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特朗普 視覺中國 資料圖
在美國總統特朗普推出的“全球對等關稅”緩沖期即將于7月9日到期之際,美東時間7月7日下午,特朗普簽署行政令,延長緩沖期至8月1日。特朗普也同時公開致信14國,提出高額關稅威脅,對象包括被威脅征收25%關稅的日本、韓國等親密盟友,以及印尼、南非、泰國等重要新興經濟體。
據央視新聞7月8日報道,3個月來,美國就加征所謂“對等關稅”與多個貿易對象進行談判,但進度顯著不及美方預期。美國目前僅與英國、越南達成貿易協議,但協議細節仍待敲定,與歐盟、日本、韓國、印度等談判進展艱難。
在特朗普7日簽署行政令前夕,美國高官多次就貿易談判“放風”,要求美國主要貿易伙伴盡快做出退讓,以達成協議。美國與越南7月2日簽署的協議被美國高官多次提及,宛若某種“樣板”。
東南亞與越南問題專家、澳大利亞國防學院(UNSW Canberra)講師Vu Lam博士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采訪時說,越南是繼英國之后第二個與美國達成協議的國家,這體現出越南的外交努力初見成效 。“然而,即使越南作出如此大的讓步,也未能獲得完全的豁免。越南避免了最嚴厲的懲罰,但并未完全逃脫制裁。20%的關稅仍遠高于正常水平,將削弱越南出口的競爭力。”他告訴澎湃新聞。
最新的三周緩沖期
4月初,特朗普宣布對大多數國家征收10%的基礎關稅,并對部分商品征收最高達50%的附加稅。當時,最高的稅率集中于亞洲經濟體,其中包括長期盟友日本(24%)和韓國(25%),以及主要貿易伙伴越南(46%)。不過,特朗普很快在一周內為10%外的關稅項目提出談判緩沖期,設定期限為7月9日。
8月1日的新時間點為各國爭取到了三周的緩沖期。此前,特朗普政府已開始就設立8月1日的新期限“放風”。特朗普7月4日說,將發出多達12封關稅信函,稅率在10%至20%、60至70%兩個區間內。當時他并未說明信函對象國。
7月7日,特朗普正式官宣,從8月1日起對來自14個國家的進口產品征收關稅:
日本、韓國、哈薩克斯坦、馬來西亞、突尼斯:25%
波黑、南非:30%
印度尼西亞:32%
孟加拉國、塞爾維亞:35%
柬埔寨、泰國:36%
老撾、緬甸:40%
新加坡《海峽時報》7月8日報道形容,來自美國的一封封關稅信函看似“措辭禮貌”,卻是在要求上述國家在規定期限前與美國政府達成貿易協議,否則要面臨高額關稅的懲罰。日韓兩大美國東亞盟友首當其沖,大多數東南亞國家也在7日晚些時候陸續收到來自白宮的信件。
日本“被吊胃口”、東南亞持續受沖擊
圖為日本首相石破茂
7日,特朗普還在自己創立的“真實社交”網站上“曬出”給日本首相石破茂和韓國總統李在明的信件。在這兩封內容幾乎完全相同的信中,特朗普寫道:“請理解,25%這一數字遠遠低于消除我們與貴國之間貿易逆差所需的水平。”特朗普警告稱,如果日韓兩國以提高關稅作為回應,美國也將在25%的基礎上再提高同等額度的關稅。特朗普還要求日韓的企業在美國境內建造或生產產品,將此列為關稅談判條件。
日媒《朝日新聞》報道說,特朗普在關稅談判上“吊了日本胃口”。日本官員曾樂觀認為,與特朗普政府的對等關稅問題可以通過談判解決,日本一度也算是率先與美國進入談判環節的國家。但談判卻并不如想象那么順利,7月初,日本原本準備派遣其首席關稅談判代表赴美,進行第八輪部長級會談,但在被白宮打入“等待模式”后取消了行程。近期,特朗普對日本的批評加劇,抱怨其沒有購買足夠的美國汽車和大米。
針對特朗普公布的致日本等方面的關稅相關信函,7月8日,日本首相石破茂稱,美方公布的信息令人遺憾。此外,石破茂做出指示,繼續與美方就關稅進行談判。此前,他6日強調,日本已為所有可能的關稅情況做好準備,將“堅定立場”,捍衛自身利益。
在一份最新聲明中,韓國政府強調,將在8月1日前加緊與美國進行貿易談判,以實現互利成果,并通過“復興伙伴關系”推動兩國關鍵產業的發展。韓國總統李在明此前曾表示,與美國的談判看起來非常困難,雙方都不是十分確定“想要什么”。
美國前貿易談判代表、現任亞洲協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溫蒂·卡特勒7月7日表示:“特朗普總統竟對最親密的兩個盟友——日本和韓國宣布加征25%關稅,這令人遺憾。這兩個國家一直是美國經濟安全事務的親密伙伴……并且在美國做出了重大制造業投資。”
在東南亞,印尼和泰國曾于新期限前表示愿意購買更多美國商品,并減少對美國產品的進口稅。泰國財政部長皮猜7月6日對彭博社表示,為了避免36%的關稅,泰國正提供更多美國農產品和工業品的市場準入,并增加對美國能源和波音飛機的采購。
