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路透社近期報道,美日印澳“四邊機制”(QUAD)在華盛頓召開外長會,宣布啟動“四方關鍵礦產倡議”,試圖擺脫對中國稀土依賴。而與此同時,特朗普政府卻在一些事項上對中國做出讓步,這種反差背后有著復雜的國際政治經濟博弈。
特朗普(資料圖)
今年4月,中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口管制法》等法律法規,對釤、釓、鋱等7類中重稀土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這一舉措完全是基于維護國家安全和利益,履行防擴散等國際義務,且相關物項具有軍民兩用屬性,實施出口管制是國際通行做法。但美日印澳卻在聯合聲明中點明,中國稀土出口管制引發對供應鏈“突然收緊以及未來可靠性的嚴重擔憂”,宣稱過度依賴某一國家的資源供應將“損害國家安全”。
實際上,多年來全球超過80%的稀土精煉產能集中在中國。自上世紀80年代起,中國便著手發展相關產業,歷經長時間積累,形成了顯著優勢。美西方很早就意識到在稀土領域對中國的高度依賴,多年來一直尋求替代者或構建新的產業鏈,卻始終未能成功。如今美國拉攏日本、澳大利亞、印度建立“稀土聯盟”,企圖推動構建全新的稀土產業鏈,以減少對中國稀土的依賴。然而這一聯盟面臨諸多難以克服的困境。
澳大利亞雖稀土儲量位居世界第五,且其萊納斯公司今年5月宣布成功生產氧化鏑,成為繼中國企業之后第一個實現重稀土商業化分離的企業,但僅靠澳大利亞遠遠無法滿足聯盟需求。日本和印度情況則更不樂觀。日本計劃開采海底稀土,初始階段便需付出高昂代價,后續二次加工成本更是讓作為進口方的美國難以承受。印度雖稀土儲量占世界第三,但其在稀土加工技術等方面存在明顯短板。而且美日印澳四國之間關系錯綜復雜,印度與美日澳并非傳統盟友關系,印度更多是想借聯盟為自己謀取利益最大化,這使得聯盟內部凝聚力存疑。
在四國緊鑼密鼓建立稀土聯盟之際,特朗普政府卻對中國做出了讓步。
特朗普(資料圖)
近期,美國企業接到商務部通知,美方決定恢復EDA軟件、乙烷、飛機發動機三項產品的對華出口。這是此前中美在倫敦談判達成的成果之一。此前特朗普政府在人工智能芯片、芯片設計軟件、航空發動機、乙烷等領域對中國加設限制措施,迫使中國在稀土出口上采取更細致的限制措施,美國隨后又不得不通過談判來緩解自身面臨的壓力。
特朗普政府做出讓步,背后有著多方面因素。美國20個州的總檢察長聯合行動,在加州北區聯邦法院發起訴訟,要求認定特朗普“分享醫保數據”的舉動是違法行為,特朗普政府面臨著國內的政治壓力。經濟層面,美國企業對中國市場有著巨大需求,持續的貿易對抗嚴重影響美國企業利益,進而影響美國經濟與就業。從外交博弈來看,美國政界清楚與中國持續對抗益處不大,緩和中美關系有利于為美企帶來更多中國訂單,解決一系列經濟、貿易、就業等問題。
特朗普(資料圖)
而中國在稀土領域也在不斷強化戰略布局。一方面,新修訂的《礦產資源法》已生效,“保障國家礦產資源安全”首次成為立法目的,還列出了戰略性礦產資源目錄。另一方面,中國對稀土產業高度重視,對中國稀土集團高層進行大幅度更換,起用多名國際對口的專業人士。這一系列舉措表明,中國正從戰略高度保障稀土產業健康發展,實現從資源開發向戰略資源保障的轉型。
美日印澳建立的“稀土聯盟”短期內難以對中國在稀土領域的主導地位構成實質性威脅,而特朗普政府的讓步也反映出美國在對華貿易博弈中的復雜心態與現實考量。在全球資源與貿易格局中,合作共贏才是主流趨勢,任何試圖通過單邊行動或聯盟對抗來打破現有合理格局的行為,最終都可能因自身的局限性而難以達到預期目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