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黃浦江畔迎來跨越山海的青春身影。由黃浦海外聯誼會、黃浦區僑辦、黃浦區僑聯承辦,黃浦星僑薈、上海市歐美同學會黃浦分會協辦的“2025海外華裔青年學生實習團啟動儀式暨‘星僑有約’交流活動”在上海市黃浦區舉行。來自美國、西班牙、加拿大等國的華裔青年學子,與相關部門負責人及僑界代表齊聚一堂,共同開啟為期六周的實習探索之旅。
星耀浦江:
上海黃浦鋪就“實踐沃土”
活動以展現上海市黃浦區的城市變遷的宣傳片拉開序幕。鏡頭從石庫門里弄轉向陸家嘴金融天際線,從老城廂煙火氣切換到“中央科創區”實驗室,生動呈現了這片熱土的厚重歷史與澎湃活力。
區僑辦以“黃浦最上海”為引,向華裔青年介紹了區域三大優勢:歷史文脈深厚、產業能級領先、創新人才匯聚。針對本次實習計劃,黃浦區從歷史傳承、科技創新、多元文化、產業發展、生活體驗等角度,為華裔青年學生量身定制了參訪路線,并寄語青年學子:在行走中讀懂中國,深入城區觀察文化魅力與發展機遇,化身中國故事傳播者。在實習中架設橋梁,通過企業實踐感知經濟脈動,搭建國際合作紐帶。在創新中定義未來,借力上海“五個中心”建設機遇,將個人夢想融入國家發展。
本次活動特邀上海為僑服務聯盟單位代表趙云昊擔任生活導師。他談及,中國古人喜歡把故鄉稱為“桑梓”,因為在農耕社會,桑樹是紡織業的重要基礎,梓樹的木材可用于制作器具。這些樹木伴隨家族的繁衍,當人們離開故鄉時,桑梓就成了他們心中對家園的深深眷戀。“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希望華裔青年學生感受上海魅力,增進桑梓情懷。”
文化共鳴:
青年共敘“根脈情緣”
兩位華裔青年代表的動情講述極具感染力。來自西班牙的周貞汝(Ana)目前就讀于馬德里IE大學工商管理與法律雙學位。“吃著外婆做的中餐、聽著街頭弗拉明戈音樂長大,我的生命本身就是中西文化交融的載體。”她坦言,選擇來滬實習正是為了探尋文化認同,“黃浦的海派精神——包容、創新、兼收并蓄,恰似我們實習團的縮影”。
美國姑娘江明潔的分享則交織著兩代人的上海情結。作為加州大學爾灣分校商學院學生,她隨身帶著父母在復旦、交大求學時的老照片。“母親總說‘博學而篤志’的校訓塑造了她的人生觀,父親至今難忘外灘的鐘聲。”自幼習武的她曾帶少林功夫走進聯合國舞臺。此次行程中,她最期待將父母口中的“青春上海”與自己親歷的“創新上海”連接:“在人工智能博覽會感受科技脈動,在田子坊體會傳統技藝新生——我想用Z世代的視角,續寫屬于我們的文化傳承故事。”
隨后,是授旗環節。當華裔青年團員代表龔依齡、韓佳霖、林銘怡、王蘅月、張培培、章子琳、陳以銘、王佳琪接過繡有“海外華裔青年學生實習團”字樣的旗幟時,象征著這場文化尋根與職業實踐的雙重旅程正式啟航。為進一步提升老字號文化、海派文化國際傳播力,上海市黃浦區還向青年贈送了富有上海特色的“黃浦禮物”。
同心致遠:
僑力共繪未來圖景
在緊隨其后的“星僑有約”交流環節,黃浦星僑薈理事、歐美同學會黃浦分會代表與青年學子進行了共創活動,在交流中增進彼此情誼。
本實習團組是由上海海外聯誼會主辦的“相聚上海 共話明天”港澳臺僑青年學生實習計劃的組成部分,來自美國、西班牙、法國、加拿大等10個國家的39位華裔青年開啟為期6周的上海實習之旅。
記者 / 王月華 袁霖(實習)
編輯 / 陳露露 劉韞文
圖片 / 黃浦海外聯席會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黃浦官方微信
黃/浦/進/行/時
1.
2.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