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人、白羅斯人和烏克蘭人同屬東斯拉夫民族,本來關系會很好,但是隨著在俄烏沖突中,俄白聯合和烏克蘭大打出手,“三兄弟”似乎已經到水火不容的地步。
仔細分析這些年俄羅斯的對外關系看,俄羅斯和前蘇聯大多數的加盟共和國關系都不是特別好。
和烏克蘭的關系,就不需要贅述了,都已經壞到家了。
和波羅的海三國的關系,早就已經不好了,這樣不好的關系甚至可以追溯到蘇聯沒分家的時候。
和高加索三國的關系已不好,2008年和格魯吉亞大打出手,最近和阿塞拜疆的關系也緊張了。本來和亞美尼亞關系挺好的,但是在亞美尼亞與阿塞拜疆間發生納卡地區沖突時,亞美尼亞吃了大虧,俄羅斯也沒有出手后,亞俄關系并不好。
和摩爾多瓦的關系雖然沒有破裂,但世人都知道德左問題存在的制約因素實際就是來自于俄羅斯,摩爾多瓦是敢怒不敢言。
和中亞五國的關系,隨著俄烏沖突的進展,則變得很微妙,以哈薩克斯坦為首的中亞五國已經不像以前那樣把俄羅斯當做大哥了,很多方面,都是和俄羅斯對著干的,似乎關系也沒有那么鐵。
和白羅斯關系倒是不錯,雙方很早就組建了俄白聯盟,表面看,雙方關系不錯,但實際上,雙方的關系,也經不起深推。白羅斯的盧卡申科自1994年白羅斯實行總統制以來,做了30年的總統。如果沒有俄羅斯的支持,估計早就沒弄下去了。再一個,白羅斯也怕俄羅斯出手,把自己并了。
從上面看,俄羅斯與以前的兄弟國家關系都不夠好,那么,這里的原因是什么呢?
一、蘇聯分家的“后遺癥”
國家分家一般沒有所謂好聚好散,像捷克和斯洛伐克那樣,和平分手的很少。分家的主要原因自然是在一起過不下去了。能好好在一塊,吃香的喝辣的,誰愿意分家呢?
蘇聯解體的根本原因就是大家在一起過不下去了。普通人家分家都要落下積怨很多年,何況國家呢?還有分家的原因,肯定和家里主事人的能力不行有關,俄羅斯作為前蘇聯的主體,自然是眾矢之的。
分家的利益糾紛,也很復雜,比如邊界問題,其實這個很難講清楚,原來是一個國家的時候,屬于內部行政區劃調整,怎么調,上面說了算,但是各自獨立后,就出現了很多糾紛。前蘇聯原來各加盟共和國間存在很多領土糾紛和民族問題。
俄羅斯族作為前蘇聯的主體民族,在各加盟共和國都有一定的人口分布,這也很好理解。相對于前蘇聯的主體俄羅斯聯邦,其他地方都可以看作邊疆地區,得移民一些俄族去邊疆,就造成了俄族在一些加盟共和國的聚集。在蘇聯解體后,他們實際上已經沒有祖國了,他們心中的國家自然是母國俄羅斯,但是分家后,他們屬于其他加盟共和國,已經不屬于俄羅斯公民,對于其他小國則沒有歸屬感,一定程度上,開始出現分離主義傾向。
除了俄族,在其他加盟共和國還有很多臨近俄羅斯區域的少數民族,傾向于并入俄羅斯。
民族、領土等方面存在的糾紛問題,讓蘇聯解體后,俄羅斯與其他加盟共和國的關系,基本不是很好。
二、大國沙文主義作祟
如果俄羅斯能夠較為平和的處理與其他加盟共和國的關系,除了波羅的海三國外的各加盟共和國,或許會和俄羅斯把關系搞的好一點,但是俄羅斯在蘇聯解體后,在很多方面,還是以這些加盟共和國的老大哥自居的。
從規模和實力上,俄羅斯的確是這些加盟共和國的大哥,大哥領導這些小弟,似乎是天經地義的,但是這些國家既然已經獲得了獨立地位,就想有一定的自主權,比如,很多國家為了擺脫俄羅斯的控制,就會考慮和其他發展關系,這是影響俄羅斯的利益。最明顯的就是烏克蘭危機,本質就是烏克蘭人想投向西方,俄羅斯受不了了,找個理由,把烏克蘭揍了一頓。
烏克蘭去意已決,自然要和俄羅斯頑抗到底。俄羅斯為了面子和里子都要打下去。俄羅斯可以容忍原東歐國家和波羅的海三國離它而去,但對于烏克蘭等國家,俄羅斯則認為它們是自己的核心利益區,不僅不允許其他國家染指,也不允許這些國家有二心。比如,中亞五國,長時間是俄羅斯的“后花園”,五國的多方面事務都受俄羅斯影響。
大國真正能夠讓小國信服的自然不是武力,現在的國家不是因為怕疼和大國走近,而是利益。俄羅斯這樣對自己的小弟,與國家風格有關,無論是沙俄還是蘇聯,都有對自己小弟動手的習慣。打是打不服的,俄羅斯的小弟越來越少。
三、歷史舊賬帶來糾紛
加盟共和國加入蘇聯的方式并不相同,有些加盟共和國,不是自愿加入的,比如波羅的海三國,屬于二戰時被迫加入的,一直想獨立。
作為蘇聯主體的俄羅斯聯邦,是蘇聯的繼承國,雖然沒有參與當時波羅的海并入蘇聯的過程,但三國是要把與蘇聯的歷史舊賬算到俄羅斯頭上的,有點父債子償的味道。
還有各加盟共和國歷史上成為俄國領土基本都是被掠奪來的,這也容易引起各國對俄羅斯的警覺。俄烏沖突,更讓各加盟共和國懼怕,害怕有一天,俄羅斯會對自己動武。
再加個歐美列強的鼓動,俄羅斯逐步被其他加盟共和國確立為外部威脅。
四、俄羅斯實力變弱
蘇聯強大的時候,沒有加盟共和國敢獨立,實力決定有沒有朋友和外面的地位。現在的俄羅斯雖然還是安理會常任理事國,還有1700多萬平方千米的國土,但是對比極盛時的蘇聯,俄羅斯已是江河日下。
俄烏沖突,也讓俄羅斯徹底成為了輸家,不管俄烏沖突勝者是誰,俄羅斯都是輸家,長期的制裁使得俄羅斯的國力不斷的下降。
實力決定伙伴和盟友,美國為何獲得那么多國家的支持,主要還是看實力,面對超級大國,有些國家不得不屈服,這就是強弱文化的體現。
俄羅斯變弱后,原來東歐的國家除了塞爾維亞外,基本都加入了北約,徹底從蘇聯的盟友變成了俄羅斯的“包圍圈”。
國際關系看的是實力和利益,而不是交情。俄羅斯的傳統盟友和伙伴在減少,不怕俄羅斯揍的前蘇聯加盟共和國,都在想辦法遠離俄羅斯。
俄羅斯不想接受二流國家的事實,死命的掙扎,只能越陷越深,讓更多的盟友和伙伴離它而去。
想當年,二戰后,蘇聯建立了強大的陣營,與美國爭霸,俄羅斯人何等的威風,到今天,曾經的兄弟一個個成為路人,印證一個道理:強者擁有一切,弱者只能被收割,國家要獲得尊重和認可,唯有強大。
相關話題,歡迎關注留言評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