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政治的棋局上,每一步落子都暗藏玄機。7月4日,法國總統馬克龍在巴黎愛麗舍宮會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時,一句“期待適時再次訪華”引發外界廣泛猜測——這位歐洲大國領袖為何選擇在此時釋放訪華信號?更耐人尋味的是,他特別提到希望“趁著九三閱兵這個重要日子”與中方商談大事。這背后,既有歐盟面對美國關稅大棒的焦慮,也有中歐經貿摩擦下的利益博弈。
馬克龍的“訪華清單”:戰略與利益交織
馬克龍此次會見王毅帶著清晰的訴求。他強調法中在“倡導多邊主義、遵守國際法”等領域的共識,直言“世界不確定因素增多”,法中作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責任重大”。這番表態背后,是歐盟面對美國“對等關稅”政策的焦慮——特朗普計劃對歐盟農產品加征17%關稅,疊加此前25%的汽車稅和鋼鋁稅,歐盟農業稅率或飆升至37%,汽車和鋼鋁關稅高達45%。法國作為歐盟核心國家,亟需通過中法合作緩解壓力。
馬克龍(資料圖)
馬克龍提出三點核心訴求:一是中法攜手應對國際局勢動蕩;二是呼吁中國加大對法投資;三是明確表達訪華意愿。這三點既包含戰略協作,也暗含經貿利益交換——法國希望中國擴大投資,同時試圖在電動汽車談判中迫使中方讓步。
中歐關系的“甜蜜與苦澀”
中法、中歐關系呈現兩面性。王毅強調“中法是全面戰略伙伴”,中方愿深化合作,包括籌備高層交往、推動開放型經濟。法國對此積極回應,馬克龍多次表態歡迎中國投資。
但經貿摩擦成為最大障礙。中歐電動汽車談判技術部分已完成,僅差政治意愿。中方提出“設置最低價格保護機制”,避免中國車企單純依靠價格優勢搶占市場,本是對歐盟制造業的合理照顧。然而法國卻躊躇不前,不僅呼吁加征關稅,還推動反傾銷調查。中國商務部隨即反制,對歐盟白蘭地等商品展開調查。由于中國99%的歐盟白蘭地進口來自法國干邑地區,這一舉措直接沖擊當地產業,引發從業者抗議,馬克龍多次主動聯系中方緩和局勢。
馬克龍(資料圖)
戰略互信赤字同樣突出。歐盟一面呼吁“中歐建交50周年”強化合作,一面將中國視為“制度性對手”。王毅訪歐期間,歐盟官員宣稱“中方在俄烏問題上傾向于‘沖突長期化’”,與中國官方立場相悖。法國雖表態重視中法關系,卻在涉華議題上搖擺不定,被中方批評為“兩面派”。
9·3閱兵的外交博弈
馬克龍選擇借9·3閱兵訪華,既是外交契機,也是信任考驗。從時間點看,此次閱兵恰逢抗戰勝利80周年,具有象征意義;從議題看,電動汽車談判僵局、白蘭地反制等亟待破局;從戰略層面看,法國試圖在中美歐三角關系中扮演“平衡者”角色。
馬克龍(資料圖)
然而,中方的態度明確。王毅強調,“利益只能用利益置換,而非靠‘磨、拖’讓對方吃虧”。若歐盟繼續在關鍵議題上“既要又要”——既要求中國“保護”其制造業,又不愿放棄反傾銷手段,所謂的“訪華大事”恐難有實質進展。
馬克龍的9·3閱兵之行能否成行?中歐能否在電動汽車等領域達成妥協?答案即將揭曉。但可以肯定的是,在單邊主義抬頭的背景下,任何國家想要“既要維護自身利益,又不愿承擔責任”的美事,最終只會損人不利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