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鄭州一家五星級酒店擺地攤一天收入3萬元的消息引發熱議。據報道,該酒店廚師穿戴整齊,下午5點在酒店門口出攤,小龍蝦賣38元一斤、怪味花生15元1盒,6點基本售空。(極目新聞)
這場地攤生意賣出的不只是美食,更是撕下“高端標簽”的勇氣,是傳統商業主動擁抱煙火氣的突圍之道。五星級酒店擺攤賣小吃,顛覆了公眾對高端服務的刻板認知。在傳統印象中,星級酒店應固守大堂的奢華,與街頭攤檔的市井氣息格格不入。但這家酒店的決策,恰恰打破了這種思維定式:小龍蝦、怪味花生瞄準的是夏夜市民的夜宵需求,小龍蝦38元一斤的定價兼顧品質與性價比,廚師團隊的專業水準保障了口味穩定。五星級的服務標準遇上地攤經濟的親民形態,產生的不是“掉價”的違和感,而是精準匹配市場需求的化學反應。
酒店總經理那句“不在乎別人說擺地攤掉價”,正是對“唯身份論”商業邏輯的有力反駁。在消費需求日益多元的今天,吸引消費者買單的往往不是場所的“身份”,而是產品與服務的價值。與其困守“高端定位”的枷鎖,不如放下身段洞察市場,為顧客創造實實在在的滿足感。
豪華酒店俯身煙火,早已不是新鮮事。早在今年上半年,天津一家奢華酒店就打破常規,推出75元漢堡套餐,以移動漢堡車的形式穿梭街頭;時間再往前推移,自助餐盲盒、露天大排檔、9.9元超值早餐,還有折算下來每頓僅十幾元的自助餐年卡……越來越多的豪華酒店放下身段,以多元創新的姿態,主動擁抱市井的煙火氣。
酒店地攤的火爆,折射出傳統服務業在經濟新常態下的轉型與破局探索。消費轉型疊加市場競爭加劇,不少高端酒店陷入客源萎縮、營收下滑的困境。此時,地攤經濟的“小快靈”優勢,為其開辟了新賽道:低門檻投入、高流動性經營、即時反饋的市場需求,讓酒店得以盤活閑置人力與食材資源,快速回籠資金。遇上消費轉型,市場主體主動調整服務對象、探索新的營業增量,符合商品經濟規律,應當獲得理解與支持。這場跨界不是無可奈何的“自救”,而是主動求變的“突圍”,用靈活的觸角感知市場溫度,以創新的姿態擁抱消費趨勢。
酒店擺攤的成功,也打破了業態之間的壁壘。過去涇渭分明的“高端餐飲”與“地攤經濟”,在這場實驗中實現了優勢互補。酒店的品牌信譽提升了地攤產品的信任度,地攤的煙火氣又為酒店注入了年輕活力。這啟示我們,商業的邊界并非固定的圍墻,而是可以突破的跳板。敢于跨界融合,才能在變局中尋得生機。
也許有人質疑,酒店擺攤是否會稀釋品牌價值?但事實證明,真正損害品牌的不是形式,而是脫離市場的傲慢。當下市場正經歷多元價值的重構,追求經濟實惠的性價比與追求情緒價值的“心價比”,共同成為影響消費選擇的兩大因素。酒店愿意放下身段,用接地氣的方式與消費者對話,收獲的不僅是營業額,更是公眾對其“貼近民生”的好感度。
城市的經濟活力既需要摩天大樓里的精致,也離不開街頭巷尾的煙火。未來,期待更多企業放下“身份包袱”,以更開放的姿態擁抱變革。在瞬息萬變的市場中,唯有敢于撕掉標簽、靈活應變的參與者,才能更好地生存發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