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文驊
從東海之邊,到昆侖山下,跨越千里之遙,始終不變的是對教育的熱愛。心懷“教育援疆、智力援疆”的初心使命,2024年8月25日胡文驊由上海啟程,奔赴喀什理工職業技術學院,擔任電子信息系主任兼現代通信技術專業主任。
在疆工作期間,胡文驊聚焦當地電子信息系內涵建設與發展瓶頸,以問題為導向精準施策,以師生需求為本優化服務,努力將對口支援的“上海優勢”轉化為提升邊疆職業教育質量的“內生動力”。
深入調研,明確發展藍圖
就任伊始,胡文驊就通過全覆蓋式師生訪談、教學檔案查閱、課堂觀察等方式,對系部總體情況進行了全方位深度調研,在此基礎上,對標疆內外優質高職院校的先進經驗與發展指標,深入剖析制約系部發展的核心問題,科學制定了涵蓋“問題清單、目標清單、任務清單”的系統解決方案,精心規劃了電子信息系未來3-5年的發展路徑圖。緊密對接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與新技術發展趨勢,成功申報獲批“應用電子技術”和“智能物流技術”2個新專業,優化了專業布局。著力推動系部管理規范化,建立并完善了十余項核心制度,確保了各項工作有章可循、管理有序。
電子信息系情況調研與交流
對系部實訓教師開展實驗實訓室安全管理培訓
聚焦內涵,驅動質量躍升
圍繞提升教育教學質量與核心競爭力這一中心目標,胡文驊積極發揮滬疆兩地師資培養橋梁紐帶作用,深挖上海后方院校及優質教學基地資源,引入先進教育理念與教學方法;大力推動本地骨干教師外出深造。構建專業教師“政治意識形態+教育教學能力+實踐指導能力+自我進修能力+仁愛關愛之心”五維綜合培養和評價體系。選派骨干教師赴上海參加培訓、短期研修,開闊教師視野,提升專業素養。以“師帶徒”的形式與青年教師結對,言傳身教,在教學設計、課堂駕馭、師德師風等方面予以全方位指導。
針對系部科研基礎薄弱的現狀,胡文驊牽頭組建系部科研團隊,積極對接地方產業需求。指導專業骨干教師鄧慧允牽頭成功申請到校級科研團隊立項;所申報的“AI 驅動的通信技術基礎課程個性化學習路徑構建研究”項目獲得2025年全國高等職業院校信息化教學改革研究項目立項;成功簽訂學校首個橫向技術合作項目,實現了學院橫向課題零的突破;帶領本地教師潛心研發,獲得兩項軟件著作權。
與上海電子信息學院通信學院進行專業建設師資培訓交流
遠程開展“學生技能競賽指導技巧”教師培訓
指導學生實訓
開展主題黨日活動
在師徒結對儀式上發言
開展電子信息系教研活動
開展現代通信技術專業教研活動
面向實踐,深化產教融合
通過“走出去、請進來”,他積極推動教學內容與產業需求無縫對接,積極探索和實踐“產教融合、理實一體”的人才培養新模式。積極開拓并深化與優質企業的合作。先后與克拉瑪依云計算產業園區管委會、克拉瑪依職業技術學院、新疆川月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奎屯市政府等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在課程共建共享、人才培養、聯合技術攻關等方面達成深度合作共識。
在他的帶領下,電子信息系已經綻放出令人欣喜的希望之花。在自治區職業技能大賽中有6位同學在2個賽項中榮獲三等獎;在第二屆全國大學生職業規劃大賽新疆賽區暨自治區決賽中,有6位同學獲三等獎,并斬獲1個銀獎、1個優秀獎。
首屆電子信息系學生技能大賽頒獎
組織開展首屆網絡系統管理技能大賽
調研絲路果香企業并商榷合作事項
踐行民族政策,促進民族團結
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國家統一之基、民族團結之本、精神力量之魂。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援疆技術骨干的神圣使命。在疆期間,他始終將促進民族團結放在工作首位,注重團隊建設。他精心策劃組織了“2024凝心聚力·迎新共建聯誼會”,在歡聲笑語中拉近了來自不同民族的師生、同事間的距離。
“凝心聚力”系-部聯誼會
電子信息系高職教師合影
夜深人靜時分,胡文驊常常仰望蒼穹,明月皎皎,星漢燦爛,昆侖山的夜色,一如海邊的夜色,靜謐而美麗。他希望自己是一個傳遞火種的人,將更先進的教育理念傳遞到喀什,讓喀什的校園也如上海的校園一般,共享優質教育資源。無論東西,因為熱愛,他愿化身橋梁,與同事、學生們一道,奔赴山海!
原標題:《上海援疆教師胡文驊:教育援疆,奔赴“山”“海”》
欄目編輯:顧瑩穎 文字編輯:趙菊玲
來源:作者:上海援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