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時刻,特朗普沒想到,竟然是被自己最忠誠的亞洲小弟,給捅了一刀!
3天前,特朗普團隊宣布將向貿易伙伴國“寄賬單”。
但當記者追問,如何同時與170多個國家談判時,特朗普脫口而出:170多個國家,我們能完成多少談判,所以直接告訴他們該付多少。
可這種直通知的方式,讓各國完全無法接受。
這個時候,日本前首相鳩山由紀夫振臂一呼:中日韓團結的時候到了。
距離7月9日關稅最后期限僅剩幾天,韓國總統李在明公開宣稱“我們和美國談不攏”,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斷言“在7月9日前達成協議是不可能的”,日本首相石破茂則直接批評特朗普的汽車關稅政策“不是解決問題的正確方式”。
特朗普政府設下的7月9日關稅死線,讓鋼鐵、汽車、農產品,這些國際貿易的關鍵商品,瞬間成為美國政府談判桌上的籌碼。
美國原以為能復制2018年貿易戰的強勢姿態,現實卻給了華盛頓一記響亮耳光。韓國的抗議、歐盟的強硬、日本的冷嘲熱諷,讓美國陷入前所未有的孤立境地。
面對生死存亡的威脅,29個國家毫不猶豫選擇聯手反擊。
歐盟啟動緊急反制計劃,韓國三星將500億芯片訂單悄悄轉給中國企業,日本豐田則讓美國工廠提前放起了“高溫假”。
若特朗普啟動“對等關稅”,美國企業每年將面臨1300億美元額外關稅,歐洲車企損失超210億歐元,韓國半導體產業面臨停產危機。
日本前首相鳩山由紀夫在北京世界和平論壇上的發言直擊要害:“哭鬧的孩子誰都管不了”,暗諷特朗普政府的貿易政策,如同無理取鬧的孩童。
鳩山由紀夫
白宮內部的爭吵聲浪越來越高,特朗普的經濟顧問堅持強硬立場,而財政部官員拿著海關總署的報告拍桌子。
2025年上半年美國對華貿易逆差又增長了18%,單靠關稅根本無法遏制中國商品進口。
在美國試圖分化東亞時,鳩山由紀夫在北京論壇上拋出了震動西方的觀點:“中日韓三國必須形成緊密的經濟聯合體。”
這一呼吁并非空談,2025年4月,第13次中日韓經貿部長會議在首爾舉行,三國就加強區域經濟合作、穩定供應鏈達成多項共識。
RCEP框架下,中日韓間關稅減免率已達86%,產業互補性正催生“技術鐵三角”。
中國鋰電池產量占全球80%,日本掌握關鍵電池隔膜技術,韓國控制全球43%的電池材料市場。三國若協同發展,將直接掌控全球新能源產業70%以上關鍵環節。
2025年5月,“中日韓+”智庫合作論壇上,專家們一致認為“外部挑戰越強,區域合作也更應加強”。
三國合作秘書處秘書長李熙燮強調,這一機制正從“青春期”走向“正年期”,將推動合作實現從量到質的飛躍。
特朗普對美聯儲的怒火,意外暴露了貿易戰的另一條戰線。
7月2日,他在社交媒體上怒斥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太遲先生’應該立即辭職!”
這場沖突源于貨幣政策分歧。特朗普不斷施壓美聯儲降息以減輕政府債務壓力,但鮑威爾在6月18日的貨幣政策會議上連續第四次決定維持利率不變,堅守美聯儲獨立性。
鮑威爾在葡萄牙辛特拉舉行的歐洲央行論壇上點明要害: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導致美國通脹預測大幅上升,迫使美聯儲推遲降息。
“如果不是因為美國總統特朗普的關稅政策,美聯儲2025年就會開始降息”。
當特朗普還在計算關稅能帶來多少財政收入時,東亞已經開始布局未來幾十年的經濟格局。
中日韓自貿協定談判已劍指2026年,目標將零關稅商品比例從RCEP的86%提升至95%,預計為三國每年節約貿易成本超300億美元。
三國合作路徑,是建立“敏感產業過渡期機制”,允許汽車、半導體等關鍵領域設置5-8年緩沖期,在青島、釜山、大阪共建戰略物資儲備中心,覆蓋稀土、鋰電池材料等12類商品。
設立“出口管制對話機制”,協調鎵、鍺等稀有金屬出口政策,這些舉措直擊美國產業命門。
中國控制全球大部分稀土資源及生產專利,日韓的電動汽車和戰機生產離不開這些資源。
三國若協調稀土政策,將能精準反制美國軍工和汽車產業,形成“打蛇打七寸”的效果。
歐盟加速推進《中歐投資協定》,日韓企業紛紛遷往東南亞避稅,29個國家的態度轉變暴露了美國霸權的脆弱性,盟友已不再是隨意操控的棋子。
鳩山由紀夫“團結的時刻到了”的呼吁,正在變成區域合作的實際行動。
三星將芯片訂單轉向中國,豐田美國工廠提前放假,這些企業決策如靜默的驚雷,宣告全球供應鏈正加速重組。
東亞的“技術鐵三角”已開始轉動,當中日韓自貿協定在2026年落地,95%商品零關稅的現實,將證明,誰才是未來貿易秩序的陣真正掌控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