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賽季門票收入沖到聯賽中上水平,聯賽分紅保底3000萬,總收入突破6000萬,但真正讓廣州男籃“翻身”的,是新老板的百億資本注入。 一位身家73億的年輕富豪成為球隊最大股東,直接甩出CBA罕見的資金火力。
這筆錢砸向最致命短板:外援。 過去兩年,廣州隊的外援名單像走馬燈:沃倫、道格拉斯、麥考爾……全是便宜貨,場均貢獻連季后賽門檻都摸不著。 新賽季預算暴漲,管理層放話要搶1-2個頂級外援,甚至盯上了曾單場轟下四雙的CBA傳奇富蘭克林。
郭艾倫的名字還掛在球隊名單上,但真相沒那么簡單。 去年夏天那筆三方交易把他送到廣州時,簽的是兩年頂薪合同,其中藏著一條“霸王條款”:第一年禁止轉會。
這意味著32歲的他,哪怕眼睛舊傷反復發作,也得硬扛著打滿這個賽季。 “商業價值”是明面上的理由,他的球衣銷量占球隊周邊收入三成,主場門票因他漲價20%,但合同鎖死的,是他最后沖擊總冠軍的機會。
年輕球員才是真正的變量。 2米11的焦泊喬傷愈復出,內線防守硬度陡增;李祥波在歐洲拉練后肌肉維度漲了一圈,被國家隊教練組點名“有狠勁”;更別說崔永熙,人在美國特訓,廣州卻始終給他留著核心位子,只要NBA追夢不順,隨時能回來當鋒線王牌。
上賽季7勝28負的爛攤子沒讓他退縮,反加速推行“青春風暴”:把19歲的鄒運提上首發,讓選秀落榜生邵煒昀場均打25分鐘。 這種賭注背后是北美執教生涯的底氣,在猛龍當助教時,他就把西亞卡姆從發展聯盟糙漢練成全明星。
新土豪老板的野心寫在每一筆操作里。 原贊助商朗肽生物制藥廠悄然退場,新金主直接買斷管子煜等CUBA明星球員的簽約權(盡管今年還不能上場),甚至接觸過昔日MVP丁彥雨航。
但最狠的手筆在外援戰場:當CBA多數球隊因425萬美元工資帽摳搜算賬時,廣州直接瞄準要價200萬美金以上的大魚。
季后賽? 球迷早就不滿足于此了。 上賽季賣掉陳盈駿、布朗兩大核心后硬是擠進八強,如今布朗在浙江隊戴上總冠軍戒指,廣州管理層腸子都悔青了。
這次他們盯著同樣的目標:把浙江隊的奪冠外援史密斯列進備選名單,此人上賽季場均28分+38%三分命中率,貴,但專為季后賽而生。
郭艾倫的訓練師私下透露,他最近加練了三分抗干擾投籃。 眼睛的傷病讓他突破殺傷力打折,但中遠距離手感反而更穩。
這或許是新角色轉變的信號:從沖鋒陷陣的尖刀,變成穿針引線的指揮官。 畢竟隊里能跑能跳的年輕人太多,缺的是把子彈送進槍膛的人。
崔永熙的越洋電話每周都打到總經理辦公室。美國訓練營的報告顯示他的橫移速度達到NBA后衛水準,但對抗仍是硬傷。
廣州隊咬死“不設歸期”的態度,既給足追夢空間,也埋伏著后手:萬一他年底選秀落空,回來就是即戰力。
外援政策4節7人次的漏洞被廣州玩透了。 既然規則允許囤四個外援,他們直接備好三套方案:富蘭克林帶第二陣容,防守型大外援填焦泊喬休息時的空白,再加個能砍分的“季后賽模式”外援。 錢能解決的問題,在新老板眼里都不是問題。
那座總冠軍獎杯,如今懸在所有人頭頂。郭艾倫的合同倒計時、崔永熙的NBA懸念、新外援的成敗賭局……73億資本砸下去的水花,必須聽見回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