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提到江詩丹頓,我腦海里總會浮現出讀者故事:1998年的冬天,他花大半積蓄買了人生第一塊江詩丹頓,懷揣著表滿心歡喜走在王府井大街上,居然一點都不覺得冷……
上個月,一位江蘇讀者興沖沖告訴我他拿下愛表——傳襲系列萬年歷逆跳鏤雕腕表:“復雜功能里萬年歷目前最合適我,又恰好是我喜歡的鉑金材質,再加上難得好看的鏤空設計,就它了!”
就是這塊,80多萬都不帶猶豫,可見真愛
時間過去20多年,兩代人的喜好不約而同,熱情也從未改變。
但其實放眼到江詩丹頓整個歷史中,20多年彈指一揮間。
正好昨天,江詩丹頓270周年“臻途”限時體驗空間在上海張園正式對公眾開放——接近3個世紀的傳承,值得細細品味。
精巧的七大主題篇章,講述的是一段時間、工藝與文明交織的旅程
一紙契約,延續三世紀
1755年9月17日,24歲的日內瓦制表大師Jean-Marc Vacheron先生招收了他的首位學徒,希望可以把自己的技藝傳承下去。而這份契約也成了江詩丹頓的“出生證明”。
1810年,Vacheron家族第三代Jacques Barthélémi Vacheron接掌家族工坊,之后研發出不少復雜功能時計——包括音樂時計、報時時計和超薄時計等。
1819年,他與商人Fran?ois Constantin合作,品牌也正式以兩個人姓名命名。從此,他們開始各處奔走開疆拓土的發展之旅。
Jacques Barthélémi Vacheron和Fran?ois Constantin
江詩丹頓的座右銘一直被津津樂道,那是Constantin一次在意大利的旅行中寫下的:“Do better if possible, and it's always possible. ”(悉力以赴,精益求精)。
“傳奇源起”篇章開啟于此。現場陳列的電子書可細細瀏覽——記載了江詩丹頓歷史上的里程碑事件。
親探展覽,感覺這個區域最熱鬧,因為有10多枚難得一見的古董時計,穿插江詩丹頓的重要技藝和故事。
比如,江詩丹頓最著名的馬耳他十字標識,是在1880年被注冊為商標的。其實最初,它來自機芯發條盒內部的馬耳他十字形“摯停裝置”,用于穩定游絲的動力釋放,提高精準度。
1824年的銀質二問報時懷表,就能看到馬耳他十字組件
放大看其實是長這樣的。
1819年的18K黃金懷表,雕刻圖案來自手工雕刻和機刻雕花技藝。
1827年的18K黃金二問報時懷表,銀色機刻雕花表盤上還有跳時視窗。
1928年的臺鐘,8天動力儲存,黃金與寶石組合并結合琺瑯工藝,藝術性觀賞性極佳。
1927年的女士珠寶腕表放到今天都是巔峰之作。
這次來到現場的還有1909年的皇家天文臺懷表,對極致精準計時的追求,已延續100多年。
1968年的皇家天文臺自動上鏈腕表
1953年的掐絲琺瑯工藝腕表和1983年的黃金鏤雕腕表,都展示了江詩丹頓代表性的技藝。
這是起點,也是未來發展的根基。
藝術大師,用表盤記載不同文明
隨后,我們會依次進入“藝術大師”、“放眼世界”和“攜手盧浮宮”三大篇章,最大的感受是,江詩丹頓始終是以開放的態度,對世界不同文明(不只是中國)充滿好奇,并用超凡審美和技藝,把一切展現在表盤上。
首先,四大工藝成就表圈“藝術大師”。
這里陳列了手工雕刻、琺瑯彩繪、珠寶鑲嵌與機刻雕花下有代表性的作品
這枚1895年的18K黃金懷表,就是機刻雕花(在金屬表面刻畫出豐富而有規律的線條)的代表作之一。
現場最奪目的是珠寶鑲嵌工藝的代表作——1979年的卡里斯泰Kallista全鉆黃金腕表(陳列的是復制品),都是珍稀的祖母綠型切割鉆石。
它是一對夫婦委托江詩丹頓,根據法國藝術家雷蒙德·莫列(Raymond Moritti)的設計打造的。
其實說到江詩丹頓與不同文明對撞下的藝術創作,自然離不開和中國市場的緊密聯系。
也許我們覺得1998年有實力擁有江詩丹頓的人已是中國最有品味的第一代消費者。但實際上早在清代,西方時計已飄洋過海來到中國,其中就包括江詩丹頓。
1845年,來自瑞士的鐘表代理商弗蘭克·杜瓦爾先生打算考察遙遠的中國市場,嗅覺敏銳的江詩丹頓把自家作品交給他,讓他帶到中國。
