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6月,領克品牌交出了一份穩中有進的答卷——單月銷量達26,310臺,上半年累計銷量突破15萬輛,達到154,137臺,同比增長22%。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剛剛上市不久的領克900,以5,593臺的單月成績迅速躋身全尺寸混動SUV第一梯隊,為品牌高端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隨著領克900的熱銷,再加上此前亮相的銀河M9,以及即將發布的極氪9X,吉利在“大車”這一細分市場的布局開始顯現出全貌。三款“9系”車型集中登場,也引發了業界的持續關注:為什么吉利在今年密集推出多款大型SUV?這背后究竟是一時的市場應對,還是一次更深層次的戰略部署?
要理解這個問題,首先需要回到市場邏輯本身。從產品定位來看,雖然這三款車型分別隸屬于不同品牌,但面向的用戶群體高度一致——鎖定30萬元以上的大型新能源SUV市場。這一細分領域在過去幾年中快速擴張,已成為中國新能源市場中競爭最激烈、增速最快的價格帶之一。背后的原因并不復雜:隨著新能源汽車滲透率持續提升,消費者對于“更大、更舒適、更智能”的需求不斷上升,大空間、高配置、高性能的新能源SUV,逐漸成為家庭出行和高端商務的主流選擇。
而相較傳統中型車,大型新能源SUV在空間適配能力、動力表現、智能體驗以及整車豪華感上的優勢更加明顯,尤其是在智能電混、高階智駕快速普及的背景下,很多原本只考慮豪華合資品牌的消費者,也開始轉向這類國產高端車。這種消費結構的轉變,正是吉利看準的大勢所趨。
不過,對吉利來說,這場“9系”集結行動,并不僅僅是順應趨勢,更是一次產品體系和品牌布局的重塑。在這三款車型中,領克900率先登場,定價區間為30.99萬至41.69萬元,直接切入理想L9(參數丨圖片)、問界M9所在的核心市場。盡管競爭激烈,領克900依然迅速找到自己的位置。更重要的是,其主銷車型超過六成集中在36萬元及以上價格段,說明消費者對其產品價值的認可遠高于“剛好夠用”。
據悉,領克900基于SPA Evo架構打造,平臺只服務于軸距超過3050mm、車長超過5000mm的車型,是一個純為大型高端車打造的平臺。得益于這一底層架構,領克900能在空間布局上做出很多傳統SUV做不到的處理,比如6.16㎡內部空間、88.2%得房率,以及更像MPV的靈活座椅設計,包括支持旋轉、躺平、滑移等功能,讓第三排也變得“可用”,甚至“好用”。這些細節,正是圍繞家庭全員出行場景去做的優化。
與此同時,領克900的動力系統也有針對性升級。其搭載的EM-P智能電混系統,用三擋DHT結合雙電機方案,在實際體驗中既能提供足夠的動力儲備,又通過電池熱管理和能量回收策略將能耗控制得較低。更關鍵的是,駕駛感受不像傳統大車那樣沉重遲滯,而是兼具平順和響應;再結合主動空氣懸架、電子穩定系統、四活塞大尺寸剎車,領克900試圖將“大車”這個定義從“體量大”推進到“可控、好開、場景豐富”的層面。
可以說,領克900的“首戰”讓吉利進一步驗證了“9系”的打法——以大空間為基礎,架構為核心,智能與駕控做差異化補強,從而拿下用戶對高端SUV的核心預期。
而即將上市的銀河M9和極氪9X,則進一步細化了“9系”的內部分工。據悉,銀河M9預計將主打30萬元左右的中高端家庭市場,設計感和智能座艙是它的主要賣點;極氪9X則站在整個集團最頂端的位置,主銷區間預計將向50萬元甚至更高邁進,這也是目前吉利系中技術含量最高、研發投入最大的一款量產車型。
從定位上看,三款車呈現出明確的“金字塔式”結構。銀河M9打底,覆蓋大體量中產家庭;領克900居中,以全能產品力橫跨家用和商務場景;極氪9X則充當尖端技術的展示窗口,承擔品牌向上的角色。價格層面也分別對應30萬、40萬和50萬以上的區間,構建出一個從量到質都能站穩腳跟的“9系矩陣”。
更重要的是,這三款車并非各自為戰,而是體現出吉利整體戰略的演進方向。過去幾年,吉利在新能源轉型中的節奏相對穩健,沒有貿然激進,更多是在夯實基礎架構和技術儲備。從領克900的SPA Evo架構到吉利銀河M9的GEA架構,再到這次極氪9X的浩瀚-S架構,吉利在平臺造車這條路上已經跑通了從中型車到大型車、從電動到混動、從家用到高端的完整鏈條。9系車型的集中出現,正是這一鏈條的階段性成果。
而這一切的背后,正是吉利提出的“一個吉利”戰略逐步落地的結果。幾個月前,吉利汽車控股有限公司(0175.HK)宣布,計劃收購極氪智能科技(NYSE: ZK)全部股份,將其完全納入體系運營。這也意味著,吉利要從過去相對分散的品牌運作模式中走出,重塑品牌間的協作機制和資源流動效率。“一個吉利”的提出,意味著組織結構、品牌角色、技術共享、平臺研發、產能協同等核心環節將被重新整合,形成一個更加統一、高效的運作體。
回過頭來看“9系”車型的密集推出,更像是一次系統能力的集中體現。從產品層面,它體現了吉利在高端新能源市場的制造水準與平臺整合力;從品牌層面,銀河、領克、極氪三大品牌各司其職,借助“9”系車型完成對30萬到50萬元以上價格帶的精準分布,構建起一套上下銜接、互不重疊的高端產品梯隊;而從組織層面看,它也是“一個吉利”戰略落地的最直接體現,代表了吉利打通品牌體系、重構資源效率的一次實際演練。
更重要的是,9系車型的推出,并不只是產品本身的戰役,而是一場更深層次的品牌價值重塑行動。在當前價格戰被事實叫停、行業逐漸告別“以價換量”的階段后,中國車市的主旋律正在發生根本變化:拼低價、卷規模的時代正在退潮,取而代之的是一場關于品牌認知、產品價值、用戶體驗的“價值戰”。
在這個大背景下,吉利不再僅僅依賴于基礎款產品推動體量擴張,而是通過一套結構完整、定價清晰、技術扎實的高端矩陣,去重新定義自主品牌的上限:以更高價值、更強體驗,撬動更高位置的市場認知。在30萬元以上這個極具含金量的價格帶上,吉利用自身多品牌布局和平臺技術能力構建了一道多層防線,通過產品價值向上,去推動品牌認知與用戶結構的同步進化。
而這一策略的另一重背景,是吉利將全年銷量目標從271萬輛上調至300萬輛。在整體市場趨于飽和、增長瓶頸明顯的情況下,要實現這一目標,僅靠走量型基礎車型能否突出重圍仍有很多的不確定性。更高價格區間、更優結構的車型組合,才是拉動品牌整體價值的關鍵杠桿。9系車型正是承擔這一轉型角色的代表:它們不只是數量上的補充,更是利潤結構、品牌聲量、用戶體驗的錨點。
對于吉利而言,推9,不只是造幾臺大車,更是通過幾臺大車,把“技術領先、產品分層、品牌協同、組織整合”幾件事串成一體。在這個行業變局加速的時間點,這樣的布局能否持續奏效仍需市場檢驗。但可以確認的是,當一個中國車企開始以系統能力為底氣、以整合機制為抓手去爭奪高端市場的核心位置,它已不僅僅是在做產品,而是在重新定義中國品牌的上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