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瞬間?覺得自己像那個 “沒有耳朵的小孩”—— 別人都在驚呼 “這里不對勁”,你卻一臉茫然,甚至覺得 “這樣也挺好”。
以色列作家埃特加?凱雷特在《想成為神的巴士司機》里,就寫了一群這樣的 “異類”。這本被《紐約時報》奉為 “天才之作” 的短篇小說集,絕版十年后終于再版,翻開它,就像闖進一個光怪陸離卻又無比溫柔的世界:有人靠一根會吞掉彈子的管子逃向天堂,有人對著墻上的窟窿許愿召喚來 “騙子天使”,有人想靠當巴士司機成為 “神”……
那些被世界 “貼標簽” 的人,都在偷偷造自己的 “管子”
書中《管子》里的主人公,打小就被心理學家判定為 “嚴重知覺障礙”。原因是他沒發現抽認卡里的小孩沒有耳朵 —— 在他眼里,“沒耳朵” 算不上 “問題”。
后來他進了管子工廠,每天下班后偷偷造奇形怪狀的管子。直到有一天,彈子從管子這頭滾進去,再也沒從另一頭出來。他忽然想:“要是我爬進去,是不是也能消失?”
二十天后,他鉆進自己造的巨大管子,再出來時,身上長了翅膀。那里的 “天堂” 沒有善惡審判,只有一群和他一樣的人:飛行員在百慕大三角翻個筋斗就到了,家庭主婦穿過櫥柜背板就來了,數學家擠過拓撲扭曲的縫隙也來了。
凱雷特寫下這個故事時,藏著一句溫柔的吶喊:世界給 “正常” 定了太多標準,但總有人活在標準之外。那些被貼上 “孤僻”“怪異”“不合群” 標簽的人,不過是在偷偷造自己的 “管子”—— 不是逃避,而是找一個能容下自己的地方。
正如阿摩司?奧茲評價的那樣:“埃特加?凱雷特的短篇小說兇猛、有趣,充滿能量和洞見,同時常常深刻、悲劇而又非常感人。” 在這個故事里,兇猛在于對世界既定標準的沖擊,有趣在于主人公獨特的 “逃離” 方式,深刻與悲劇則體現在主人公一直以來遭受的誤解,而感人之處便是他最終找到了屬于自己的天堂 。
連天使都會撒謊,那 “不完美的連接” 也算救贖吧
而書中《墻上的窟窿》里的烏迪,對著取款機拆走后留下的窟窿許愿,真的招來一個天使。可這天使瘦得皮包骨,總穿件軍雨衣遮翅膀,還總編離譜的故事:“我雨衣里是裝滿別人書的背包”“天堂里的貓不怕人”。
六年里,天使從沒想過幫烏迪,卻在烏迪新兵訓練最孤獨時消失兩個月;烏迪逼他飛一次,他像袋土豆從五樓摔下去 —— 原來他根本不會飛。
“他連天使都不是,只是個長翅膀的騙子。” 烏迪終于明白。
但凱雷特偏要寫這樣的 “不完美”:孤獨的人啊,我們召喚的哪是完美的天使?不過是個能讓我們說出 “我需要你” 的對象。就像現實里的我們,總在抱怨朋友不夠體貼、愛人不夠懂自己,卻忘了那個 “有缺陷的連接”,已經是孤獨世界里的光。
揚?馬特爾曾說:“這些故事短小、陌生、有趣,但語調卻顯得隨意。埃特加?凱雷特是個應當嚴肅看待的作家。”《墻上的窟窿》正體現了這一點,故事雖短卻充滿奇思妙想,看似隨意的語調背后,卻是對孤獨和人與人之間關系嚴肅的探討 。
為什么我們需要凱雷特的故事?因為他寫透了 “人的褶皺”
阿摩司?奧茲說凱雷特的故事 “兇猛又溫柔”,薩曼?魯西迪說他是 “下一代人的聲音”。確實,他筆下的人物都帶著生活的 “褶皺”:
想當 “神” 的巴士司機,以為嚴格按時刻表開車就能掌控世界;砸掉兒子小豬存錢罐的父親,只是怕孩子像自己一樣被 “安穩” 困住;連地獄來的男人談戀愛,都要帶女友去看 “地獄紀念物”—— 原來連魔鬼都在懷念人間的瑣碎。
這些故事短得像生活里的碎片,卻帶著刺和溫度。你會在某個瞬間突然愣住:那個對著窟窿許愿的烏迪,不就是深夜里對著手機屏幕發呆的自己嗎?那個造管子的怪人,不就是偷偷在日記里寫 “想消失一天” 的你嗎?
喬治?桑德斯稱贊道:“他的故事中有愛心、智慧、雄辯和超越,而這些美德在埃特加自己身上就多有所見。我很高興埃特加和他的作品存在于這個世界上,這讓一切都變得更美好了。” 凱雷特正是用他的故事,展現出生活中那些被忽視的美好與復雜 。
給所有 “沒找到耳朵” 的人:這里有你的避難所
凱雷特在書里寫:“天堂是為在世間無法真正快樂的人造的。” 但他沒說的是,他的故事本身,就是給 “還沒到天堂” 的人的避難所。
如果你也曾被人說 “你怎么這樣”,如果你也有過 “想躲進管子里” 的瞬間,如果你好奇 “不完美的人生到底有多少可能”—— 翻開這本《想成為神的巴士司機》吧。
畢竟,能笑著接納 “沒耳朵” 的世界,比符合所有人的期待,更需要勇氣啊。
《衛報》曾評價:“只有一件事是凱雷特無法完成的:寫一個無聊的故事。” 現在打開它,讓那些被生活磨出的棱角,都找到溫柔的安放之處,去感受凱雷特筆下充滿魅力與深意的奇妙世界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