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活動主題
探索思政課綜合學習 增強學生文化自信
02
活動簡介
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自信教育是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政治認同”核心素養的重要內涵,并貫穿道德修養、法治觀念、健全人格、責任意識等核心素養教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內容主體,對培育學生具備熱愛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深厚情感,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和底氣,增進中華民族價值認同和文化自信發揮重要的支撐作用。文化自信教育既是思政課的重要使命,又是語文、歷史、藝術、地方和校本課程等的豐富教育內涵,還深刻植根于豐富的社會生活之中,因此,跨學科的、綜合的、社會的學習實踐,是文化自信教育重要的策略。
“加強課程綜合,注重關聯”是《義務教育課程方案(2022年版)》提出的基本原則,強調要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經驗和社會生活的聯系,統籌設計綜合課程和跨學科主題學習,課程綜合、綜合學習是當下課程教學改革的熱點、重點和實施難點。道德與法治課程具有政治性、思想性和綜合性、實踐性特點,是開展跨學科、綜合性學習的重要渠道。針對當前道德與法治教學過于拘泥于課本、課堂,過于強調學科本位,過于突出知識、觀念教育而忽視思想和價值引領、忽視生活實踐與能力發展等現象,本場活動聚焦跨學科視野的文化自信教育,以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思政課+多學科”綜合學習成果為展示內容,通過小學和初中同主題多學科一體化教學展示,探索思政課跨學科、綜合性主題學習的策略和路徑,深入推動思政課教學拓視野、擴場域、強關聯、重素養,讓文化自信根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和發展的土壤,聚力落實立德樹人。
活動通過主旨闡述明晰琴澳一體發展視域下文化自信教育的多維視角和培育理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文化根基;通過生活性、跨學科、綜合性教學活動,展現思政課教學的方式轉型和素養追尋路向;通過教研沙龍活動,深入探討以思政課為主導、多學科合力的文化自信教育的內容整理、價值整體、策略整合的基本模型;專家視點則著力從文化自信的內涵、層級結構等方面提升認識,把握文化自信教育的思想要素和學理邏輯。
03
活動內容
2025年7月11日14:30—17:30
04
指導單位
廣東省教育廳
05
廣東省教育研究院
06
支持單位
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民生事務局
珠海市教育研究院
暨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07
活動平臺
教研網、觸電新聞、廣東教育Plus、廣東教育研究、廣東教育傳媒、廣州教育聯播、和教育、粵教翔云
08
活動議程
09
專家簡介
何小勇,暨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暨南大學“雙百”英才,廣東省教育系統百姓宣講團成員。曾獲廣東省思想政治理論課青年教師基本功比賽一等獎、廣東省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廣東省青年教師教學競賽一等獎等;主持教育部重大招標項目子課題1項、省部級課題4項;發表學術論文20余篇,出版專著1部;多篇咨詢報告被中央辦公廳、教育部采用。
鐘守權,中學正高級教師、特級教師。廣東省教育研究院教研室副主任、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教研員。兼任教育部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指導委員會專家組成員、廣東省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指導委員會專家組副組長、廣東省中小學德育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等職。多次接受《半月談》、《南方日報》、廣東電視臺等媒體專訪,在《光明日報》《南方日報》《人民教育》《中小學德育》等刊物發表文章多篇。《學科德育、課程思政與大思政課辨析》《講好學科德育,合力構建大思政》《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的若干關系與連接策略》等三個專題講座收錄于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全國中小學教師培訓資源庫。主持或參與國家和省課程政策文件多件,主編國家和廣東地方教材多套。2021年獲全國首屆教材建設先進個人稱號。
郭宏才,珠海市教育研究院黨委副書記、副院長(主持工作),思想政治正高級講師。現為教育部新時代職業學校名校長培養對象、教育部職業院校文化素質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廣東省中職名書記名校長工作室主持人。
