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人才培養中,絕不會用任何一個海歸派,因為里面有間諜。”
董明珠這句話的含金量還在上升!
有一位百萬粉絲的博主,平日直播的內容就是和世界各地的人連線。
通過問答的方式來分享,不同國家的文化差異。
近日這位博主照常開啟連線,很巧合的是連到了一位在英國讀書的中國女孩。
因為彼此都是華人嘛,所以一開始,博主問的都是很常規的問題,比如“你是哪個省的啊?”
這問題夠簡單吧?可誰能想到,這女生聽到問題后,突然沉默了,半天沒有回答。
還低頭拿起手邊的平板,開始搜索起來。
而女孩身邊的同伴也意識到了女孩的尷尬,忙介紹自己是香港的,借此來給女孩爭取搜索時間。
又過了幾秒鐘,女孩才抬起頭,帶著明顯的不確定,含糊地擠出一個答案:“嗯…… 廣東的。”
博主一聽,心里犯起了嘀咕,這回答咋這么不干脆,你是哪的人你還不知道嗎?
但是還沒等博主繼續詢問,女生又接著說:“不對,我所在的地方不屬于任何省份。”
博主心想,那就是直轄市唄,然后就順著這線索,繼續猜測女生的籍貫,把北京、重慶等直轄市的名稱都報了出來。
女生在聽到“北京”倆字時,趕緊興奮的說自己是北京的。
這事兒到這兒,就已經夠讓人覺得奇怪了。
一個自稱是中國人的女生,連自己是哪個省的都回答得這么費勁,還得靠搜索,這也太離譜了吧?
博主心里越想越不對勁,就繼續追問:“你從小就在英國讀書嗎?”
其實啊,博主這是在給女生找臺階下呢,想著要是女生從小就在國外,對國內情況不熟悉,那倒也能理解。
可女生接下來的回答,卻讓博主更加震驚了。
女生說:“不是,我小時候是在北京,然后在加拿大呆了幾年,之后又來英國了。”
博主一聽,更納悶了,既然小時候在北京生活過,那怎么會連自己的籍貫都不知道呢?
于是,博主又遞去了臺階:“所以你應該是沒有接受過中國的系統教育,對吧?”
可這女生似乎腦袋一根筋,她還堅稱自己接受過中國的系統教育。
博主聽到這兒,心里那叫一個無語,同時也起了想要測試女生的念頭,看看她對自己的祖國到底了解多少。
博主挑了個最簡單的問題開始問:“中國的首都是哪里?” 。
可這位自稱來自北京的女孩在聽到問題后,竟然又陷入了漫長的沉默。
可能是覺得尷尬,她還笑出了聲。
博主一看這情況,無奈之下,換了個問題繼續問:“新中國成立于哪一年?”
又是一陣漫長的等待,女生還是答不上來。
博主接著問:“國慶節是哪一天?”
這次,女生旁邊那位來自香港的朋友倒是搶答了,可答案卻讓人哭笑不得,她回答:“7 月 1 號”。
7月1號可不是中國的國慶,而是加拿大的國慶節,看來他們在加拿大生活過的信息是真的。
但是博主還不死心,又問:“香港哪一年回歸的?”
博主想著,這問題對香港人來說,應該是再熟悉不過了吧。
結果呢,那位香港的同伴想了半天,回答道:“1999 年”。
可實際上,香港是1997年回歸祖國的呀。
這兩位女生,一個北京人不知道中國首都在哪里。
一個香港人不知道香港回歸的正確時間,這可真是讓人匪夷所思。
更讓人驚掉下巴的是,那位香港女生接著還冒出一句:“1999 年香港變成了一個獨立的……”
博主一聽,這可不興胡說八道,趕緊制止了她。
之后,角色互換,輪到女生提問博主了。
女生問:“法國首都是哪里?” 博主想都沒想,脫口而出:“巴黎”。
這可把兩位女生震驚壞了,那表情,就好像看到了什么不可思議的事情。
博主又接著問她們:“世界上GDP最高的城市是哪個?”
結果,女生們竟然反問:“GDP是什么意思?”
這一連串的對話下來,博主算是徹底無語了,網友們也都炸開了鍋。
這事兒一出來,大家自然而然地就想起了董明珠之前說過的話。
董明珠“歧視”留學生
董明珠曾在一次內部談話中直言:“我們在人才培育中,絕不用一個海歸派,這海歸派里面有間諜。”
當時,這話一出口,可是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很多人覺得董明珠這話說得太絕對了。
一竿子打翻了一船人,對海歸群體存在歧視。
可現在再聯系一下這件事,不得不讓人深思。
部分留學生在文化認知上的缺失,是不是已經到了一個令人發指的地步了呢?
咱先不說間諜這么嚴重的事兒,就單看這兩位留學生,對自己國家基本常識的無知,就已經讓人憂心忡忡了。
我們不禁要問,這些留學生在國外到底都學了些什么?
他們在接受國外教育的同時,難道就把自己的根給忘了嗎?
是國外的教育體系出了問題,還是家長和學生自身,對中國文化教育不夠重視呢?
要知道,中國有著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這是我們的驕傲。
一個連自己國家首都、建國時間、香港回歸時間都不知道的留學生。
就算在國外學到了再多的知識,又有什么用呢?
這就好比一棟沒有根基的高樓,外表再華麗,也隨時可能倒塌。
結語
在如今這個全球化的時代,鼓勵學生走出去,開闊國際視野,這沒錯。
可與此同時,我們絕對不能忽視對本國文化的教育和傳承。
家長在送孩子出國留學之前,是不是應該先讓孩子打好本國文化的基礎呢?
學校和社會,是不是也應該加強對留學生的文化教育和引導。
希望通過這件事,能引起大家對留學生教育問題的重視,也希望類似的尷尬事件,以后不要再發生了。
信息來源:
免責聲明:本文發布的圖片、文字等素材來源于網絡,我們尊重所有原創作者的權益,如有侵權、信息有誤或其他異議,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即修改或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