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農民日報
寧夏固原市涇源縣地處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是生態環境部命名的第五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創新實踐基地。近年來,涇源縣依托豐富的生態資源優勢,緊扣興業、生態、增收目標任務,不斷把更多的“綠色顏值”轉化成了“金色產值”。
旅游作為全縣的龍頭產業,涇源縣以建設生態休閑文旅特色縣為目標,不斷提升旅游基礎設施、服務標準,打造鄉村旅游重點村和打卡地,舉辦山花節、冰雪節等文旅活動,激活假日經濟。截至今年6月上旬,全縣累計接待游客83.89萬人次,同比增長51.72%,實現旅游總花費4.58億元。
為延伸肉牛產業鏈,解決產業與環保的矛盾,重點向肉牛糞污發力,全縣建成肉牛糞污有機肥工廠3個,年加工有機肥達5萬噸,畜禽糞污資源轉化利用率達96%。在涇河源鎮龍潭村有機肥加工廠,以每噸20元的價格收購本村及周邊村子的肉牛糞污生產有機肥,年產量達到2000噸,龍潭村由臭氣熏天的落后村變成了如今產業興、鄉村美、百姓富的文明村。
利用豐富的山林蜜源植物,發展林蜂2.5萬箱,推動全縣蜂群穩定在3.5萬箱,建成中蜂養殖觀光體驗及“互聯網+”科普示范基地,全縣蜂農達到1300余戶。通過實施“涇源蜂蜜”地理標志農產品保護工程,制定“涇源蜂蜜”團體標準,成功注冊“六盤山”土蜂蜜公用商標,品牌價值達到1.44億元。10家中蜂養殖企業被納入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2家企業被納入全國特質農品名錄,1家企業取得中國綠色食品認證,帶動養殖戶戶均增收2300元以上。
為解決產業發展過程中用地矛盾,涇源縣發揮氣候冷涼優勢,引導群眾通過集中種植和庭院種植的方式種植菌菇。黃花鄉勝利村種植菌菇已經有3年時間,2024年種植20萬棒,今年計劃種植60萬棒,當地探索出了林下種植菌菇模式,建成菌棒生產車間和烘干車間,產品銷往西安、福建、河南、重慶等地。涇源縣出臺菌菇產業獎補政策,培養集中連片菌菇種植基地10個,林下菌菇種植基地7個,建成菌棒生產車間3個、儲藏設施1.2萬立方米、烘干車間2000平方米,帶動農戶1350戶,2024年產值達到1億元,今年全縣計劃種植菌菇1500萬棒,帶動農戶2000戶,讓“閑置林地”變成“致富寶地”。
為做好水資源文章,堅持“四水四定”原則,科學規劃,把天然山泉水引到了生產線上,全縣現有礦泉水加工企業4家、蜂蜜水加工企業2家,2024年,各類加工山泉水企業產值達到8000萬元。今年3月投資的山泉水開發利用項目計劃建3.6萬瓶/小時瓶裝水生產線一條、2000桶/小時桶裝生產線一條,涇源正在讓豐富的山泉水在產業鏈里實現價值最大化。
生態經濟讓村集體“家底”厚起來,讓農民腰包鼓起來,生態經濟已經成為鄉村振興的強勁引擎,生態保護和經濟發展雙贏的鄉村振興之路正在徐徐展開。(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張國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