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探尋智能煤礦開采奧秘,感悟新時代采礦人的使命與擔當,引領更多學子未來扎根煤炭行業,7月3日至5日,安徽理工大學電氣與信息工程學院“能源筑夢淮河行”實踐團走進淮南市朱集東煤礦,全方位了解創新技術賦能煤礦智能化建設的生動實踐。
數字神經織就智慧網絡,精密控制重構生產肌理。實踐團一行首先來到朱集東煤礦調度中心,巨幅電子屏如湛藍天幕,井下三維數據化作流動星軌。工作人員通過智能管控系統遠程操控生產全流程,“一鍵啟停、全域集控”的自動化場景讓師生直觀感受工業4.0時代的礦山變革。隨后實踐隊員在工程師的帶領下來到110kV變電站內,工程師詳解智能電力監測系統如何實現故障毫秒級自診斷;地面制冷機房的恒溫調控系統,以精密自動化手段重構千米井下作業環境;主井車房的智能提升裝備則以毫米級控制精度,演繹著現代礦業“高效與安全并行”的技術哲學。
參觀煤礦調度中心
變電站技術功能科普
前輩智語剖解智能密碼,學長言蹊指點職業規劃。實踐中,學校校友給實踐隊員講述“1171(1)智能化工作面”如何在惡劣的地質條件下實現突破,同時以多組事故模擬案例演示自動化系統的安全防護效能,讓同學們深刻認識到:手中的專業知識,未來將化作守護礦工生命的科技鎧甲。座談會上,朱集東礦采煤副礦長袁真以“理論基石+實踐銳器+行業視野+安全匠心+自信未來”為軸,結合自身成長經歷給出建議,繪制同學們的專業成長藍圖。實踐結束后雙方舉行安徽理工大學“勞動教育實踐基地”掛牌儀式,校企以基地為硯,以實踐為墨,共書“讓知識扎根巖層,讓思維驅動礦車”的育人篇章。
座談會現場
勞動教育實踐基地掛牌(攝影:張懿、侯建祥)
此次實踐為自動化專業學子打開了對煤礦產業認知的新維度。學院學子將以此次實踐為起點,在礦山智能化升級的時代征程中,鐫刻屬于安理學子的青春注腳。
(蘭世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