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新能源市場最熱鬧的事,非小米YU7莫屬。
3分鐘訂單破20萬,18小時鎖單量超24萬,這數據直接把其他車企看懵了。
面對YU7的強勢表現,其他品牌使出渾身解數:有的降價促銷,有的給訂車用戶報銷5000元鎖單費,甚至直接攔截YU7的訂單。這時候敢和YU7正面剛的新車,得有多大的底氣?
小鵬偏偏選在這個時候發布新車G7。作為介于G6和G9之間的車型,G7預售價23萬多,比YU7便宜2萬。但問題來了——"既然只差2萬,為啥不直接買小米?"畢竟YU7帶來的情緒價值,比如雷軍親自交車、全網熱議的話題度,確實讓其他車型難以匹敵。
不過小鵬顯然早有準備。正式發布時,G7直接自砍4萬:602公里續航的Max版19.58萬,702公里版20.58萬,頂配Ultra版22.58萬。
這個價格配上全系標配的800V平臺、87英寸全景抬頭顯示、130公里剎停的AEB系統、可變阻尼減振器,加上業界最強的2000TOPS圖靈芯片和智能駕駛系統,性價比直接拉滿。
更關鍵的是,YU7雖然火爆,但交付要等一年,連雷軍都親自推薦用戶考慮G7。這一波操作下來,G7上市9分鐘大定就突破1萬臺。雖然和小米的3分鐘20萬訂單沒法比,但在小鵬的歷史上已經是破紀錄的表現。
從這件事能看出,小鵬已經摸準了自己的定位。過去被吐槽"定位模糊"的它,如今通過精準定價和配置升級,不僅在激烈競爭中站穩腳跟,交付量還屢創新高。可以說,小鵬已經渡過難關,成為新勢力中不容小覷的選手。
這場競爭對消費者來說無疑是好事。當頭部品牌打起價格戰和技術戰,最終受益的永遠是市場。小米用情緒價值收割訂單,小鵬靠性價比突圍,其他車企也在調整策略——新能源車的"內卷",或許才剛剛開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