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武漢持續的高溫天氣引發廣泛關注,一則"武漢已經熱到鳥都中暑了"的新聞更是登上熱搜。7月5日,有網友在社交媒體發布視頻,顯示一只疑似鴿子的鳥類因高溫中暑,癱倒在路邊無法動彈,熱心市民正用清水為其降溫。后經專家確認,這只中暑的鳥類并非普通鴿子,而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赤腹鷹,因其外形與鴿子相似,常被誤認為鴿子。
據湖北省氣象臺監測數據顯示,7月以來武漢持續遭遇極端高溫天氣,最高氣溫已突破40℃大關。氣象專家表示,受副熱帶高壓持續控制,武漢及周邊地區未來一周仍將持續高溫晴熱天氣,局部地區最高氣溫可能達到42℃。這種極端高溫不僅對人類生活造成嚴重影響,對野生動物同樣構成嚴峻挑戰。
武漢市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專家介紹,赤腹鷹屬于猛禽類,通常具有較強的適應能力。但在持續極端高溫下,鳥類容易出現熱應激反應,表現為張口呼吸、翅膀下垂、行動遲緩等癥狀。這只中暑的赤腹鷹很可能是在覓食過程中因高溫脫水導致體力不支。目前,這只赤腹鷹已被送往武漢市野生動物救護中心進行專業救治。
值得注意的是,這并非近期武漢首例動物中暑事件。據當地媒體報道,上周武漢動物園已對部分動物展區采取限時開放措施,并為動物提供冰塊降溫、增設遮陽設施等防暑措施。園方表示,靈長類動物和大熊貓等對高溫特別敏感的物種已轉入室內場館,飼養員還特別調整了飼料配方,增加含水量高的蔬果比例。
極端高溫天氣下,熱射病的防治成為重中之重。武漢市急救中心數據顯示,7月以來已接診中暑患者較去年同期增長近三倍,其中確診為熱射病的重癥病例達15例。同濟醫院急診科主任提醒,熱射病是最危險的中暑類型,其典型癥狀包括核心體溫超過40℃、意識模糊、抽搐等,如不及時救治可能導致多器官衰竭甚至死亡。
針對高溫防護,武漢市疾控中心發布特別提示:建議市民盡量避免在10時至16時高溫時段外出;必須戶外作業的人員應每工作1小時就休息10-15分鐘,并注意補充含電解質的飲品;老年人、兒童、孕婦及慢性病患者更需特別注意防暑降溫。同時專家強調,不要將嬰幼兒或寵物單獨留在停放的汽車內,即使在陰涼處停車,車內溫度也可能在10分鐘內上升至危險水平。
在城市應對措施方面,武漢市政府已啟動高溫應急響應,調整戶外作業時間,開放近千個納涼點供市民避暑。城管部門加大道路灑水降溫頻次,電力部門全力保障電網安全運行。氣象部門預計,這輪高溫天氣可能持續至7月中旬,建議市民做好長期防暑準備。
生態環境專家指出,城市熱島效應加劇了高溫天氣的影響。監測數據顯示,武漢市中心城區氣溫普遍比郊區高2-3℃。專家建議通過增加綠化面積、推廣屋頂綠化、使用反射率高的建筑材料等措施緩解熱島效應。同時提醒市民,在幫助中暑野生動物時要注意安全,避免直接接觸猛禽的利爪和喙,最好聯系專業救護人員處理。
這場持續的高溫天氣不僅考驗著城市的應急管理能力,也引發了人們對氣候變化影響的深思。科學家警告,隨著全球變暖趨勢加劇,類似極端高溫事件可能會變得更加頻繁。在適應氣候變化的同時,減少碳排放、推動綠色發展顯得尤為重要。
在這個炎熱的夏季,那只中暑的赤腹鷹成為了武漢高溫的一個特殊見證。它提醒我們,在關注人類防暑降溫的同時,也不要忘記那些與我們共享這座城市卻無法表達不適的野生動物鄰居。只有人與自然和諧共處,才能更好地應對氣候變化帶來的各種挑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