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建民
梁山,因北宋末期宋江領導的農民起義而名聞天下。人們慕名來到梁山縣,往往是為了尋訪施耐庵《水滸傳》中“八百里水泊”的壯觀場面,體會一下梁山好漢“大碗喝酒,大塊吃肉”的豪放氣派。
梁山泊的形成,原因在黃河。后晉石重貴開運元年(944),黃河在滑州(今河南滑縣)決口,泛濫的洪水在山東梁山周圍形成湖泊,彌漫數百里地。宋真宗天禧三年(1019),黃河在滑州再次決口,又一次灌滿梁山泊。黃河兩次大決口,是形成梁山泊的根本原因。
滄海桑田,河徒水遷。現在看到的只有一望無際的阡陌良田,八百里梁山水泊卻不見了。如果追蹤往日的水泊舊痕,只有到鄰縣的東平湖去感受了。八百里梁山水泊到底去了哪兒?原來,古黃河進入這片巨大的低洼地后,隨著大量泥沙沉積,泊底逐漸增高。金世宗大定二十一年(1181),黃河被迫南徙,奪淮入海,因“梁山濼水退,地甚廣”,開始“遣使安置屯田”。元代時,黃河多次泛濫,復使河道北移,不再向梁山泊注水。明永樂年間,由于“筑戴村壩,遏汶南流”,梁山泊的水源基本斷絕,泊域越來越小。后來明朝對梁山泊進行了大規模綜合治理,梁山泊退水為泥沼,泥沼又干涸成良田。清初學者顧炎武實地考察后,在《日知錄》中這樣寫道:“予行山東巨野、壽張諸邑,古時潴水之地,無尺寸不耕,而忘其昔日為川浸矣。”
八百里梁山水泊不復再現,但黃河留給這片土地的影響卻是深刻的。譬如這里的一些村莊,村名里帶有黃河故道的獨特色彩。張那里村,是黃河故道旁一個2000余人的村莊。面對遠道而來的客人,村里人笑著問:“大家一定對我們的村名感到奇怪吧?我們外出時,每當有人問起籍貫,一聽說‘張那里’,還以為是說笑話呢!每次提起我們的村名,人家總問‘你到底是張哪里’,像繞口令似的,沒有半天功夫都解釋不清楚。其實,我們周邊有不少叫‘那里’的村子呢!”
在梁山縣,“姓”后面加上“那里”作為村莊名字的,還有尋那里、呂那里、尚那里、丁那里、艾那里等村莊。對于這種類型的村莊命名,一般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隨著黃河奪淮入海,梁山地區逐漸水退田出。到了元末,由于戰亂和疫病流行,華北地區出現了“春燕歸來無棲處,赤地千里無人煙”的悲涼場面。于是,明洪武、永樂年間先后六次實施“晉民東遷”,梁山一帶是重點安置地區之一。這部分晉民以家庭為單位居住下來,逐漸形成了村落。為便于交往,于是人們以這戶家庭的“姓”為識別主體,后面加上“那里”,作為聚居地名稱。久而久之,便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移民村名。另一種說法是,梁山一帶屬于黃河泄洪區,出于生存的需要,人們習慣于水來人走、水去人回。因為村落一般都很小,一個村往往只有幾戶同姓,很難形成規模,于是就按照姓氏,以范那里、鐘那里、張那里等代為村名。這種“姓+那里”的村莊命名方式,多存在于周邊的黃河沿岸地區。如泰安東平縣的戴廟鎮有郭那里、路那里等村莊,商老莊鄉有殷那里、龐那里等村莊。
G342國道貫穿梁山境內,沿途的路牌上,不時會看到“堌堆”這樣的字眼。魯西南方言中,“堌堆”是土丘的意思。《辭海》中并無“堌堆”一詞,解釋“堌”字時說:河堤,今多用作地名。在梁山,趙堌堆、賈堌堆、青堌堆等,也是村莊的名字。這與歷史上黃河善淤、善決、善遷的習性,有著密切關系。為了生存,古時生活在梁山黃河故道周邊的人們,往往選擇在高地居住,以躲避洪水。洪水泛濫時,被迫離開舊居;洪水退去后,又回到原來的地方,在舊址上重建家園。在與汛期澤溢、黃河改道的一次次搏斗中,他們居住的地基逐次增高,漸漸形成了兀立于地面以上、形若山丘的“堌堆”,隨之便出現了以“堌堆”命名的村莊。除了梁山之處,在菏澤市等古黃河流經的地方,也分布著不少名叫“堌堆”的村莊。
在梁山縣,還有一些以“垓”命名的村莊,如程垓、張飛垓、李垓等,與古時黃河泛濫不無關系。這是因為,“垓”是魯西南地區對地勢低洼、容易積水、形成汪洋的地方的稱呼,在語義上通“海”。另外,梁山縣東部沿大運河一線,在“姓”后面加“口”字的村子也為數不少,如靳口、劉口、袁口等。梁山縣東北部歷史上作為黃河、濟水和汶水的交匯處,是京杭大運河的重要節點。元朝至元二十年(1283),開挖濟寧以北運河,經梁山開河、袁口向西北,至須城安民山(今小安山),長150里,稱濟州河;至元二十六年(1289),開挖自安民山東南,向西北經前碼頭、壽張集東、路那里、沙灣、張秋、聊城至臨清的河道,接濟州河,全長250里,稱會通河。京杭大運河的全線通航,促進了漕運發展和運河兩岸經濟文化繁榮,于是以渡口為名字的村莊便應運而生。馮夢龍的名著“三言”“二拍”中,對沿岸的風土人情多有描述。
歲序更替,滄海桑田。從村莊的名字里,我們依然能夠觸摸到昔日八百里水泊的煙波浩渺,聆聽到黃河奔流到海不復回的澎湃濤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