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上世紀80年代初,改革開放的春風剛剛吹遍嶺南大地。
愛國商人霍英東帶著滿腔熱忱回到家鄉,決心在廣州珠江邊建一座五星級酒店——白天鵝賓館。
誰能想到,這座承載著開放夢想的建筑,從誕生之日起就風波不斷。
一、高射炮頂上的荒誕劇
當時全國上下都在“備戰備荒”,按照規定,廣州第一高樓白天鵝賓館必須在樓頂架設高射炮。
想象一下,雪白的建筑頂上寒光閃閃的炮管,就像給新娘子戴了頂鋼盔,要多別扭有多別扭。
霍英東急得直跺腳:“這哪是賓館,分明是軍事要塞!哪個客人敢來???”
更離譜的是,真有部隊進駐28樓。
有天做飯時,戰士不小心打碎窗戶,一根金華火腿“啪嗒”掉下樓。
雖說沒砸到人,但霍英東心里那叫一個堵得慌。
他跑遍省市部門反映情況,可得到的答復都是“按規定辦”。
眼瞅著工程就要被這門大炮拖垮,霍英東急得滿嘴起泡。
二、葉帥拍案定乾坤
走投無路的霍英東想到了葉劍英元帥。
通過老部下輾轉聯系上葉帥后,事情很快有了轉機。
葉帥一聽就火了:“胡鬧!五星級賓館架高射炮,這不是把財神爺往外趕嗎?”他當即召見軍區負責人,指著地圖說:“廣州的防空要靠整體布局,不是靠一門炮!”
原來當時中越邊境局勢緊張,軍方堅持按老規矩辦事。
葉帥卻一針見血:“打仗要講戰術,搞建設也要講策略。
賓館是對外開放的窗口,嚇跑了客人損失更大!”在他的堅持下,高射炮陣地三天內就拆除了。
霍英東握著葉帥的手激動地說:“您這一撤,撤掉的是舊觀念的枷鎖?。 ?/strong>
三、審批路上的“萬里長征”
高射炮的事剛解決,更大的難題又來了。
白天鵝賓館投資5000多萬美元,遠超當時廣東省的審批權限。
霍英東像個不知疲倦的“空中飛人”,半年內往返香港和內地17次,跑遍了北京的各大部委。
每次都是滿懷希望而去,垂頭喪氣而歸。
“這么好的項目,怎么就卡殼了呢?”霍英東百思不得其解。
原來當時對引進外資還有不少爭議,有人擔心“資本主義復辟”,有人質疑“花這么多外匯值不值”。
有位司長甚至當面潑冷水:“建這么豪華的賓館,老百姓能得到啥好處?”
就在霍英東快撐不住時,時任廣東省委書記楊尚昆帶著中央50號文件找到了葉帥。
文件明確規定,外資項目按金額分級審批,重大項目只需備案。
葉帥笑著說:“尚昆啊,政策都寫在紙上了,就看你們敢不敢用!”這一句話,讓卡在喉嚨里的審批難題迎刃而解。
四、開啟春天的第一扇窗
1983年2月6日,白天鵝賓館正式開業。
霍英東做了個驚人之舉——四門大開,歡迎市民參觀。
當天珠江邊排起了十里長隊,有人專門來看抽水馬桶,有人在旋轉門前看得目瞪口呆。
更讓人驚嘆的是,賓館開業第一年就盈利3000萬港元,創造了業界奇跡。
白天鵝的成功,就像一把金鑰匙,打開了廣東對外開放的大門。
此后,中國第一家外資酒店、第一家信用卡結算、第一家引入國際管理團隊……無數個“第一”從這里誕生。葉劍英元帥在視察時感慨地說:“這哪里是賓館,分明是改革開放的橋頭堡!”
如今,白天鵝賓館依然矗立在白鵝潭畔。每當夕陽西下,江面上波光粼粼,仿佛在訴說著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
這座承載著時代記憶的建筑,不僅見證了中國從封閉走向開放的偉大進程,更像一座豐碑,永遠銘刻著先行者們的勇氣與擔當。
作品聲明: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