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1日,蘇州,一家“真人槍戰競技館”里,有一批客人在分組進行對抗。
在記錄的鏡頭下,一位女玩家突然發瘋一樣沖過來,舉起手中的仿真槍械,對著拍攝視頻的用戶臉部就是一頓掃射;
盡管槍里的子彈是軟彈,但頻繁的掃射也導致視頻拍攝者臉部受傷、出血。
當他好奇的詢問對方為何這樣做的時候,對方竟然將頭盔一摘,坐在地上,委屈的喊著:“你打我!”
視頻拍攝者又好笑又好氣——真人競技不就是要相互“打”嗎?怎么還不允許別人打她了呢?
視頻評論區對此最多的評價就是“巨嬰”。
“巨嬰”心理:成年人身體,嬰兒級情緒
所謂“巨嬰”,曾經在多年前就榮膺網絡十大流行用語,如今已經具有了一定的社會和文化內涵。
人們傾向于將那些已經成年,卻在心理和情感上處于幼年階段,或者無法融入各種社會規則中的人們冠以這一稱謂。
換言之,這部分人常常以自我為中心,以自身特殊性或者情緒等為借口,尋求不同于常人的“特權”。
這種動機一開始就是錯的。
如卡爾·羅杰斯(Carl Ransom Rogers)所言:“自我中心主義是人際關系的毒藥。”
尤其像文章開頭提到的這位,以情緒為“武器”去攻擊其他人的,就相對更為過分。
哈佛大學心理學家丹尼爾·戈爾曼(Daniel Goleman)認為:“情緒是行為的指南針,但不應成為放縱的借口。”
如果說情緒驅使的自我中心主義下,“巨嬰”行為會讓人感到有些無奈,那么純純趨利的自我中心行為則更讓人難以接受。
自我中心主義:情緒特權者的日常操作
廣西柳州的一個住宅區,突然有用戶發現電梯在能夠運行的情況下一直無法使用,這位用戶正好也沒什么事,就決定去探查原因。
這一查不要緊,直到頂層38層,才發現電梯門被一根鐵鏈連接的紙箱卡著,電梯門無法關閉,始終停在38層。
物業隨后調查監控,發現正是38層業主在前一天晚上做出了這一“壯舉”。
面對上門的物業,懷有身孕的女主人振振有詞:我現在懷孕了,電梯聲音太吵,晚上必須讓它“閉嘴”,要不我和我肚子里的孩子休息不好!
之后當警察上門,從事法律相關行業的夫妻直接消失不見,只留下家中長輩“應付”前來詢問的警方。
這種行為毫無疑問就是最為“無厘頭”、最讓人無法理解的自我中心主義邏輯,因為自己毫不必要的需求而剝奪其他人的正常權利。
卡爾·馬克思(Karl Heinrich Marx)認為,社會是各種關系的總和;
在社會當中,一個真正 “健康” 的人,應該具備一定的無私品質,但也不能缺少適度的自我關注。
在人與人的互動中,應兼顧自我需要和他人利益,以平衡自我保護與社會責任。
在懷孕相關的事情中,類似讓鄰居關閉WIFI、降低音量、甚至禁止他人娛樂的案例也并不少見。
這種案例除了讓人感到降智之外,還屬于一種十分低級的“道德綁架(emotional blackmail)”;
誠然,孕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優待;
但結合具體情況,一棟高達38層的住宅樓,近百位住戶;
如果有誰遭遇急事要用電梯,卻因為孕婦的這點需求而泡湯,那么極有可能導致十分嚴重的后果,是其無法承擔的。
這體現出這家人及其缺乏同理心,只顧自己的一點利益,毫不考慮他人感受的低下品質。
規則失效:特權意識如何拖垮公共空間
同時,如果我們將視野放廣,會發現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升,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正在逐漸增大;
垂直分布的住宅類型和注重私人空間的生活模式讓原本強調“一團和氣”的鄰里社會逐漸變成了陌生人社會(Stranger society);
這種社會秩序的維系離不開每個人對規則的遵守和公共空間的維護。
如果人們都像這位孕婦一家一樣,那么社會秩序將不復存在。
最后,其實每個人都會有不同身份,孕婦也只是其中之一,并不是擁有特權的“金鑰匙”。
心理學家菲利普·津巴多(Philip Zimbardo)在《路西法效應》中提醒大家:
“特權身份會加速道德脫鉤(Moral Disengagement),使人將他人工具化。”
無論是孕婦還是什么特殊身份,前提都是社會中的一個個體。
因為在受到這家人行為干預的其他人當中,也包括老人、小孩、病人甚至殘疾人等特殊群體,此時難道他們不需要被特殊優待嗎?
最后,借用法國社會學家布迪厄(Pierre Bourdie)的一句話:
“真正的文明,是讓特殊權利回歸普遍責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