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有“飯要趁熱吃”的習慣?
也常以咸菜下飯?
一些看似平常的飲食習慣
可能悄悄在體內埋下“定時炸彈”
前不久
在泉州市第一醫院
50歲的王先生被確診食管癌
萬萬想不到,“元兇”竟是
自己30年雷打不動的
飲食習慣……
世界衛生組織(WHO)2024年最新發布的全球癌癥報告顯示,食管癌已成為全球第六大高發癌癥,而中國食管癌發病率居全球首位,每年新增病例超過32萬例,占全球總病例的53%。其中福建省是我國食管癌高發區之一。
“那口饅頭,突然就咽不下去了?!蓖跸壬@樣描述最初的癥狀。起初他以為只是“上火”,然而,隨著癥狀持續加重,王先生變得連稀粥都吞咽困難。
經人介紹,王先生來到泉州市第一醫院胸外科找到主任醫師陳劭賡,經過胃鏡檢查后,一個令人心碎的結果擺在眼前:食管中段鱗狀細胞癌,已屬中晚期。
令人扼腕的是,陳劭賡追問病史時發現,王先生每天都要喝滾燙的濃茶,還酷愛咸菜配粥。這些看似不起眼的習慣,卻是王先生患病的“元兇”。目前,王先生正在進一步接受治療中。
▲圖片來源于豆包AI
這些飲食習慣的背后
藏著食管癌大隱患
陳劭賡告訴記者,這幾種飲食習慣會帶來健康風險。
隱患一:趁熱吃
王先生每天都要飲用數杯剛沏好的熱茶(溫度常超70℃)。65℃以上的熱飲或食物已被國際癌癥研究機構列為2A類致癌物。食管黏膜反復被高溫燙傷,在修復與損傷的循環中,癌變風險悄然累積。
隱患二:咸菜配隔夜菜
常年以咸菜、腌魚佐餐。這類食物富含亞硝酸鹽,可在體內可轉化為強致癌物亞硝胺。剩菜存放時間越長,亞硝酸鹽含量越高。
隱患三:吃飯過快
王先生坦言自己吃飯很快,經?!班駠魍虠棥?。食物未經充分咀嚼,粗糙食團反復摩擦食管,造成微小損傷,為癌變埋下隱患。
守護食管,從改變小習慣開始
一、給食物“降溫”時間:熱茶熱湯,多晾幾分鐘再入口,60℃以下更安全?;疱?、熱粥尤需警惕。
二、向腌制品說“不”:對咸菜、臘肉、咸魚等淺嘗輒止。對霉變食物,尤其是花生、玉米,要堅決丟棄。
三、咀嚼是金:每口食物咀嚼20-30次,讓食糜細膩順滑,減輕食管負擔。
四、多吃蔬果:每日一斤新鮮蔬菜、半斤水果。其中的維生素、抗氧化劑是食管的天然“防護服”。
五、戒煙限酒:煙酒是食管的“腐蝕劑”,煙草中致癌物直接刺激食管黏膜;酒精(尤其高度酒)損傷黏膜屏障。
六、高危人群,主動篩查:40歲以上,有食管癌家族史、長期吸煙飲酒、愛吃燙食腌食、來自高發地區者,即使無癥狀,也應定期胃鏡檢查。
那么,
吃飯時出現哪些癥狀
可能是食管癌警報?
45歲以上都要做胃鏡篩查嗎?
高危人群有哪些?
確診食管癌必做哪些檢查?
胸腹腔鏡手術,如何讓食管手術更安全?
可以保留臟器功能嗎?
更多關于食管癌的知識
歡迎鎖定
7月8日(周二)晚上7:00
《醫生我想問》直播間
陳劭賡
泉州市第一醫院胸外科黨支部書記、副主任
醫學博士,主任醫師,福建醫科大學碩士生導師
中國醫藥教育協會胸外科專委會委員、胸部腫瘤微創診療專委會委員
福建省海峽腫瘤防治科技交流協會胸部腫瘤分會常委
福建省醫師協會胸外科醫師分會胸部腫瘤研究者學組副組長
福建省醫學會胸心血管外科學分會委員、胸外科學分會委員、外科學分會青委
福建省抗癌協會第一屆胸部腫瘤微創治療專委會委員
泉州市門診管理質控中心主任
泉州市高層次人才
中國第14批援非洲博茨瓦納醫療隊隊員(2015-2017)
第九屆大中華胸腔鏡手術菁英賽南部賽區肺葉組第一名、全國賽第二名
關于食管癌
你有什么想了解的問題?
可以在文末留言
添加管理員微信
加入衛生報胃腸健康交流群
一起來問醫生
活動組織
主辦單位:福建衛生報、福建日報·新福建客戶端
現在刷到我們全憑緣分
大家記得設置星標
關注精彩內容不迷路~
福建衛生報全媒體記者:張鴻鵬
編輯:菲菲
審核:黃美輝、劉碧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