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毛瑞方(北京師范大學歷史學院)
(編者按:陳垣校長擔任輔仁大學和北京師范大學校長達45年,他研究了一輩子中國史,深愛了91年自己的祖國,結果自身也活成了中國史里面動人的篇章。
既是“國寶”,當走出北師大,其智慧之光為全體國民共享。陳垣圖書館(江門市蓬江區圖書館)整理陳垣校長各類資料,委托梅明顧問作公益發布,以方便學術研究,推動教育進步。)
北師大攝影 梅明
(摘要)系統、深入研究陳垣先生的古籍整理及歷史文獻學理論及其特色、成就與影響具有重要的學術和現實意義:既有助于深化陳垣史學成就的研究,又可為構建有中國特色的文獻學理論體系作有益探索,還可為當代古籍整理研究工作提供更有力的理論指導,并助力學風優化。
幾代學人已經基本完成了陳垣先生文獻學成就基本內容的梳理工作,相關研究成果主要是陳垣史學成就總論類成果和陳垣文獻學專題研究成果,后者具體包括陳垣的古籍整理、陳垣的文獻學成就總論和陳垣文獻學專學理論研究3類。
在此基礎之上,提出陳垣古籍整理與文獻學理論研究新設想,從陳垣古籍整理實踐與文獻觀的形成、文獻學理論體系的創建及建設特色、陳垣文獻學理論與方法的當代傳承和陳垣古籍整理與文獻學理論的成就與影響幾個方面系統開展研究,可成為下一個階段開展陳垣史學研究的一個重要方向。
(關鍵詞)陳垣;古籍整理;文獻學理論
陳垣先生(1880-1971)是北京師范大學的老校長,是著名的歷史學家、教育家,聲譽聞名海內外。毛澤東主席稱其為“國寶”;史學界尊稱其為“南北二陳”之一;嚴耕望稱其與錢穆、呂思勉和陳寅恪為“現代四大史學家”;歐洲著名漢學家伯希和稱其為世界學者,說過“中國近代之世界學者,唯王國維與陳先生兩人”。胡適、傅斯年、日本桑原騭藏等學者也對陳垣先生的史學研究多加稱贊。
陳垣先生處于中國學術近代化的關鍵時期,他以巨大的愛國熱忱和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愛與尊重投身中國古代文化典籍的整理與研究,拓寬中國古文獻學的研究范圍,開創多領域交叉研究的新方法,將史學研究與文獻學思想緊密結合,產出豐碩的研究成果,成就突出,影響深遠,值得進一步深入研究和創造性傳承。
一、陳垣古籍整理與文獻學理論研究的意義
系統、深入研究陳垣先生的古籍整理及歷史文獻學理論及其特色、成就與影響具有重要的學術和現實意義。
第一,有助于深化陳垣史學成就研究。史學家陳垣先生的史學研究與文獻和文獻學是密不可分、融為一體的。他的史學經典成果也都離不開文獻學的研究。他的古籍整理和經典史學成果無不清晰地反映了他獨具特色的文獻觀。要充分考察和評價陳垣先生的史學成就、創造性傳承其優秀史學遺產,更好地建設有中國特色的中國古文獻學學科體系和理論體系、推動我國古籍整理事業繼續取得巨大成就,亟須從文獻學的角度自覺、系統、深入地再認識陳垣史學貢獻,深入分析并全面總結其文獻學理論體系,深化陳垣研究。
第二,走在文獻學理論研究前沿,為構建有中國特色的文獻學理論體系作有益探索。歷史文獻學不是一個新學科,陳垣史學研究也不是一個新選題,但是,陳垣先生的古籍整理和歷史文獻學理論體系特色及其成就的系統研究卻是一個嶄新的課題。隨著文獻學理論研究進入一個嶄新的階段,陳垣先生的文獻學理論系統及其特色和價值便亟需我們把它總結好、傳承好,這對于建設有中國特色的歷史文獻學理論體系和學科體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第三,可為當代古籍整理研究工作提供更有力的理論指導。時代飛速發展,科學技術也日新月異。當代學人面對新時代的機遇與挑戰,需要自覺思考并創新性繼承和發展重要的學術遺產,正如新時代我們一方面看到我國古籍整理事業取得了重大成就,另一方面我們也應該更加清醒地意識到同時存在的問題和面臨的挑戰。
中國傳統考據學在20世紀逐步轉型為古文獻學這一現代學科是時代的選擇,也必然要求當代學者順應時代發展,在新時代條件下升級革新甚至轉變相關問題意識。例如,傳統的考據方法如今已升級為“E考據”,但當代學人在坐擁龐大的古籍資源數據庫、具備古人不可想象的碾壓式優勢的同時,更應該切實正確認識和利用“E文獻”以及“E考據”的研究方法,發揚其優勢、規避其不足。而欲將極易取得但又令人不安的新載體老文獻用作可靠史料開展史學研究,非經陳垣先生史源學式的考辨而不可得。
