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至,盛夏始。此時節,驕陽似火,暑氣蒸騰,濕熱交織。中醫智慧認為,夏季與“心”相應。這里的“養心”,并非單指西醫的心臟器官,更側重于調養心神、涵養心氣,使人在炎熱氣候下仍能保持內心的寧靜與身體的調和。暑熱最易擾動心神,讓人感到莫名的心煩意亂、焦躁不安,甚至影響夜寐安穩。順應天時,此時正是養護心神的黃金期。谷醫堂秉承中醫養生理念,為您精選5種當季食材,助您安然度夏,由內而外感受一份清涼與平和。
一、蓮子:清心火,助安和
蓮子,生于水中,得荷之清氣,是夏季養心的上品。其味甘澀,性平,傳統養生中認為蓮子有助于安撫躁動的心神,清解心火帶來的煩熱感。蓮心中所含生物堿,更被視作清心除煩的精華。夏日午后,一碗溫熱的蓮子羹(可搭配銀耳、百合),或是在泡茶時加入幾顆帶心蓮子,能讓人慢慢沉靜下來,感受絲絲清涼,為心神帶來一份安和之氣。
二、百合:潤心肺,寧神志
潔白如玉的百合,性微寒,味甘微苦。它尤其擅長潤養肺陰、安撫心神。夏季心火旺易灼肺金,出現口干、燥熱、情緒波動。百合能很好地調和這種狀態。其含有的多種微量元素和皂苷類物質,被認為有助于舒緩緊張情緒。清炒百合西芹、百合綠豆粥、或是簡單的冰糖蒸百合,都是夏日清潤寧神的佳選,讓煩躁的心緒逐漸平復。
三、小麥(浮小麥):斂心液,除煩熱
小麥是主食,而其未成熟的穎果——浮小麥,則是中醫里一味常用的安神食材。它性涼味甘,被認為擅長收斂因暑熱或情緒波動而過度耗散的“心液”(可理解為身體的津液),改善因“心陰虛”導致的虛煩不寧、夜間睡眠不穩、易出汗(尤其心口汗多)等情況。用浮小麥煮水代茶飲(可搭配紅棗、甘草),或是在煮粥時撒上一把,是應對夏日虛煩、守護心陰的簡便方法。
四、酸梅:生津液,平肝氣
“望梅止渴”道出了酸梅強大的生津解渴之效。其酸味入肝,在中醫理論中,肝氣舒暢有助于心神的安定(肝為心之母)。暑熱耗氣傷津,易使人精神萎靡、口干舌燥、情緒低落。一杯自制的酸梅湯,其天然的有機酸能迅速刺激唾液分泌,生津止渴,同時幫助調和肝氣,間接舒緩因肝氣不舒影響心神而生的煩躁感,提振夏日精神。
五、荷葉:升清陽,散暑濁
荷葉雖非直接食用,但其泡茶或入膳的養生價值不可忽視。它性平味苦澀,具有升發清陽、清解暑濕、利濕降濁的功效。小暑濕熱交蒸,易使人頭身困重、胸悶煩熱、精神不振。荷葉能幫助身體“清”掉這種粘滯的濕濁感,“升”發陽氣,自然讓人感覺神清氣爽,心頭的煩悶也隨之消散。荷葉茶(可配山楂、決明子)或荷葉飯,是夏季祛濕醒脾、清爽身心的好搭檔。
小暑養心小貼士:
心靜自然涼: 避免劇烈情緒波動,嘗試靜坐、冥想、聽舒緩音樂、練習書法等怡情養性的活動。
午間小憩養心神: 順應“子午流注”,中午11點至1點是心經當令,小憩片刻(15-30分鐘)有助于養護心氣,緩解疲勞。
清淡飲食為主: 減少油膩、辛辣、煎炸食物,減輕脾胃負擔,避免內生濕熱加重煩躁。
適度飲水: 少量多次補充水分,以溫開水、淡茶為佳,避免冰飲過度損傷脾胃陽氣。
規律作息: 保證充足睡眠,避免熬夜耗傷心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