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曹磊
通訊員 周星愿
華中科技大學軍山校區即將迎來新同學,系列城市配套項目,也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設。新城拔地而起,全新電力“引擎”如約而至。
7月6日,在武漢漢南大道與興城大道之間,武漢110千伏軍山華科變電站正式投產送電。在此之前,西邊灣220千伏變電站送出工程和廖家堡110千伏變電站新建工程也相繼投產送電。
搶抓工期準時“迎新”
7月1日,武漢110千伏軍山華科變電站GIS室內,電力施工人員正乘坐桅桿式升降平臺,進行吊裝線路電壓互感器工作。當天上午,該站已通過電纜耐壓試驗,具備送電條件。
項目經理上官學昕介紹,該變電站供區北至長山路,南至鄂江左線,西至興七路,東至大軍山南側,供電面積近4平方公里,此前主要由廖家堡110千伏變電站供電。隨著華中科技大學軍山校區及其周邊配套項目的落戶,原有電源點已不足以支撐區域的發展需求。
電力施工人員正乘坐桅桿式升降平臺吊裝線路電壓互感器 張恒攝
“我們與華科大軍山校區保持密切溝通,根據學校的開學時間表、電力設備調試計劃,倒排工期,確保學校能夠準時‘迎新’?!?上官學昕介紹,該站內部設有3臺主變壓器、11個間隔,電力設備多、空間狹小,大型吊裝設備難以施展。為了降低在狹小空間內高空作業的安全風險,提高效率,班組采用了微型蜘蛛吊、桅桿式升降平臺等多種工具。臨近送電時,班組更是24小時連續輪流作業,“正常7天的工作,縮短至4天就全部完成?!?/p>
軍山電網架構更堅強
為了給軍山華科變電站提供電源支撐,同步進行的還有廖家堡110千伏變電站新站建設和西邊灣220千伏變電站送出工程。
其中,廖家堡110千伏變電站外部主體采用全鋼結構,鋪設鋁鎂錳外墻板,隔熱保溫節能,抗震性能是普通變電站的3倍。
變電站建設人員進行送電前的巡查 張恒攝
“整個站采用螺栓結構,建設過程像搭‘樂高’積木一樣,不僅將工期縮短50%,還能節省用地30%。”該站項目經理易明星介紹,原廖家堡變電站于1995年建設投用,距今已有30年。除了華科大軍山校區外,周邊還有地鐵16號線等重要電力用戶。
此次建設的新站,是全國首個采用雙斷口GIS的110千伏變電站,“以往變電站檢修或者擴建作業時,部分操作需要停電,由其他變電站轉帶負荷。采用雙斷口GIS后,則可以不停電作業,區域可靠供電將更有保障。”易明星介紹。
施工人員在電力地下管廊里開展送電前的巡視 張恒攝
如果說廖家堡變電站和軍山華科變電站是兩個點,西邊灣220千伏變電站送出工程則是將三者串聯成網的線,該送出工程總計敷設電纜近30公里,“驗收時,運維人員巡一圈得花上整整一天的時間。”
隨著這三個重點工程的成功送電,經開區軍山新城的電網架構完成了一輪全新升級。3座變電站的澎湃電能將支撐軍山新城的每一個創新實驗室、每一條人工智能生產線,切實提高區域供電的可靠性及穩定性,成為助推中國車谷教育科創園區發展的能量引擎。
(來源:極目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