第四,助力學風優化。學風浮躁是日新月異的當代快節奏生活特點在學術領域的折射。在當代古籍整理工作中,對版本源流摸索不清、隨意選本,標點稍有難度的句子隨手亂點,導致碎文破句充斥卷內的現象不絕人眼;許多人對史料斷章取義、不注明出處甚至偽造材料。
陳垣的根柢之學一一古籍整理與歷史文獻學研究需要交叉而規范地運用文字、音韻、訓詁、目錄、版本、??薄⒈鎮巍⒆⑨尩榷喾矫娴膶I基礎知識和能力,開展本選題的研究可為世人、學界呈現老輩學者嚴謹、踏實的優良學術品質,同時對于培養研究者甘于寂寞、持之以恒、嚴謹認真、腳踏實地的良好研究心態與品質不無裨益。
陳垣先生的古籍整理和文獻學理論研究的意義重大,價值突出。然而,近數十年卻出現了一種怪現象,即一方面公認陳垣先生根柢之學的特色和價值,另一方面似乎又選擇性地忽略其寶貴的治學精神與理論方法。
此二者之間的鴻溝,當然應與新時代泥沙俱下的客觀情況有一定關系,從而導致許多相關認識和觀念更新不及時,誤讀和偏見與日俱增;但更主要的原因,恐怕是看似為眾多學者所景仰的陳垣文獻學研究工作實際上還是被主觀嚴重忽視,或是被浮躁學風裹挾而行,難以深入挖掘與系統呈現。
如果這種做法不能及時扭轉,那么在新時代條件下創造性傳承陳垣先生的根柢之學、改變其逐漸淪為空口號的險境便無從談起。
二、陳垣古籍整理與文獻學理論研究的現狀
自劉乃和先生對陳垣史學研究成就的梳理和研究開始,至今已數十年??梢哉f,幾代學人已經基本完成了對陳垣先生文獻學成就基本內容的梳理工作。
總體而言,已有的陳垣文獻學研究有些是陳垣史學成就總論類成果的組成部分,如《陳垣學術思想評傳》《陳垣與20世紀中國新考據學》《陳垣晚年史學及學術思想的升華》《與時共奮:陳垣對20世紀中國史學的貢獻與影響》等。而陳垣文獻學專題研究則主要包括陳垣的古籍整理、陳垣的文獻學成就總論和陳垣文獻學專學理論研究3類。
在陳垣的古籍整理研究方面,1998年鄧瑞全發表《陳垣與古籍整理》,介紹和總結了陳垣先生“堅持古籍整理的正確態度”“總結古籍整理的科學方法”和“古籍整理的豐碩成果”,目光獨到,是比較系統的專題研究之作。
另有其他學者研究論文《淺論陳垣古籍鑒定的成果、方法和理念》《陳垣關于歷史工具書的設想與實踐》《陳垣及其文獻整理方法研究《陳垣與故宮博物院文獻館》《陳垣明清檔案編纂思想簡論》《陳垣對保護整理明清檔案的貢獻》《陳援庵先生與古籍檔案整理》《陳垣先生與明清檔案文獻整理》等。
陳垣的文獻學成就總論類論文大多不出對陳垣在目錄、校勘、年代、史諱等專學方面的代表性成果進行梳理和整體呈現的模式,如《陳垣與中國歷史文獻學研究》《陳垣先生在歷史文獻學上的貢獻》《陳垣先生圖書館學文獻學成就綜述》《陳垣文獻學思想述論》《試論陳垣對歷史文獻學的建基性貢獻》《陳垣在文獻學領域中的卓越貢獻》《陳垣先生歷史文獻學成就述要》《陳垣對古典文獻學的貢獻》《陳垣文獻學思想述評》《試論陳垣對中國歷史文獻學的貢獻》等。
《陳垣文獻學成就研究:以四庫學為中心》(2016年)一文以四庫學為中心總結陳垣文獻學成就,在第一章簡述了陳垣先生在目錄、??薄⒛甏?、史諱四門專學中的成就基礎上,利用隨《陳垣四庫學論著》出版首刊的新材料深入挖掘了陳垣的四庫學思想。
而在陳垣文獻學專學理論研究方面,《陳垣的史源學理論與實踐》(2016年)是史源學研究的專著成果,另有相關論文《陳垣的“史源學”與“新史學”》《一門不該消失的學科——論陳垣先生創建的史源學》《從史源學看加強歷史文獻學基本功訓練的重要性——也談歷史文獻學研究生的教學》《陳垣“史源學實習”教學的魅力與啟示》等。
目錄學方面,有《陳垣目錄學思想初探》《陳垣對中國傳統目錄學的繼承和發展》《陳垣目錄學思想論綱》《論陳垣對中國目錄學的貢獻》等。
版本學方面專論成果僅有《陳垣先生的版本學》一文。
??睂W方面則有《“??薄苯缍ㄐ抡f》《陳垣“四校法”疏解》《陳垣的校勘方法》《也說陳垣的校勘方法——與白兆麟先生商榷陳垣先生對校勘學的貢獻》《陳垣??狈椒ㄕ摗贰稖\談〈??睂W釋例〉》《陳垣??睂W成就述要》《以〈??睂W釋例〉窺陳垣之??睂W思想》《民國校勘學理論與方法的嬗變》《試比較陳垣〈??睂W釋例〉與保羅·馬斯〈??睂W〉》等研究論文。