英國廣播公司(BBC)7月7日報道說,像柬埔寨這樣談判能力有限的較貧窮國家,曾面臨美國高達49%的關稅,卻無力購買更多美國產品。諷刺的是,據《外交官》報道,柬埔寨政府剛于7月4日宣布,柬美雙方已就一項貿易協議框架達成一致。在所有依賴美國市場的國家中,柬埔寨對美方貿易條件的任何潛在變化最為敏感。柬政府數據顯示,該國去年向美國出口了價值99.1億美元的商品,這占其2024年出口總額的約37%,相當于其國內生產總值的24.8%。
但《海峽時報》8日報道認為,針對柬埔寨最新的關稅要求是36%,遠低于此前的49%,已足夠令人意外。
BBC報道說,2024年,東南亞國家占全球GDP的7.2%。因此,加征關稅所帶來的額外成本可能會產生嚴重且長期的影響。另據彭博社上周報道,白宮正計劃進一步收緊對人工智能(AI)芯片的出口管控,限制向馬來西亞和泰國的出口,以打擊相關技術流向其他大國的走私行為。
據路透社報道,在特朗普7日宣布新關稅政策后,美國股市應聲下跌,標普500指數收跌約0.8%,創下三周以來最大跌幅。在美國上市的日本汽車公司的股票下跌,豐田汽車收跌4.0%,本田汽車下跌3.9%。美元兌日圓和韓元均大幅上漲。特朗普還對正在巴西召開峰會的金磚國家領導人發出威脅,即如果他們采取“反美”政策,將被征收額外10%的關稅。
美國想推“越南模板”
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6日在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節目中說:“特朗普總統將向一些貿易伙伴發出信函,說‘如果你們不加快進度,那么8月1日你們將被打回到4月2日的關稅水平’。所以我認為我們很快會看到大量協議達成。”
貝森特還稱贊說,歐盟在談判中取得了良好進展。歐盟委員會發言人則在7月7日表示,歐盟和美國之間政治和技術層面的接觸仍在進行,原則性協議已取得進展,歐委會主席馮德萊恩在7月6日與特朗普進行了良好的通話。歐盟消息人士7日對路透社表示,歐盟不會收到提高關稅的信函。
“這就是老套路重演。”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經濟與國際貿易專家威廉·艾倫·萊因施(William Alan Reinsch)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先明確威脅,再延長期限,然后希望對方妥協達成協議。”
圖為美國和越南國旗 資料圖
在上周,美國政府高層已開始就新的關稅談判要求頻頻“放風”,并多次提及美越貿易協議。這份7月2日簽署的美越貿易協議成為所謂的“樣本”。協議中,美國產品可免稅進入越南,而越南商品則面臨20%的美國關稅,較此前特朗普宣布的46%低了不少。
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凱文·哈西特在電視節目中說,美國此前與英國和越南達成的框架協議為其他尋求貿易協議的國家提供了參考。他強調,特朗普的施壓正在促使各國將生產轉移到美國。“對于那些認真參與談判的國家,或許存在一定的回旋余地。”他宣稱。
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米蘭也說,越南協議“非常棒”。“這對我們來說是非常單方面有利的。我們可以對越南的出口商品征收高額關稅,而他們則向我們開放市場,對我們的出口商品實行零關稅。”米蘭說。
Vu Lam接受澎湃新聞采訪時說,越南政府可能將這些讓步視為對與華盛頓建立戰略關系的長期投資。“但經驗表明,這種邏輯存在風險。像韓國和日本這樣的國家在特朗普第一個任期內也作出了貿易與采購方面的讓步,但在其第二任期仍遭遇關稅與施壓的反復出現。”他分析說。
越南富布賴特大學國際關系學者阮成忠則對澎湃新聞表示,美越的貿易協議內容其實還很籠統。“兩國至少還需要兩個月時間,才能就各個行業和部門的具體關稅達成明確安排。”
《海峽時報》8日報道說,特朗普反復無常的談判風格已令白宮的信譽受到質疑。外界質疑,8月1日這個“最后期限”是否也會像之前一樣再次被推延。
“越南之所以如此不遺余力尋求與美國達成協議,是因為它別無選擇:越南經濟對出口依賴極深,對美國關稅高度敏感。20%的關稅遠非理想,但在當前情境下,這可以被視為一種‘止損’舉措。”新加坡尤索夫伊薩東南亞研究所越南研究項目訪問學者阮克江告訴澎湃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