當時是通過利物浦港,一批鐘表作品從中國廣州進關
為了表現對中國市場的重視和誠意,江詩丹頓還特別設計了一款時計,用中國字表現時間。
這就是當年的設計草圖
因此,在江詩丹頓的作品中不斷看到中國文化元素,一點都不用驚訝,這也是歷史的傳承。
比如體現手工雕刻技藝的杰作,現場展示的藝術大師系列“中國面具”腕表必須出場,來感受它自帶宗教的神秘感。
看到面具額頭處的“智慧眼”了吧
藏在博物館中的古老面具藏品,被江詩丹頓通過藝術手法重現在金表盤上,這只是其中一件作品而已。
說到中國元素,我們會在琺瑯彩繪區域,看到很有名的中國龍腕表,它誕生于2000年——明黃色底釉上,掐絲琺瑯勾勒出了一條五爪金龍形象。
一眼望去就很有中國皇室風范,其實它的靈感就來自明清時期的宮廷吉服等物品上的正龍圖案
如果我們走到下一個篇章“放眼世界”,那完全會被中國元素深深擊中——正好重溫江詩丹頓對“海水江崖紋(源自明代萬歷年間的皇家紋樣)”的演繹。
(向右滑動圖片,點擊查看大圖)
藝術大師系列“致敬中國文化標志”腕表,共有兩種設計紋樣
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標志性圖案,這是一種懸崖峭壁伴著浪花澎湃的紋樣,有福山壽海的寓意。
這件清代龍袍以最直觀的方式展現了這種紋樣的中國寓意
至于“攜手盧浮宮”這個篇章,我又一次看到了藝術大師系列“致敬偉大文明”腕表,一套4枚,每一次見到依然會驚嘆——在江詩丹頓的表盤設計上,總能感受異域文明帶來的美學震撼。
(向右滑動圖片,點擊查看大圖)
分別是古埃及的獅身人面像,古希臘的勝利女神像,古羅馬的奧古斯都頭像和古波斯的大流士雄獅
實物效果遠勝圖片。
近距離欣賞大流士雄獅的實物風采
江詩丹頓通過手工金屬雕刻、琺瑯彩繪和微砌馬賽克等手工技藝,把它們呈現在表盤上,成為流傳的藝術品。
炫技從仰望星空開始
“超卓制表”篇章,是以展示江詩丹頓在超級復雜功能領域的造詣。
主角是2024年的話題之王——閣樓工匠The Berkley超卓復雜功能懷表,有2877個零件,63項復雜功能,其中包括品牌全球首創、基于中國傳統歷法研發的農歷萬年歷(中華萬年歷)。
好玩的是,這枚復雜精密之作被放大無數倍,便于大家細細欣賞,而且我們還能通過觸摸屏互動。
炫技之作,也是高級制表品牌的護城河。
其實一直以來,我都對“閣樓工匠”這個名字尤其有好感。在18世紀的日內瓦,才華橫溢的制表師、雕刻師、琺瑯師等專業技師被統稱為“閣樓工匠”(Les Cabinotiers)。因為他們工作的地方通常會在建筑物頂樓,這樣自然光線充足,日照時間相對長,便于工作。
這個名字由此而來,并至此代表江詩丹頓至高的復雜技藝。
到了“時空臻途”篇章就比較輕松了——我們沉浸在星空帶來的靜謐中,而人類文明也始于第一次仰望星空。
可以定制自己的一幅星空圖
當然,不要錯過陳列的重磅作品——融合16項復雜功能的Tour de l’Ile腕表。
天文歷法,星空情結,始終是制表業最浪漫的靈感來源,也帶來無數技術挑戰
離開靜謐空間,我們轉身進入一個透亮環境——這里是“全新時計”篇章,陳列今年發布的部分新表,包括八卦兔讀者愛不釋手的新寵“萬年歷逆跳鏤雕腕表”。
270年,足以見證時代更迭,但機械表極致的工藝和超復雜功能依然被追隨。
一直以來,江詩丹頓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把高級制表的藝術性發揮到極致,任由潮流多變,但堅守自我巋然不動,因此也收獲了整個行業極具審美力的藏家。
與此同時,江詩丹頓始終保持對不同文明和文化的好奇心,通過傳統制表技藝和藝術展現在表盤上。而這些,超越了時間本身。
難得一見的珍稀作品,值得親探。7月20日前,大家都可以來到上海張園,感受江詩丹頓270周年的歷程——通過品牌官方小程序即可預約。
熱愛,就行動起來!
八卦兔系頭條號簽約作者,本文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特色內容,轉載請聯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