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慶工商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生態保護與鄉村綠色發展社會實踐團來到大足區拾萬鎮,通過水土采樣檢測、清河行動、走訪調研與環保科普宣講等多種形式,開展以“守護母親河,共筑生態夢”為主題的2025年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為鄉鎮生態環境建設貢獻青春力量。
實踐團成員穿梭鄉鎮集市宣傳環保知識。重慶工商大學供圖
在拾萬鎮河流岸邊,實踐團成員嚴格按照采樣規范,對不同點位的水樣和土壤進行采集,詳細記錄植被覆蓋、水土流失等相關情況。同時,成員們結合專業知識,科學分析檢測水體pH值、溶解氧、COD值、濁度、氨氮含量等數據,真實掌握水質狀況,并圍繞水資源保護提出建議。此外,清河志愿行動有序推進,成員們沿著河道徒步行走,對河道周邊的垃圾、雜物進行全面清理,疏通河道障礙,用一個個腳印、一次次躬身換來河岸煥然一新。
期間,實踐團成員身著綠色馬甲穿梭于鄉鎮集市,開展走訪調研與環保宣傳活動。他們以日常生活習慣為切入點,向居民科普垃圾分類常識,耐心講解環保知識,發放環保宣傳資料,并傾聽居民對當地生態環境的看法,營造全民參與環保的良好氛圍。
在拾萬鎮鎮干部的帶領下,實踐團來到協豐社區,與社區工作人員緊密協作開展生態保護宣講工作。在“播種生態希望,爭當長江小衛士”特色課堂上,實踐團成員通過情景演繹、趣味小實驗、“垃圾分類”游戲等方式,為小朋友們講解生態知識,引導他們樹立環保意識。同時,面向當地居民的環保宣講同步進行,實踐團圍繞環保政策、綠色生活方式等內容進行深入講解,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與居民互動交流,解答疑惑,讓居民們理解保護生態的重要性,引導當地居民主動參與環境治理,提升愛河護河意識。
實踐團成員與社區小朋友合影。重慶工商大學供圖
從認知到行動,從個體到群體,環保不再是口號,而是化作一次次彎腰、一場場講解。在這個意義非凡的生態守護行動中,水質土壤采樣以科學數據夯實環境治理根基,清河活動用實際行動重塑水域生態本底,走訪調研架起環保理念傳播橋梁,科普宣講推動綠色意識深入人心。各環節緊密銜接、協同發力,不僅提升公眾生態保護參與度,更將環保責任轉化為全社會的集體自覺,為筑牢生態安全屏障、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注入青春力量。
實踐團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重慶工商大學環資學子們將持續開展環保實踐,帶動更多人關注生態保護、共赴生態長遠之約,用腳步書寫青春,以實踐挺膺有為,為鄉村振興注入綠色動能。(晏紅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