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參考消息報道,2025年7月4日,柬埔寨政府宣布與美國就關稅問題達成協議,成為繼越南之后,第二個在特朗普政府“對等關稅”大棒下妥協的東南亞國家。盡管聯合聲明草案已獲雙方共識,但具體稅率仍籠罩在迷霧中。此前,特朗普政府曾放風將對柬埔寨商品征收高達49%的關稅——這不僅是東南亞地區的最高稅率,更直接威脅到柬埔寨的經濟命脈。
柬埔寨的脆弱性暴露無遺。2024年,這個國家出口總額僅為262億美元,卻有近四成產品銷往美國。美國作為其最大出口市場,地位無可替代。這種高度依賴使柬埔寨在談判中如同行走鋼絲。業內分析普遍認為,為保住紡織業等經濟支柱不受毀滅性沖擊,柬埔寨很可能被迫作出實質性讓步,包括承諾擴大進口美國產品。這種“割肉求生”的選擇,凸顯了小國面對經濟強權時的無奈。
特朗普(資料圖)
當特朗普揮舞“大而美法案”的關稅大刀,越南與柬埔寨的選擇雖有無奈卻也合乎邏輯。越南每年對美國貿易逆差超千億美元,柬埔寨的對美出口額接近百億美元,而進口額卻僅有微不足道的2億多美元。懸殊的貿易結構意味著,美國市場稍有風吹草動,就可能引發這些國家的經濟地震。面對特朗普威脅“不簽協議就加稅70%”的極限施壓,體量較小的國家難以承受全面對抗的代價。
美國在東南亞的關稅攻勢絕非孤立行動。從越南到柬埔寨,一個接一個國家被推上談判桌,背后是美國分化地區經濟聯系的戰略圖景。特朗普政府試圖通過逐個擊破,重塑區域貿易規則,壓縮他國戰略空間。這種分而治之的手法,既削弱地區經濟一體化成果,也為未來更深層次介入地緣政治埋下伏筆。
特朗普(資料圖)
面對美國的關稅攻勢,中國早已給出答案:以實力捍衛自身利益。值得注意的是,在特朗普政府近期寄往各國的“關稅賬單”中,唯獨缺了中國。這種缺席意味深長——它既是對中國反制能力的默認,也是對中國市場重要性的隱晦承認。中國有足夠實力對美國說“不”,這種底氣源于龐大的經濟規模、完整的產業體系和不可替代的市場地位。
對于柬埔寨等國的妥協選擇,中國表示理解其現實困境。但理解不等于放任。中方立場清晰而堅定:任何國家與美國達成的協議,都絕不能以損害中國利益為代價。歷史證明,屈從美國壓力調頭對華設限,最終只會自食苦果。中國既有能力抵御美國的直接施壓,同樣具備反制“隨美起舞”行為的決心與手段。
洪森(資料圖)
東南亞國家在美國壓力下的選擇,如同多棱鏡,折射出國際關系中的實力法則與生存智慧。中國的應對之道,在于保持戰略清醒——既警惕美國借關稅工具制造區域裂痕的圖謀,也避免反應過度。憑借內在實力和市場引力,中國完全能夠從容應對變局。當務之急是密切跟蹤協議細節,精準評估潛在影響,以自信姿態守護國家發展的戰略空間。
國際博弈如同暗流涌動的深海,小舟易隨波逐流,唯有巨輪能破浪前行。柬埔寨的選擇是其生存邏輯使然,卻也讓區域經濟格局增添變數。中國需要以靜制動,在復雜變局中守住核心利益,方能在風浪中把握航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