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短視頻平臺已成為越來越多用戶分享日常生活的首選平臺,平臺也因此沉淀了豐富、真實的生活內容,孕育了多種新的生活趨勢和創作方式。著名學者毛尖認為,新大眾文藝正在“用激進勇猛又不顧后果的方式”改變媒介、改變文本、改變受眾,多個賽道正在經歷前所未有的挑戰,而她“愿意在良性的意義上看待漫山遍野的人民作者,他們可能成為街頭巷尾的馬拉多納。”
近日,“在抖音,看見100種生活”主題展示交流活動在上海舉行。優質創作者代表@小水水、@小鄒鄒等登臺分享了自己的創作故事。正如學者們指出的,越來越多優質作者和優質內容出現在互聯網社區,也讓越來越多元、豐富、自由的生活被更多人看到。
相信真誠和品質,最終會被看見
@小鄒鄒的作品視頻《婦好鸮尊》贏得超過12萬點贊
美食創作者@小鄒鄒 在自己抖音賬號簡介里寫的是“用甜品做一百件文物,講講文物背后的故事”,“完成進度13/100”和“暫時不賣蛋糕”。她最出圈的作品是用蛋糕復刻出了上古神獸——河南博物院的“婦好鸮尊”。通過對著資料拓印、拆分這些紋路,先用筆在紙上畫下來,再用翻糖對著圖樣刻畫出來,對照著文物的位置,把這些“零件”一點點組裝上去。評論區河南省博物院一句“這這這…這也太棒了吧”也贏得1.9萬個贊。再后來,@小鄒鄒還接到了國家博物館的邀請,前往北京線下復刻她的代表作品“婦好鸮尊”。粉絲們在評論區里熱議:“我為祖國修文物”這句話,在抖音美食創作者的嘴里,真的不是一句虛言!
“與其說是我在堅持,不如說是一種選擇和相信,就是選擇尊重自己的熱愛和標準,相信文化的魅力,相信觀眾的鑒賞力。被國博等機構看見是巨大的驚喜和肯定,但這是一種認證而不是堅持的起點,起點和動力始終是那份想把文物的故事講的更甜、更動人的初心。”@小鄒鄒告訴記者,最開始時投入巨大精力去做的一期視頻,播放量平平、評論也寥寥無幾,也有過是否“曲高和寡”的失落和自我懷疑,但為什么能堅持下來的呢?她的答案中有幾點很重要:首先所謂曲高和寡的“高”是發自內心對文物歷史的尊重,對自身專業甜品技藝的較真,對整體畫面的美感的追求。“全力以赴做出自己真心認可的東西再去發布,滿足感自然而生。其次是“和”,在于知音重質大于量。哪怕做賬號的初期,能有幾條特別走心的評論,比如“看完你的視頻,周末立刻帶孩子去了博物館去找這件文物了”——感覺有人真正的在去看見和感受,就不覺得“寡”。再有就是文化本身的力量,用甜品這個現代人喜愛的方式去解構文物,讓國寶用另外一種方式來活在當下,自己有一種使命感“就是再難也得堅持下去”。最根本的信念是,“相信真誠和品質,最終會被看見”。
記得自己用巧克力復刻傳國玉璽的那期視頻,前十幾秒觀眾就跑了一半。就有人建議@小鄒鄒索性砍掉文物歷史背景,讓她陷入了糾結與迷茫。轉折點出現在抖音美食區工作人員的介入,給出了專業修改意見,比如封面和開頭幾秒要“放大招”勾住觀眾的眼球,要在簡介里面要埋一些彩蛋之類,留下愛聽故事的人。到了“婦好鸮尊”終于火了,后臺數據顯示很大一部分觀眾看到了結尾。留言區有粉絲說:“看完更佩服古人了,因為用青銅器去做,可比蛋糕要難多了。”此時@小鄒鄒心里明白了一件事——堅持做優質的內容,那些穿越千年的“甜”,自會吸引來中國歷史文化的真愛粉。
助力創作者成長,打造優質多元生活內容生態
事實上,每天有過億用戶在抖音上分享生活、關注創作者、結識同好朋友,這些豐富而真實的內容積淀,也讓互聯網平臺日益成為生活流行趨勢的發源地,為新潮創作、熱門景點塑造、非遺文化煥新等提供指引。
作為深受年輕人喜愛的留學生創作者,已擁有兩百多萬粉絲的@小水水iii的視頻以電影級質感走紅網絡,被視為年輕人的“精神氮泵”。談及創作初心,這位留學紐約的大男生說:“其實,無論是我的日常vlog、旅行vlog,說到底就是給大家看看我眼中的世界。大家覺得我的視頻風格像電影,其實因為從小愛看電影,拍攝手法也受其影響。而最重要的一點——你要真的熱愛生活才能拍出有溫度的視頻。”
從游戲主播轉型成為環球旅行創作者的@藍戰非,已擁有超2000萬粉絲。在完成中國環游后,他從2024年起環游世界,其中近“南極之旅”單集就獲得了近900萬點贊、近40萬條留言。“比起關注數據和效率,我們更關注人與人之間的鏈接,在這里,可以看到用戶真實生活的全貌。”抖音生活休閑運營負責人林曉羽表示,通過打造優質內容生態、建設多端消費場景、提升流量激勵、推出精選月榜等,抖音致力于加強優質內容建設,營造最有“活人感”的真實社區氛圍。據悉,抖音接下來將圍繞生活垂類推出三大扶持計劃和四大IP活動,在創作技能培養、專業設備支持、作品影響力放大三方面,對創作者提供全鏈路扶持,以助力創作者成長、打造優質多元的生活內容生態。聯合行業頭部機構與中國國家地理聯合啟動“尋找中國最美城市”活動;與頭部影像設備廠商影石共同啟動“100種生活的新拍法”創作計劃等,讓更多優質內容發光、讓更多種不被定義的生活被看到。
原標題:《看見100種生活,看見更多熱愛、真誠與堅持》
欄目主編:邢曉芳
來源:作者:文匯報 張瑋(實習生) 臧韻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