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拉克拉瓦的825GTS工程——這是用于掩蔽和維修潛艇的地下設施綜合體。作者第一次參觀它是在2014年,之后又去過幾次,最近的一次是在去年夏天?,F在想講講這個博物館在過去十年間發生了哪些變化。這里會展示2014年和2024年的照片。我們開始吧……照片會很多,別忘了滑動查看相冊。
上方是該工程的結構示意圖。這個設施建于1954年至1961年間,施工方法為鉆孔爆破,然后是木模板、鋼筋結構與M300等級的混凝土。墻體厚度在1.5到3米之間?;貎扔幸粭l長600米的通航水道貫穿整體,同時還有一座長100米的干船塢,用于潛艇維修。主通道最多可容納7艘潛艇。下圖是北側入口門戶,潛艇正是通過這里進入基地的。第一張照片拍攝于2014年,第二張是2024年的。從變化來看,現在多了一座步行橋,第二張照片就是從橋上拍攝的;售票處區域也得到了美化提升。
第一個展廳講述的是該設施的建設過程(照片為2014年,之后照片按年份標注)。
展品增加了不少,還增設了設施整體的立體模型,并更新了燈光照明等。我們繼續前往布雷與魚雷部分展區,該區域由防護閘門隔開。
下一個展廳過去展示的是有關基地的歷史照片。
而現在,這里展示的是在遭遇核攻擊時,如何保障設施內人員生存的內容。
2014年的照片相對較少,因為當時展廳和通道幾乎都是空的,所以作者并沒有特別去拍攝。
如今,這一部分設有有關魚雷武器的展覽。
接著我們沿著布雷與魚雷區通往干船塢前平臺的通道繼續前進。
那時這里還是空的,而現在展出了關于潛艇艦隊的內容。
2024
在這段通道的末端,新增了一項聲光模擬展示——核爆炸沖擊波的效果。雖然照片無法完整呈現這種體驗,但實際感受非常震撼。
2024
現在我們來到了干船塢前的平臺,這里曾擺放著“海神-1M”(Triton-1M)超小型潛艇和一臺蘇聯式的汽水自動售賣機。
如今展覽進一步擴展,新增了潛水裝備、特種潛水員使用的專用器材樣品,還有一個小型展區展示了宇航員在水上著陸訓練的內容——這類訓練曾在克里米亞進行過。
在旁邊還設有一個展區,展示潛艇內部的布局結構,以及各類無線電技術設備。
如今游客可以沿著通航水道一直走到基地南側出口門戶,整個過程中有語音導覽系統和多媒體裝置,介紹潛艇兵的日常生活。
在干船塢前平臺旁邊就是干船塢,2014年時它還充滿了水,前方立著一艘潛艇的模型。
最大的變化是——現在干船塢已經排干了水,并安置了一艘真正的潛艇!這是一艘633РВ型柴油-電力潛艇,編號為“S-49”。
2024
這艘潛艇可以從四面八方參觀,游客還可以走到干船塢底部,從下方觀看它。
在潛艇旁邊設有一個展區,講述它的歷史。目前這艘潛艇的內部正在整修,未來計劃開放供人參觀。
我們繼續前進,從干船塢前平臺走向主通道的對面,現在看到的是干船塢的入口,“昔日與今朝”的對比畫面……
2014
接下來來到所謂的“核彈庫”。
2014
厚重的防爆門可抵御高達100千噸當量的核彈頭直接命中。
2024
再往前是黑海艦隊艦船模型展區。
2024
接下來是一個核彈頭存儲區展區,有核彈模型和用于處理彈頭的工具展示。
繼續前行。在一段過渡通道中設有展區,介紹1945年對日本使用核武器的歷史。
這是本設施的一部分——820號核技術基地(RTB)的局部區域。
右側是核與熱核彈頭存儲區入口,左側是用于對核彈頭進行常規維護的車間。
原本設置在維護車間的展品現已搬遷至干船塢前平臺。未來等車間維修完成后,會布置新的展覽。
我們離開核武器庫區域。
再次通過一道防護門后,我們來到了現在用于辦公和設置紀念品商店的區域。
這是從外部看到的核武器庫出入口,當年該入口偽裝成一棟居民樓。如今還能看到那座結構的骨架。
入口前的廣場上設有艦艇設備與救生設施的展覽。
正如你所看到的,這座博物館在這十年里發生了巨大變化。希望將來它能變得更加精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