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新能源車中控都要立一個大平板?設計上有什么考慮嗎?現在新能源車中控都是一個大平板,感覺很不協調。也破壞了一體性,這種設計是怎么弄出來的。
汽車中控屏其實更多是滿足娛樂價值,減少物理按鍵和束線、并提供智能化操作和預覽影像等功能。但回顧歷史可能不是這樣了,早在1922年雪佛蘭就出了中控屏,不過是調控FM收音機功能的!
雪佛蘭(1922年)
1986年別克在汽車用上了觸控的中屏,它集成了約100項虛擬控制開關(空調、診斷等)。當時設計的目的是為了減少物理按鍵數量,提升操作集成度;探索電子化交互的可能性。但很遺憾由于因成本過高(1990年停產),但開創了觸控交互先河。
別克(1986年)車型:Riviera
到了1987年豐田在汽車上推出了彩色的觸控中控大屏,在中控上帶來了搭載彩色CD導航系統(非GPS,依賴“航位推測法”),它的初衷是以彩色界面提升導航可視性,增強豪華感。
而真正把中控做成大平板的是特斯拉,在Model S上搭載了一塊17英寸豎屏。為我們帶來了空調、導航、娛樂等等系列功能,這種集成化控制取代了物理按鍵,可以通過大屏集中控制車輛所有功能。通過大屏可以實現復雜信息交互,適應未來智能化需求。初衷是仿照智能手機交互邏輯,打造“移動智能終端”。
特斯拉一行動,引發了全球的眾多車企效仿,全球車企“大屏浪潮”,成為新能源車標配設計。目前中控可以調節很多東西,除了導航、空調、娛樂價值,還帶來了大屏關閉車窗關閉車門,調節汽車的模式(運動舒適、底盤高低)。甚至通過中控可以根據自己的習慣調節形成記憶!在開車的時候也成為“天眼”,開車影像、倒車影像、自動駕駛預覽等功能。
目前有一些車企不僅僅有了中控,還有副駕、主駕的三連屏模式,還有抬頭HUD,還有投影屏幕!后排還能加設屏幕,來滿足娛樂調節等系列功能!這讓汽車不僅僅成為了代步工具,還成為了移動家、娛樂房(看電影K歌)、按摩房等等!
但也有一些車企做的過分了,將汽車的換擋直接設計到了大屏中,這個就很危險了。當然也有人擔心,中控會不會影響交通安全,其實很多車企已經做出了行動,在行駛過程中,很多看電影玩游戲啥的,很多APP是不能用的!除了必要的導航聽歌可以用。駐車模式才可以開啟一些功能!
中控是智能化控制汽車,完成一系列的操作的關鍵,現如今不僅僅是有觸摸屏,還有隔空手勢的操作(華為尊界)、很多車企在中控之外設置了很多麥克風識別也可以通過語音來操作控制一些功能!這也是很多車企科技感的塑造,屏幕成為“智能座艙”核心符號,提升產品溢價(如奔馳雙聯屏、理想多屏)。從而減少物理按鍵,推動其成為智能汽車核心交互載體。
為啥是新能源車在積極的做好像更加積極一點,的確有一些燃油車做了,但并沒有這么大膽!這是因為新能源車在積極的尋求自己的賣點,電車+科技就是一個非常好的賣點,從而吸引購買力!對此大家是怎么看的,歡迎關注我“創業者李孟”和我一起交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