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7月7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韓飏)民政部今天公布了《行政區劃代碼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將從2025年9月1日起實施。
在民政部今天上午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民政部區劃地名司副司長燕翀表示,一定時期以來,由于行政區劃代碼管理沒有專門的規章制度,帶來了確定代碼的責任不明確、規則不健全、程序不完善以及代碼發布不及時、信息獲取難等問題,《辦法》的出臺實施,是依法加強和改進行政區劃工作的重要舉措,也是通過“小切口”立法填補制度空白、有效回應社會關切、提升管理質效的具體措施。
民政部區劃地名司副司長燕翀。
燕翀介紹,《辦法》規范的行政區劃代碼,是指依照法定權限和程序,根據編碼規則確定、公布的行政區劃建制在全國范圍內唯一的數字代碼,是行政區劃建制法定主體地位的重要標志和標識,通過一串6位或9位數字的行政區劃代碼,就可以快速準確地識別出這個行政區劃建制的行政層級、隸屬關系、建制類型等關鍵信息。
“代碼相當于行政區劃建制的‘數字身份證明’,是連接各類信息數據和行政空間的紐帶,進行數據統計和分析的基礎,開展行政管理和政務服務的重要基礎性數據。”燕翀說。
行政區劃代碼應用十分廣泛,滲透在戶籍管理、公共服務、日常辦事等諸多場景。燕翀介紹說,在全國一體化政務大數據體系建設中,代碼不規范不統一會導致政務數據難以整合和共享,增加數據清洗、比對成本,降低政務服務效率和質量,影響社會公眾享受便捷高效的政務服務。
比如辦理戶口遷移等戶籍業務時,缺少規范統一的行政區劃代碼,可能會因校驗規則不統一,導致業務辦理受阻。開展數據統計分析時,缺少規范統一的代碼,會造成各專業、各部門間基層匯總數據無法銜接,制約統計數據的準確性和可比性,難以真實反映實際情況,不利于科學合理的制定政策和規劃。在企業經營和經濟活動中,行政區劃代碼不規范不統一也可能導致發票開具、稅務申報等環節出現問題。
燕翀解釋說,行政區劃代碼規范管理既是“數字底層建設”的“基礎工程”,也是個人生活便利度的“加速器”。隨著《辦法》的出臺實施,行政區劃代碼管理的權威性、統一性、規范性、有效性將大幅提升,通過消除“系統壁壘”、打通“信息通道”,能夠讓個人在政務辦事、公共服務、日常生活中享受更高效、更精準的服務,切實提升生活的獲得感與安全感。
燕翀表示,下一步,民政部將以《辦法》出臺實施為契機,協同各相關部門和各地,進一步加強代碼信息數據管理和應用研究,推動拓展代碼應用場景,更好發揮代碼服務群眾、服務社會、服務管理的應有作用。
圖片來源:民政部官網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