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秋季,全市1400余所中小學、183萬余名在校生將首次系統開設人工智能通識課程,每學年不少于8課時。為秋季學期全面開設人工智能課程奠定堅實基礎,北京市中小學人工智能教師2025年暑期實訓項目于7月8日正式啟動。130名擬承擔中小學人工智能通識課程教學任務的骨干教師和教研員中集結參訓,參訓人員覆蓋基礎教育全學段。
據悉,今年3月份起,北京教育學院面向全市中小學在職干部教師進行線上問卷調查。調研內容圍繞著基本信息、認知與態度、使用與偏好、需求與困難四方面開展。問卷發現了現存的四大問題,一是教師高度認同人工智能價值,但基礎知識仍顯薄弱且學科間的差異明顯,信息科技教師的認知評分顯著高于其他學科的教師。新入職教師的AI使用率最高。二是,近八成教師最滿意的功能是資源庫功能,但也產生了對生成式人工智能被誤認為傳統搜索工具的傾向。三是人工智能教學實踐應用場景集中于前端的準備,評價反饋仍顯不足。四是,教師對人工智能生成質量與倫理問題的擔憂交織,使用態度矛盾復雜。
“此次實訓共計32學時,聚焦‘懂政策、懂技術、會教學、能落地’四大目標,力求幫助參訓教師從通識理解走向教學勝任,從課程理念走向教學實施。”市教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實訓將具體圍繞三個方面系統展開,即強化政策理解,夯實課程理念基礎。幫助參訓教師準確把握課程目標、教學要求與評價方式,明確秋季課程實施的路徑和標準,確保教學設計有據可依、有章可循。同時,通過高校專家和一線教學科研人員的專題講授,深入學習人工智能核心知識與典型應用場景,結合中小學課堂需求,幫助教師構建起技術認知框架,并掌握將技術內容有效融入教學的策略方法,提升教學勝任力。三是實訓以小學、初中、高中三學段四個班級為單位開展分組合作,圍繞“課程框架+教學方案”雙成果任務協同研討,形成可操作、可落地的教學設計成果。實訓結束后,參訓教師不僅要完成本校秋季課程開設的準備任務,還將在后續承擔各區組織的教師培訓與經驗分享,引領帶動人工智能通識教育在區域內持續推進。
市教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實訓不僅是一次短期集中學習,更是“百千種子”人工智能教師體系建設的重要一環。下一階段,市教委將繼續統籌推進人工智能教育“種子教師”遴選與支持機制,建設一支立足教學、引領示范、輻射帶動的骨干教師隊伍。同時,將推動各區成立區域教研共同體,圍繞教案設計、教學資源開發、課例研究等開展常態化協同教研,形成“區區有團隊、校校有教師、班班有課程”的教育生態。北京市還將組織開展優質課例遴選與展示活動,通過案例評選、成果推廣等形式,進一步提升課程實施質量,打造具有“北京經驗”的人工智能教育范式。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武文娟
編輯/周超
(北京青年報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