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山光水濁”到“綠滿汀州”,福建農林大學林學學科科研團隊用科技與堅守讓荒山重生。
長汀是我國南方紅壤區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地區之一,水土流失成為限制其區域經濟發展的主要障礙。福建農林大學林學學科聚焦紅壤區水土流失這一重大環境問題,開展紅壤水土流失治理40多年長期系統研究,為長汀水土流失治理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撐。該學科把助推新一輪長汀水土流失治理作為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的重要切入點,全面助推長汀水土流失治理,取得了顯著治理成效。
長汀縣河田鎮露湖村山頭治理前后對比
組團建隊,挺進水土流失治理“第一戰場”
福建農林大學林學學科成立了水土流失治理專家服務團、長汀縣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水土保持院士專家工作站等一系列服務平臺,先后派出專家博士800多人次,編制了《福建省長汀縣水土保持科教園總體規劃》《福建省長汀縣水土流失治理綜合規劃》《長汀縣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治理示范區總體規劃》等19項規劃,選派3名水土保持科技專家分別擔任長汀縣人民政府科技副縣長、林業局科技副局長、水保局科技副局長,5名教師作為長汀水土流失治理福建省科技特派員,建立專家服務團駐長汀辦事處,解決助推過程中碰到的具體問題。
在國家科技支撐和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公益性行業重大專項等項目的資助下,充分利用學科專業平臺,開展水土流失治理創新研究和人才培養,提升新一輪長汀水土流失治理水平。通過專題講座、通訊、網站、發表文章等形式進行水土保持宣傳,編寫了《長汀紅壤侵蝕區植被恢復技術》《生態文明背景下的水土流失治理模式創新》《水土保持工作科普手冊》和《水土保持工作技術手冊》等專著和技術手冊,培訓了2000多名基層技術人員。在長汀推廣菌草種植治理崩崗,帶動1000多戶農民從事食用菌生產,年產規模1350萬袋,年產值8000多萬元,為紅壤區崩崗治理闖出了一條新路。
黨員服務團隊助推長汀水土流失治理
該學科充分利用專業和科研優勢,積極實施“黨旗引領、專業引導”計劃,以地方區域生態服務為立足點,以改善民生為基礎,以推動地方經濟為目標,充分發揮學科專業所長,長期參與助推生態長汀建設,為長汀水土流失治理努力奉獻,推進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先后獲得“福建省學校創先爭優先進基層黨組織”“福建省高校黨支部工作立項活動優秀成果”等榮譽。
科技賦能,打造水土流失治理全國示范
福建農林大學林學學科強化技術賦能,實現水土流失治理的科學治理。利用衛星遙感技術,構建“人防+技防”“人工智能+”“地面+空中”的“天-空-地”一體化監測體系,強化與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協同,加強長汀水土流失治理崩崗差異化治理、水土流失阻控與生態修復等關鍵技術創新,顯著提升了水土流失治理的精準性和可持續性。
該學科率先闡明了紅壤侵蝕區植被恢復過程限制因子及其生態恢復閾值,解決了“植被治理措施與立地現狀精準匹配”;率先研發紅壤強度侵蝕初步治理區馬尾松林分生態功能提升關鍵技術,篩選出適合于中輕度侵蝕區種植的野生花卉、中輕度侵蝕區蜜柚裸地種植的豆科綠肥植物、優良水土保持優良菌草品種、綜合效益較高的林下種植楊梅、林下種植無患子等,在治理水土流失的同時,將崩崗侵蝕區改造成梯田或經濟林基地,鼓勵和引導農民大力發展林藥、林菌、林花、林禽和林蜂等林下經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推動生態產業化發展,提高農民收入水平。
海峽兩岸專家團隊長汀調研
近年來,該學科承擔了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行業專項、福建省科技廳重大項目等30多項課題研究,科研經費超4000萬元以上。在這些項目的支撐以及政府的支持下,2012年以來,長汀累計綜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46.8萬畝,水土保持率從76.59%增加至93.78%;全省水土保持率提升到92.95%。長汀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生態環境明顯改善。此外,該學科主持或參加課題獲得國家級、省部級科研及其他各種獎勵50多項,對助推長汀水土流失治理發揮了重要作用。
該學科組建了南方水土保持研究院、海峽兩岸紅壤區水土保持2011協同創新中心、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南方紅壤區水土保持重點實驗室和福建長汀紅壤丘陵生態系統定位觀測研究站等科研平臺。與臺灣水土保持協會共同舉辦了3屆海峽兩岸紅壤區水土保持學術研討會,積極總結提升長汀經驗,出版了《生態文明建設背景下的水土流失治理模式創新》,發表了《努力成為全國水土流失治理的長汀樣本——做好長汀新一輪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的思考》等系列文章,倡導運用現代工業化、園區化、生態人居和區域發展帶動的理念,產生了良好的社會影響,引領長汀水土流失治理成為全國的一面旗幟。
校地攜手,成就水土流失治理走向世界
2012年,福建農林大學出臺制定“一個助推方案、成立一個服務機構、做好新一輪治理規劃、啟動一批合作項目、明確一批近期重點工作”的“五個一”措施,全力助推長汀新一輪水土流失治理。
2021年1月,為助力長汀實現在2035年前取得水土流失治理全勝目標,該校與長汀縣共同籌建了“南方水土保持與綠色發展研究院”。2024年3月,該校再次與長汀縣簽署新時代水土保持與鄉村振興合作協議,進一步把總結長汀水土流失治理實踐與學校水土保持學科建設緊密結合起來,把推進水土流失治理實踐與發展農林特色產業緊密結合起來,推進種養加銷一體化,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助力鄉村振興,開啟林學學科服務校地合作的新篇章。林學學科全面加強與北京林業大學、中國科學院等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協作,創新水土流失治理的新技術、新模式,加強對長汀水土流失治理的實踐總結和理論研究,不斷擴大長汀水土流失治理適用范圍。
福建農林大學林學學科還響應國家扶貧戰略,把“長汀經驗”用于東西部扶貧協作,推廣“四個一”林草產業工程,探索生態扶貧模式,為寧夏固原、甘肅定西貧困地區鄉村振興提供支撐,取得良好成效??萍贾淘八膫€一”工程成為閩寧協作新亮點,甘肅定西生態林扶貧模式入選首屆110個“全球減貧最佳案例”,學科教授張國防獲第二屆全國創先爭優獎狀,《長汀縣水土流失綜合治理與生態修復實踐》入選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生態修復典型案例,水土流失治理的“長汀經驗”走向世界。學科參與的“閩寧對口扶貧協作援寧群體”被中宣部授予“時代楷?!狈Q號。(文/圖 侯曉龍 福建農林大學)
扎根八閩育青山 踐行“兩山”寫鏗鏘
森林評估拓荒路 集體林改振先聲
杉木培育三代傳 林業升級六十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