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高校人才培養滯后于產業迭代,專業教材更新慢、教師實踐經驗斷層等問題飽受詬病。如何讓教育之水真正活起來?今年暑期,上海電機學院機械學院機制卓越2211班課堂延伸至企業的工廠車間。
在上海新松機器人有限公司的精密的裝配線上、在上海上飛飛機裝備制造有限公司的航空部件測試區、在上海安奕極企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的智能化設備前,28名學生以“準工程師”的身份,開啟為期兩個月的沉浸式駐企實習。
本次駐企培養三大企業分屬機器人、航空航天、高端智能制造核心板塊,為實習生提供了多元化、高層次的實踐場景。這不僅是上海電機學院作為應用型高校改革試點的關鍵探索,更是其以“駐企探路”撬動人才培養深層變革的戰略落子。
課堂搬到問題誕生的地方
“以產業板塊為橋,讓企業深度參與育人全鏈條,才能源源不斷地為應用型人才成長注入‘源頭活水’,這正是我們改革的核心要義。”機械學院院長劉軍教授告訴文匯報記者,學院選擇從根子上重塑邏輯,把課堂搬到問題誕生的地方。在學院規劃中,這場人才培養改革需系統打通校企協同的“任督二脈”,從大一認知到高年級實戰,讓產業活水貫穿育人全程。
為實現人才供給與產業需求的精準咬合,學院與企業共同構建了深度協同育人機制,組建了由企業骨干工程師與校內骨干教師構成的“雙導師”團隊。雙方基于教學大綱要求,緊密結合企業當季實際生產任務與技術攻關要點,聯合開發了涵蓋零部件設計方案優化、航空制造工藝、三維模型數字化等核心技能的模塊化實訓項目,確保教學內容與產業需求“零時差”匹配。
在這一機制下,企業導師聚焦實戰技能傳授,校內導師則負責觀察學生表現、收集企業反饋、協調解決難題,保障“車間課堂”的高質量運轉。教學方案亦根據實際反饋動態優化,確保理論不懸空、實踐有依歸。
“我見證了同學們從‘紙上談兵’到‘上手能做’的蛻變。”校內導師的歐陽華兵感慨,在設計環節,學生們已能跳出純理論框架,結合生產工藝調整方案細節,真切理解“設計圖紙必須適配制造能力”的核心邏輯;在測量環節,學生們對“微米級誤差影響飛行安全”有了具象認知;在裝配環節,從部件定位的基準校準到鉚接順序的流程把控,學生們逐步吃透了“每道工序都關聯整機性能”的行業準則。“這些在真實生產場景中淬煉出的技術素養,讓學生不僅懂原理,更會解難題。”歐陽華兵說。
合作企業同樣對此模式高度認可。“我們非常歡迎同學們走進工廠車間”,上飛裝備總工程師郭洪杰表示,“在與學校緊密溝通后,我們希望同學們能夠充分了解飛機制造的各個環節,并以企業員工的標準鼓勵他們在實際任務中動手、動腦。”看到同學們從初入企業的懵懂,到能獨立尋求解決技術問題,她表示,未來將持續優化帶教方法,助力院校教學資源升級。同時,也希望能夠借助學校平臺,推進加工工藝優化方面的研究和測試,實現企業和學校的雙贏。
在上海新松,學生深度參與協作機器人應用調試項目,直面柔性生產線中的實際工程問題;在上飛裝備,航空零部件制造的嚴苛標準讓學生深刻理解了“大國工匠”的精度要求;在安奕極,智能化設備的設計與測試流程讓學生系統掌握了實際產品的系統集成邏輯。
“我的實習圍繞FG塑殼斷路器機構展開,涵蓋操作原理研究、動作狀態制作及圖紙核對等工作。在核對過程中,我發現了幾處2D圖紙與3D模型不一致的地方,通過與技術部同事溝通,最終確認是圖紙更新不及時導致的。”這一經歷讓學生章逸凡感慨,只有在真實的生產環境中診斷故障、優化流程、參與研發討論,才能讓書本上的動力學分析、材料特性、控制原理在機器的運轉中變得鮮活而具體。
大一啟動產業認知實習
改革的“活水”不僅在高年級涌動。文匯報記者了解到,機械學院從大一階段,便從源頭打破學生對產業的陌生感,啟動認知實習改革。
學院聚焦航空航天、高端裝備、智能制造、集成電路及新能源汽車五大產業領域,組織了403名大一新生分別前往上海飛機制造有限公司、上海船用曲軸有限公司、上海發那科機器人有限公司、上海新昇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乘用車分公司等18家企業,開展為期一周的認知實習。
“這次認知實習像一扇窗,讓我初見航空制造與芯片產業的真實模樣。C919的研發故事、芯片設備的精密運轉,極大拓寬了我的視野。交流環節,企業專家建議我們學好專業課(尤其高數)、參與科創鍛煉建模。這些產業圖景,成為我前行的坐標,讓我對未來的學習有了更清晰的規劃。”智能智2412的何川在認知實習結束后說。
“不同產業不同企業的認知實習不是簡單的‘換地方’,而是重構人才培養的邏輯起點。”機械學院院長劉軍教授強調,這種“產業初體驗”并非走馬觀花,通過實地考察與自主研學,學生得以在專業學習初期觸摸產業脈搏,為后續學習注入清晰坐標與內生動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