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怎么也沒想到,沉默兩周后,中國會如此直接地反擊。
7月6日的這道對等反制令,究竟釋放了什么信號?為什么中國這次不再給歐盟留面子了?
4500萬門檻
7月6日,中國商務部發布了一個讓歐盟措手不及的通知:采購預算超過4500萬元人民幣的醫療器械項目,直接排除歐盟企業參與。
這個數字看似普通,但背后的含義卻異常清晰——這是對歐盟6月20日限制中國醫療器械公共采購的直接對等反制。
要知道,4500萬人民幣約合600萬歐元,這個門檻基本覆蓋了大部分高端醫療設備采購項目。從核磁共振設備到大型CT機,從手術機器人到高端監護設備,這些歐盟企業在華的"拳頭產品"都將被拒之門外。
商務部的措辭也異常直接:"有必要采取措施維護中國企業的合法權益。"沒有外交辭令,沒有模糊表達,就是這么簡單粗暴。
這種"點對點"的精準反擊,在中歐貿易關系史上并不多見。以往中國更傾向于通過多邊渠道或者間接方式處理分歧,但這次完全不同。
商務部甚至在聲明中直接點名道姓,明確表示這是對歐盟措施的回應。這種直白的表態方式,讓習慣了中國委婉外交風格的歐盟官員感到了明顯的不適應。
從6月20日歐盟宣布限制措施,到7月6日中方反擊,整整16天。這16天里,中方并非無所作為,而是通過多種渠道與歐方溝通協調,試圖通過對話解決分歧。但歐盟的回應讓中方徹底失望了。
從白蘭地到醫療器械
要理解這次反制的特殊性,我們得回顧一下中歐貿易摩擦的歷史軌跡。過去,中國在面對歐盟貿易保護主義措施時,往往選擇"曲線反擊"的策略。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去年的汽車關稅事件。
當時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征臨時關稅,最高達到38%。按照對等反制的邏輯,中方完全可以對歐洲汽車出口采取同樣措施。
但中方沒有這么做,而是選擇對歐盟白蘭地發起反傾銷調查。這種"打左臉還右臉"的做法,既表達了不滿,又避免了直接沖突升級,給雙方都留了面子。
但這次醫療器械反制完全不同。商務部在聲明中明確表示,這是對歐盟6月20日措施的"對等反制"。
用的詞是"對等",不是"相關",不是"必要",就是直接的"對等"。這種表述在中國外交詞匯中是相當罕見的,通常只有在對方完全不給面子的情況下才會使用。
這種策略轉變的背后,其實反映了中方對歐盟態度的深層判斷。
商務部發言人在回應記者提問時提到了一個關鍵細節:在歐盟宣布限制措施后,中方秉持最大善意和誠意,多次通過雙邊對話希望妥處分歧,但歐盟根本沒有理會中方的善意和誠意,一意孤行構筑新的保護主義壁壘。
這句話信息量很大。"多次通過雙邊對話"說明中方確實做了努力,"根本沒有理會"說明歐盟的態度,"一意孤行"則表明了中方的憤怒程度。當善意被無視,體面就成了累贅。中方顯然不想再玩"你打我左臉我轉右臉"的游戲了。
王毅訪歐
如果說醫療器械反制是中方態度轉變的結果,那么王毅外長的歐洲之行就是這種轉變的預演。
7月初,王毅率代表團訪問歐洲,與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卡拉斯舉行了第十三輪中歐高級別戰略對話。
這次對話的特殊之處在于,中方一改以往的委婉風格,變得異常直接和坦率。
王毅外長明確告訴歐方:中歐歷史文化、價值觀雖然不同,但不能因為有差異就視為對手,不能由于出現分歧就尋求對抗。中歐不存在根本利害沖突,反而有著廣泛共同利益。
這番話聽起來像是在解釋,實際上是在警告。"不存在根本利害沖突"的潛臺詞是:我們本來可以合作共贏,但如果你非要制造沖突,那就別怪我不客氣了。
更令人意外的是王毅在俄烏問題上的表態。據《南華早報》報道,王毅向卡拉斯非常坦誠地表示:中方確實沒有為俄羅斯提供軍事援助,如果中方這么做的話,俄烏沖突"在一夜之間就會結束"。
但同時中方也不想看到俄羅斯在烏克蘭失敗,因為這可能會導致美國調集全部力量針對中國。
這種表態在中國外交史上是相當罕見的。以往中方在敏感問題上通常會使用大量外交辭令,避免過于直接的表述。但這次王毅基本上是在給歐盟上"現實政治課",告訴他們中國的真實考量和底線。
據參與對話的歐盟官員透露,他們對中方如此直接坦白的表態感到驚訝。在他們印象中,中方說話一向很委婉和中立。一位歐盟官員甚至表示,王毅的講話"堪稱為卡拉斯講授了一堂現實政治課程"。
這種直白的溝通方式,實際上是中方在釋放一個明確信號:我們已經把話說得足夠清楚了,如果你們還聽不懂,那后果自負。
善意耗盡后
從委婉到直接,從間接反制到對等反制,中國對歐策略的這種轉變并非偶然。它反映了中方對當前中歐關系現狀的深層思考和戰略調整。
過去幾年,中方一直希望通過對話協商解決中歐分歧,在貿易摩擦中盡量保持克制,給歐盟留足面子。但歐盟的回應卻是變本加厲地構筑貿易壁壘,從電動汽車到醫療器械,保護主義措施一個接一個。
中方的善意被當成了軟弱,克制被視為妥協。在這種情況下,繼續保持單方面的克制不僅無法維護中國企業的合法權益,反而會鼓勵歐盟的錯誤行為。
商務部發言人的表態很清楚:中方在"善意耗盡"后不再顧慮歐盟體面,直接反制成為必要選擇。
當前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單邊主義行為增多。在這種環境下,一味的善意和克制不僅無法獲得對方的理解和尊重,反而可能被視為可意欺凌的對象。
中方這次的直接反制,既是對歐盟錯誤行為的回應,也是向國際社會表明中國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決心。
最后,這種策略轉變也體現了中方對自身實力的自信。中國已經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是歐盟的重要貿易伙伴。
在醫療器械領域,中國不僅是重要的生產基地,也是巨大的消費市場。4500萬元的門檻看似不高,但對于歐盟醫療器械企業來說,失去中國這個大市場的影響是不可估量的。
中國是全球第二大醫療器械市場,2024年市場規模超過1萬億元人民幣。歐盟醫療器械企業在華業務占其全球業務的重要比重。
中方的這次反制,將直接影響這些企業在華的業務拓展,迫使他們重新考慮母國政府的對華政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