學習中原的先進文化,采取民族融合的方式,讓嶺南地區在戰火紛飛的南北朝獲得了休養生息的機會,使嶺南成為了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更是在冼夫人的提議下,朝廷在海南設置政府機構,得以保證版圖的完整。可以說冼夫人居功甚偉。
結語
由于中國版圖實在太大了,功績、能力和武則天媲美的冼夫人,在海南被尊為圣母的冼夫人,很有可能不被所有人知曉,但她的功績應該值得所有人銘記。
周總理也曾稱贊冼夫人是“我國歷史上第一位巾幗英雄”,這樣的稱號實至名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