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海近年來總是花式出圈
這下又圈粉了一批華裔青少年
真愛粉就是要連吃十幾碟排骨
根本停不下來
“這禮樂排骨我吃了十幾碟還不過癮!”7月7日中午時分,在江海區一家餐廳,來自圣馬丁華僑華人會館中文學校的華裔少年聶睿鑫舔著嘴唇笑道,他面前的瓷碟已摞成小山。這是“親情中華·中國尋根之旅”夏令營(風韻南粵廣東江門營)中生動的一幕。
本場夏令營由江門市委統戰部指導,江海區委統戰部、共青團江海區委員會承辦,五邑大學協辦。當天,來自美國、多米尼加、法屬圣馬丁等地的44名海外華裔青少年走進江海區,深入了解這里的創新創業發展成果和歷史文化,沉浸式領略了中國創新發展的蓬勃生機。
01
創新江海
觸摸灣區發展脈搏
當天上午,營員們的首站來到粵灣云谷,這座國家級企業孵化器巧妙依托江門“僑夢苑”與“雙國家級”平臺的強勁優勢,將眾多充滿活力的創新型企業和懷揣創業夢想的團隊吸引至此,共同構建起一片生機盎然的創新生態。大家深入了解這里八大服務孵化體系與電商“4+1服務生態系統”,見證創新項目成長歷程。
作為中國(江門)“僑夢苑”華僑華人創新創業集聚區核心基地和廣東首批粵港澳大灣區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雙創園更讓營員們感受到灣區發展的強勁動能。這里以“孵化器+科技金融+創業創新基地”為核心,吸引著港澳僑等境外創業者紛至沓來。
“江海人的平均年齡只有36歲!”在解說員的講解下,大家了解到江海區的基本情況:江海區坐擁豐厚人口紅利,這幾年,隨著產業的快速發展,江海每年增加1萬人口,戶籍人口年均增長2.5%,2024年江海區外來人口超過本地戶籍人口。
營員們還參觀了園區內現代化辦公設施、寬敞展示廳及多樣化辦公空間。這里為入駐企業提供免租金及物管、公共水電費等優惠政策,并通過全鏈條孵化體系,在創業各階段給予精準支持。目前入駐企業涵蓋智能制造、生物醫藥等前沿領域,為江海區的發展駐入強勁動能。
02
法治溫度
感知中國民主實踐
在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江海基層立法聯系點,營員們通過“立法直通車”機制,直觀觸摸中國民主法治的脈搏。
作為廣東省首個國家級基層立法聯系點,江海基層立法聯系點自2020年成立以來,已累計已累計完成123項立法意見征集任務,上報3949條意見建議,其中393條被國家立法機關采納。這種“開門立法”的創新實踐,讓海外青少年深刻理解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內涵。
“在江海,普通民眾的聲音可以進入立法機關。”來自多米尼加的華裔少年何妙瑩指著墻上的立法故事感慨。
03
文化尋根
在味覺與運動中傳承
當天中午,營員們還集中品嘗江海區特色美食——禮樂碟仔排骨,對此贊不絕口。
這道嚴選本地土豬肋排、以“即點即蒸”工藝制作的傳統美食,讓來自美國華裔少年Kuang Ansonjoe想起家的味道:“這里的排骨和豬腸特別好吃,因為我在家里也經常吃這些!”而同樣來自美國的華裔少年曾淑敏則對“江海鮮鍋”贊不絕口:“家鄉的海鮮特別鮮美。”
除了品嘗江海美食,營員們還走進景賢實驗學校,深入了解了江門在教育領域的發展成果,圖書館、設施齊全的實驗室等給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隨后,營員們與景賢實驗學校的學生代表們在球場上開展一場友誼籃球賽,共同揮灑汗水,奮力拼搏。
“參觀了這么多地方,我覺得每個地方的文化都不一樣,但都充滿魅力。回到圣馬丁后,我會把在這里感受到的文化魅力分享給更多朋友,讓他們知道我的家鄉不僅有悠久歷史,更有創新發展的蓬勃生機。”來自圣馬丁華僑華人會館中文學校的華裔少年伍永希表示。
據悉,此次尋根之旅的核心意義在于讓海外華裔青少年感受祖籍國跨越山海的牽掛,深刻理解“血脈相連”的內涵。無論身處何方,堅實的文化根基與精神后盾始終是他們的底氣,這份聯結將激勵一代代僑鄉后代堅定文化自信,成為中華文化的傳承者與傳播者。
團區委負責人也表示,這場活動不僅是學習參觀,更搭建起連接中華文化、僑鄉文化與年輕一代的橋梁。通過深入江海區(高新區)展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創新驅動與科技賦能成果,華裔青少年們直觀感受到祖籍國的發展脈搏。
來源:江門日報(記者/陳嬋 通訊員/麥鏵澤)
關注【江海高新發布】
讀懂高新 關注江海
新聞資訊 一手掌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