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上海澎湃新聞發文表示:全方位熱度下,蘇超堪稱今年社交媒體上流量擔當。但這段時間,輿論場始終不乏用蘇超拉踩國足和中超的觀點,這樣的流量,其實不要也罷。
該媒體這樣寫道
過去這一周時間,蘇超熱點中引人關注的是,有媒體拿蘇超球員封堵對方球員射門對比國足隊長吳曦“躲球”,且不說封堵射門和傳中這兩者不同的防守策略,就這種“拉一踩一”的做法,其實已經犯了互聯網傳播規范的忌諱。
套用時下流行的話,蘇超的足球很純粹,這也是很多球迷喜歡蘇超的原因。同時一直以來,中國足球尤其是國足,則在社交媒體上扮演著民眾“痰盂”的角色,有一種誰都能往里面吐口水的感覺。因此只要貶低國足抬高蘇超,流量必然爆棚。
但已經不缺流量的蘇超,應該和這種“黑流量”做切割。“黑流量”代表還有此前“南通挑戰國足”事件,之后南通市足協明確否認“挑戰國足”傳聞,相關負責人直言“戰書是AI偽造”。
但據統計,事件發酵后,“南通隊挑戰國足”話題閱讀量破2億,短視頻平臺相關視頻超50萬條,部分自媒體借機炒作“中國足球改革迫在眉睫”。
事實上對于這樣的“黑流量”,南通隊方面也是非常苦惱,“之前一直說南哥,大家也是開玩笑的,南哥有啥可爭的,肯定是南京嘛!”相關人士在和澎湃新聞記者了解過程中坦言,“我看小通仔的形象就很適合南通,年輕有朝氣,拼勁十足,和我們的球員氣質很符合。”
當然,拿蘇超和職業足球做對比,某種程度是不可避免的,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采訪時,很多支持蘇超的球迷提到了兩個關鍵詞——歸屬感和拼勁。
歸屬感的確是蘇超區別于職業足球很重要的特征,以江蘇職業聯賽最著名的俱樂部江蘇隊為例,這支球隊征戰職業聯賽主場常設在南京,的確對于其他城市的球迷來說,歸屬感遠不及蘇超中自己家鄉的常州隊、無錫隊、徐州隊等。
當然問題也隨之而來,職業聯賽中南京、南通、蘇州、無錫等地也有中甲、中乙球隊,為何上座率遠遠不及蘇超?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現象。
至于拼勁,其實可以看作是勝負欲的延伸,據國家統計局江蘇調查總隊對省內3189位常住居民開展的專題調研顯示,在關注“蘇超”的人群中,非傳統球迷群體占比近八成。換句話說,這些近八成球迷以看熱鬧為主,不會過于糾結比賽輸贏,舉個例子,哪怕常州隊此前五連敗一球未進,但大家更多是在玩梗,沒有過多在意輸贏。
職業足球和國足完全是兩回事,比賽結果幾乎成為衡量成敗的唯一標準,球迷內心期待值一旦未能滿足,自然各種不滿就容易躍然紙上。單后腰和菱形中場這些專業名詞有時候過于深奧,對于大多數球迷來說,拼勁不足是最容易詬病國足的詞匯。
不過,以剛剛結束的世預賽18強賽來看,朱辰杰、胡荷韜、張玉寧、高準翼等國腳都曾在比賽中拼盡全力導致受傷,部分球員受傷程度甚至比較嚴重。幾乎每一場比賽最后階段,都有球員拼到抽筋。
要說國足很菜,沒毛病,但說不拼,其實并不那么客觀。如果拼勁成為比賽的決定性因素,那足球未免太簡單了一點。
足球可以很純粹,但它一定不會很簡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