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南亞地緣政治的復雜棋局中,柬埔寨與泰國之間的關系近年來再度成為國際關注的焦點。2025年,泰國反對派領導人頌提·林通恭公開揚言,若其贏得大選并當選總理,將命令泰國軍隊攻入柬埔寨首都金邊。這一極端言論不僅加劇了兩國間的緊張局勢,也使柬埔寨前首相洪森陷入了一場始料未及的政治危機。
泰柬邊境爭端的由來
柬埔寨與泰國作為東南亞近鄰,歷史上因領土爭端多次發生摩擦。其中,圍繞柏威夏寺的爭議尤為突出。該寺廟位于兩國邊境地區,其歸屬問題可追溯至法國殖民時期。1907年,法國與暹羅簽訂條約劃定邊界,但地圖繪制模糊,為日后沖突埋下隱患。1962年,國際法院裁定柏威夏寺歸柬埔寨所有,但周邊4.6平方公里的土地歸屬仍存爭議。
2008年至2011年,兩國因柏威夏寺問題爆發多次武裝沖突。2008年7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柏威夏寺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引發泰國民族主義者的強烈反對。隨后,雙方在邊境地區部署軍隊,沖突斷續發生,導致數十人傷亡。2013年,國際法院重申1962年裁決,要求泰國撤出爭議地區軍隊,但潛在的不滿情緒并未消散。
除柏威夏寺外,兩國在其他邊境地區的歸屬問題上也存在分歧。馬德望、暹粒等省份在歷史上曾受暹羅控制,直到1907年才劃歸法屬印度支那。泰國部分民族主義者至今認為這些地區應屬泰國,這種歷史認知為當前沖突提供了情緒基礎。
洪森自1985年起擔任柬埔寨首相,至2023年卸任,轉任參議院主席,其政治生涯橫跨近四十年。他以強硬的政治手腕和實用主義外交政策著稱,在柬埔寨建立了穩固的家族統治體系。2023年,其長子洪馬內接任首相,進一步鞏固了洪氏家族的權力。
在與泰國的關系中,洪森長期與泰國前總理他信·西那瓦保持密切聯系。2006年,他信因軍事政變下臺后,洪森為其提供了政治庇護,并多次公開支持他信家族。2009年,洪森任命他信為柬埔寨經濟顧問,激怒了泰國當時的民主黨政府,導致兩國關系一度惡化。2023年,他信的女兒佩通坦·西那瓦于當選泰國總理,兩國關系曾短暫緩和。
但這種緩和并未持續。2025年,洪森與佩通坦的合作因邊境沖突和內部政治壓力而破裂。洪森試圖通過外交施壓迫使佩通坦做出讓步,卻意外觸發了泰國反對派的強烈反彈,使其自身陷入被動。
邊境沖突的升級
2025年5月28日,泰柬邊境Mom Bei地區發生武裝沖突,一名柬埔寨士兵死亡。泰國指責柬埔寨軍隊越界挑釁,柬埔寨則稱泰國軍隊非法入侵。沖突迅速升級,雙方在邊境增派軍隊,局勢高度緊張。6月23日,泰國關閉陸路口岸,禁止游客經泰國前往柬埔寨。柬埔寨則采取對等報復,切斷泰國電力和互聯網供應,并禁止進口泰國商品。
6月15日,洪森與佩通坦的私人通話錄音被曝光。錄音中,佩通坦稱洪森為“叔叔”,請求其協助緩解邊境局勢,并批評泰國軍方將領為“政府的敵人”。此言在泰國引發軒然大波,反對派指責佩通坦軟弱無能、出賣國家利益。6月18日,執政聯盟中的Bhumjaithai黨退出,導致政府失去議會多數。7月1日,泰國憲法法院以“缺乏誠信”為由,暫停佩通坦的總理職務,泰國陷入政治真空。
頌提·林通恭是泰國黃衫軍的核心人物,也是媒體大亨,長期反對西那瓦家族。6月28日,他在曼谷勝利紀念碑的抗議集會上發表演講,宣稱若當選總理,將命令泰軍入侵柬埔寨,占領馬德望、暹粒、班迭棉吉、柏威夏等省份,甚至攻入金邊。他將此舉定義為“收復失地”和“教訓柬埔寨”,迎合了泰國國內高漲的民族主義情緒。
2011年,林通恭就曾在柏威夏寺沖突期間提出類似主張,聲稱要奪回馬德望和吳哥窟。此次,他利用佩通坦錄音事件引發的民怨,將矛頭指向柬埔寨,進一步煽動反柬情緒。
6月30日,洪森通過社交媒體回應,譴責林通恭的言論為“侵略性挑釁”,呼吁柬埔寨人民團結一致,并宣布加強軍隊建設、加速邊境劃界談判。但相較于此前對佩通坦的強硬態度,此次回應較為克制,透露出一定的謹慎。
洪森的外交失算
洪森試圖通過曝光與佩通坦的通話錄音,削弱其在泰國的執政地位,從而換取一個對柬埔寨更友好的政府。這一策略未能預見到泰國反對派的極端反應。錄音泄露不僅導致佩通坦下臺,還激化了泰國國內的反柬情緒,使洪森的算盤落空。
泰國政局長期圍繞親他信派與反他信派展開斗爭。佩通坦上臺后,反對派利用邊境沖突和錄音事件攻擊其軟弱無能。林通恭的強硬表態迎合了部分民眾對歷史領土的懷念和對鄰國的敵意,為其爭取了政治支持。
泰國擁有約30萬軍隊,裝備精良,是東南亞軍事實力僅次于越南的國家。柬埔寨軍隊規模約為12萬,裝備落后,難以與泰軍抗衡。林通恭的威脅建立在這一優勢之上,旨在通過軍事恫嚇壓迫柬埔寨。
此次事件使泰柬關系跌至近年來的最低點。兩國間的經濟聯系幾近中斷,邊境貿易停滯,人員往來受阻。柬埔寨的制裁措施雖展現了強硬姿態,但也對其能源供應和經濟發展造成壓力。
洪森家族的權威因事件受到質疑。國內民眾可能對其應對能力產生懷疑,外部壓力則使其外交空間收窄。洪馬內作為新任首相,面臨嚴峻考驗,其執政 合法性或將動搖。
東盟內部的團結因泰柬爭端而受損。邊境沖突若升級為更大規模的軍事對抗,將威脅東南亞的和平格局,迫使東盟其他成員國選邊站隊。泰國反對派若上臺,其強硬政策可能加劇與柬埔寨的對抗。但軍方在泰國政治中的影響力不容忽視,若認為林通恭的計劃過于冒險,或將干預局勢。
洪森可能通過加強與中國的合作提升軍事能力,同時尋求東盟和國際社會的支持,以制衡泰國。國內方面,他需鞏固權力,平息不滿情緒。東盟、中國、美國等可能介入調解,推動對話解決爭端。經濟相互依賴也為雙方提供了和解的動機,但歷史遺留問題和民族情緒仍是障礙。
洪森此次遭遇的反噬,既是其外交失策的結果,也是泰國國內政治博弈的外溢效應。這一事件暴露了洪森家族統治的脆弱性,也凸顯了泰柬關系中的深層矛盾。未來,雙方需在軍事對峙與外交斡旋間找到平衡,否則地區穩定將面臨更大風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