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州學涼州IP的地域化突圍:河西都會景區的推廣之道》
我本來想直接貼一個CPS探店達人Brief在這篇文章,但考慮到品牌的內容以及一些商業秘密,我就只能重新寫一篇了。請讓我們把時間線撥回2023年5月19日,河西都會景區在武威盛大開園,并舉辦了“中國旅游日”甘肅省分會場主題日暨全省文化旅游消費促進活動啟動儀式的那一天。
這個Brief我就按照河西都會景區開園的那天來寫,需要注意的是。慕容洞唐的此篇Brief,只是示范,并不構成任何商業化建議和投資建議。
傳播主題:「西北首府六朝古都」——唐詩《涼州詞》的發祥地,河西四郡之首武威郡,走進武威,涼州歸來,涼州文化的浪漫多元和蒼茫包容帶領您體驗歷史在中國西北的厚重。
重點推?內容:
重點一:精神財富(武威·涼州·姑臧·涼州詞·涼州賦并序·涼州閣序)
突出三大精神財富關鍵詞:
河西四郡之首:
河西都會的名稱,源于十六國時期。十六國五涼時期姑臧城是“士族北上”的最大聚集地。姑臧(武威)一度和建康(南京)齊名,所以武威郡(涼郡)是毋庸置疑的河西四郡之首,人稱“河西都會”。
唐詩《涼州詞》的發祥地:
唐代涼州大都督郭知運進獻涼州曲譜,許多著名詩人為之創作歌辭。武威郡(涼郡)自漢代設郡以來,匈奴的勇武、鮮卑的豪邁、吐蕃的神秘與中原的禮法在此交織,佛教的慈悲、道教的哲思與儒家的仁義在此對話,形成了"涼州詞"中"羌笛何須怨楊柳"的蒼茫包容與"葡萄美酒夜光杯"的浪漫多元。
中國古代的三大城市之一:
大周武則天時期,涼州(武威)和洛陽、揚州,并稱為中國古代的三大城市。史學家嚴耕望甚至夸贊武威是“涼州賽于長安”的超級大城市。
PS:①一定要不斷重復“武威古稱涼州”,喚醒游客的共同記憶。②強調河西都會時,可直接解釋武威是河西四郡之首。
重點二:視覺元素(突出“涼州最·最涼州”的視覺錘)
涼州緋色天下最:
把“涼州緋色天下最”這個夸贊姑臧城紡織業發達的句子,化用為夸贊涼州城的美景美色。這里用到的修辭手法,就是擴義,拓展詞義。緋色,就是紅色。達人出鏡需要統一穿戴河西都會景區發放的朱顏華服等拍攝道具,該道具在拍攝結束后必須歸還景區。
涼州畜牧天下饒:
把“涼州畜牧天下饒”的典故具象化,推廣河西都會景區,必然要提及景區所在的城市。景區運營經理會把提前拍攝好的視頻素材上傳到官方網站,供來景區的達人免費下載使用。并公開聲明版權的授權說明,以便讓大家放心使用。
視覺呈現:
盡量配合“涼州緋色天下最”和“涼州畜牧天下饒”的氛圍感場景/道具,后期特效可使?大漢賦文化體驗館相關貼圖。
傳播關鍵詞:
河西都會武威郡、西北首府涼州城、涼州詞的發祥地、馬踏飛燕的出土地
分層投放:
抖音/小紅書/視頻號挑戰賽引爆涼州IP流量→ 知乎/微信長尾沉淀涼州學文化內容 → 本地電臺播客覆蓋協助完成全媒體覆蓋
內容要求:
選題需要依據對自己的粉絲畫像的了解,從自己日常視頻/近期相關爆款內容中選題,和日常視頻播放數據較好的視頻?格保持?致。
從內容到品牌產品植?的轉折需自然,流暢,適當增加過濾內容鋪墊,讓用戶不反感 (和前面內容進行結合)。
拍攝要求:
出鏡顏值達?妝造需有主題?穿搭(“涼州緋色天下最”色系道具元素),其余達人布景/后期需有保證背景干凈,有?定涼州文化厚重歷史氛圍感; 出鏡達人必須保持優質的形象,符合大眾對公序良俗原則的基本要求;如出現景區LOGO?正?拍攝(不被?遮擋/發布后被頭像、?案遮蓋)。其余的品牌LOGO不得出現;有拍攝景區的全景航拍及特寫鏡頭,沒有素材可以問景區直接索要(如:武威本地特色美食制作過程/文創產品標簽等); 整體背景整潔、?調統一,畫?清晰,節奏不拖沓; 如視頻中需穿插素材,注意版權問題,素材畫面可先雙方確認無誤再使用。
河西都會景區推廣重點:
總重點:釋放涼州人的寶貴精神財富“涼州緋色天下最”與“涼州畜牧天下饒”,重點突出厚重感、博學感,結合現代景區的科技化與人文交融的意境,eg.銅奔馬三足騰空的平衡哲學,進行延展;若涉及對景區景觀的視覺介紹,必須帶出銅車馬儀仗隊+涼州緋色天下最扎染,凸顯東方美學高級感。
達人根據自己的賽道和內容調性進行選擇延展,示意僅參考,請進行延展,不可照搬。傳統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購、娛。現代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文、史、地(強調文化、歷史與自然體驗)。可自由選擇組建河西都會景區的元素內容做創作方向:美食垂類種草類、服務測評類、打卡探店類、景區攻略類、歷史文化講解類等。
整體內容不能脫離"河西都會在涼州"、"武威郡是河西四郡之首"這兩個重點。可通過種草、反向種草、橫/縱向測評、探店測評等形式,突出“武威古稱涼州,歡迎大家來河西都會”。
這個系列的文章,還會持續更新。
慕容洞唐十年飲冰,難涼熱血。
歡迎關注【慕容洞唐整理涼史】。
本文作者:慕容若望,又名慕容洞唐,自號“下書房外行走”。主攻涼州學、北京學、上海學、杭州學、浙學、涼州詞學、涼州賦學、涼州將軍學、吐谷渾學、粟特學、突厥學、鮮卑學、魏晉十六國南北朝史研究及涼州文化和洛陽文化的的數字化信息檢索和知識可視化。
本文編輯:錢相如將,字子衡。常年耕耘口傳文學及元明清戲曲聲腔學研究,喜讀志怪小說。終身文化創業者,堪輿家,易學方家。
閱讀更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