史諱學方面有《陳垣的〈史諱舉例〉》《陳垣的避諱學研究論〈史諱舉例〉的歷史文獻學價值》《因其例得其正——論陳垣〈史諱舉例〉的學術地位》《陳垣〈史諱舉例〉的思想、結構和方法論意義》等。
在年代學方面,《陳垣對歷史年代學的貢獻》一文認為,中、西、伊斯蘭歷三者之間的關系如何,應如何準確快速地加以換算,成為包括歷史文獻學家在內的學者所共同關心和必須解決的重要問題。有鑒于此,陳垣致力于中外紀年問題的研究。他在前人所獲得成果的基礎上,豐富和發展了年代學這一古老又新興的學科,創立了歷史年代學。
注釋學方面有《國圖所藏五部陳垣批注史籍》《國圖所存陳垣藏書中的批校題贈本》兩文。
另有個別專著或專題研究論文如《試論陳垣歷史編纂學思想》《陳垣與〈四庫全書〉》《陳垣〈日知錄〉校注的特色》《〈中國佛教史籍概論〉史學價值三題》等。
吳懷祺先生的《類例與通識:文獻學的方法與思維》則是理論總結價值十分突出的關于文獻學類例方法與思維的專論,堪稱陳垣文獻學理論研究的不刊之作。
另外,日本學者桑原騭藏曾撰寫書評《讀陳垣氏之〈元西域人華化考〉》。后來,陳垣先生的《元西域人華化考》又被譯為英文并收入《華裔學志》,于1966年在德國出版,受到國際學者關注。美國著名漢學家牟復禮(Frederick Mote)為其寫了書評,第二年發表在《亞洲研究雜志》(Journal of Asian Studies)上。
綜上脈絡可見,以往對陳垣文獻學的研究已具備良好的成果積累。遺憾的是,以往研究多是對具體某一文獻學問題或成就的研究且相對分散,其中一些理論問題研究深度亦有待加強。
學界應在全面系統勾勒陳垣先生歷史文獻學遺產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入系統地揭示陳垣先生的古籍整理和歷史文獻學理論成就,并在此基礎上自覺認知當代對陳垣根柢之學創造性傳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如何在新時代條件下良好傳承這一學術的問題。
三、陳垣古籍整理與文獻學理論研究的新設想
如何深度挖掘和總結陳垣文獻學研究中重要內容、研究主旨、思想理論和研究方法,以及如何在新時代條件下創新性傳承陳垣文獻學遺產,是系統、深人研究陳垣古籍整理和文獻學理論成就的兩個重點問題。
以陳垣先生古籍整理實踐與理論,陳垣歷史文獻學理論及其特色、成就和影響,以及新時代條件下創造性傳承陳垣根柢之學的自覺思考和理論總結為目標,現提出陳垣古籍整理與文獻學理論研究新設想的研究框架設計如下:
引言:陳垣先生古籍整理與歷史文獻學理論研究的緊迫性和重要意義
第一章陳垣古籍整理實踐與文獻觀的形成
(一)接觸古籍書目,自學成才精通文獻門徑
(二)回應時代需要,響應號召重視整理國故
(三)開展學術研究,竭澤而漁善于考證史料
第二章陳垣文獻學理論體系的創建
(一)版本目錄學
(二)考證??睂W
(三)年代史諱學
(四)輯佚注釋學
(五)檔案藏書學
第三章陳垣文獻學理論建設的特色
(一)由傳統考據學到現當代文獻學
(二)古籍整理與文獻研究互為表里
(三)類例總結與綜合運用相得益彰
(四)實事求是與經世致用并行不悖
第四章陳垣文獻學理論與方法的當代傳承
(一)史源學課,親身示范樂于授人以漁
(二)根柢之學,落地生根迎接時代挑戰
第五章陳垣古籍整理與文獻學理論的成就與影響
附錄一陳垣歷史文獻學理論論集
附錄二陳垣古籍整理與歷史文獻學理論研究文集
嘗試探索古文獻學理論體系的面貌,全面勾勒陳垣文獻學理論的內容、特色、價值和影響,為中國歷史文獻學現代學科建設和當代創新發展提供理論指導,綜合陳垣文獻學論著、陳垣文獻學論著研究成果,以及著重發掘相關歷史檔案,以此3個主要部分的史料為基礎展開陳垣古籍整理與文獻學理論研究,或將是亟須后輩學者們探索的重要選題。
但是,陳垣先生的論著及其相關研究成果數量十分龐大,十分具有挑戰性。陳垣先生是史學泰斗,他泛覽群籍,勤于治學,一生撰寫了16部專著和近200篇論文,總計260余萬言;而陳垣及其學術成果之研究成果更多。
因此,需要學者投入很多精力,踏實研讀史料,下大功夫進行理論分析與總結。另外,對陳垣先生的歷史文獻學理論的深度挖掘并進行深刻揭示對史學理論素養和科研能力要求較高,要出精品研究成果更加不易。
陳垣先生學術的傳承是代代學人的一份使命,我輩當更砥礪前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