穆倩,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首都師范大學伯牙小學校長。曾連續5屆北京市骨干教師,中關村一小副校長,分校執行校長,海淀區責任督學。2018年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2017年獲北京市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曾在《北京教育》等刊物發表文章10余篇;編著《陪伴兒童成長》《小學閱讀》等多本書籍。曾獲全國小學課堂教學大賽一等獎,在北京市、海淀區教學大賽中獲獎10余節;曾擔任海淀區世紀杯比賽,全國創新杯比賽等教學賽事評委。曾任國培計劃、中國教科院骨干教師研修基地、教育部影子校長、北京教育學院等培養項目指導教師。
杜文麗,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頌琴小學校長兼黨支部書記。中國可持續發展教育開拓者和咨詢專家、人教社課程培訓專家、教育部基礎教育質量德育監測專家、國家行政學院培訓專家、全球華人探究學習理事會理事、北京魅力女教師、北京市經濟技術創新標兵、北京市社會大課堂先進個人,出版3本個人學術專著。主持和參與編寫教材讀本30余本,其中參與編寫教育部《道德與法治》五年級上冊教材和教參、北京市地方教材、陜西省可持續發展教材,參與編寫的人教社《道德與法治》統編教材在2021年榮獲首屆全國教材建設特等獎。致力于可持續發展教育23年,在首屆可持續發展國際研討會做研究課并做主題發言,指導的學生三次在可持續發展國際論壇發言。主持全國和北京市課改現場會十余次,編寫課程成果十余本,開發校本教材、電子教程近百個,主持20余項國家市區級課題,論文和研究成果獲獎60余次,發表40余篇。兩次獲得北京市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第五屆全國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
宋麗芳,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首都師范大學子期實驗小學教師,道德與法治教研組長。任教以來,參加石家莊市道德與法治評優課和青年教師素養大賽均獲一等獎。在河北省優質課展評活動中獲二等獎。曾擔任石家莊市裕華區道德與法治兼職教研員,被評為石家莊市骨干教師。立足橫琴,結合子期校情,帶領我校澳門籍青年教師一起開發“琴澳課程”,大大提升了外地學生和澳門籍學生對大灣區的認同感、歸屬感,成為子期校本課程的一大亮點。參加在北京舉辦的“第五屆全國小學德育專業化暨道德與法治課程與教學研討會”并獲三等獎。
王雅坤,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第一中學道德與法治教師。疫情期間三次執教珠海市香洲區空中課堂直播課。2021年帶領學生參加廣東省中小學“學百年黨史,做時代新人”主題征文活動,榮獲優秀指導教師獎,學生獲得全省一等獎。2024年廣東省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教學展示交流活動中被評為“優秀愛國主義教育案例”。
李小潔,陽山縣教師發展中心道德與法治教研員,科研部主任。清遠市優秀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清遠市優秀教研員,陽山縣“四有”好老師。曾主持或參與省市級課題五項,多篇論文在省級以上教研刊物發表。課例多次獲市級精品課例評比一等獎,教育教學成果獲市級二等獎。
趙曉穎,橫琴首都師范大學伯牙小學班主任,語文教師。碩士學歷,優秀共產黨員。參與省級課題“琴澳融合視域下的小學歷史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研究”,市級課題“琴澳融合視閾下紅色家書對小學中高年級政治認同培養路徑課題研究”;在京珠兩地教研中進行說課、研究課展示;獲得北京市語文現代化說課評選一等獎,論文二等獎。
劉一寧,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首都師范大學子期實驗中學教師。投身初中教育三年,專注道德與法治教學。秉持以生為本理念,探索適配初中階段的教學方法,曾參加珠海市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系列活動并進行課例展示。在課堂實踐中打磨教學技能,致力于用生動課堂點燃學生學習熱情,助力青春成長。在珠澳中學生慶祝澳門回歸祖國25周年愛國主義知識競賽總決賽中榮獲優秀指導教師獎。
葉子欣,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頌琴小學語文教師兼教科研工作負責人。澳門城市大學教育學專業碩士。參與市級課題“生態文明教育視角下的橫琴蠔物種資源傳承與創新的實踐探索”、參與編寫生態教育綠皮書《橫琴地域文化課程性研究》、參與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十四五”規劃“基于數字教材的教師動態生成性行為數據采集模型與行為模式研究”項目研究。在《教育信息技術》、《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JETI)》等期刊發表文章。
10
教研網
觸電新聞
廣東教育Plus
廣東教育研究
廣東教育傳媒
廣州教育聯播
和教育
粵教翔云
來源:廣東省教育研究院
編輯:廣東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