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盟還是有明白人,菲律賓和越南分別在軍事經濟領域的決策失誤,其他國家都看在眼里,新加坡的政治精英,已經給國家未來指了一條明路,在中美間第一次投票中國。
這段時間以來,東盟內部可謂是裂痕重重,先是菲律賓在南海對抗中國,隨后是緬甸內戰升級,接著泰柬又爆發邊境沖突,就連東帝汶原定10月加入東盟也遇阻,越南更是第一個出賣中國與美國達成關稅協議,這一樁樁一件件,都令東盟經歷前所未有的考驗,就連維系表面團結都做不到了。
一個四分五裂的東盟,是美國所樂見的,但卻是東南亞國家的噩夢。
面對全球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加坡政治精英也開始思考國家未來。
據聯合早報報道,近日新加坡前外長楊榮文在出席活動時,談到了“特朗普2.0下的亞洲”,在他看來,特朗普政府的上臺加劇了不確定性,東南亞國家面臨更大的中美選邊站壓力,新加坡當前將保持中立,若是被按住頭選的話,會選擇美國,但若是20年后的話,則會傾向于選擇中國。
那么,如何看待新加坡的這一站隊哲學呢?
首先,楊榮文有關新加坡“現在選美國、20年后選中國”的表態,算是基于小國生存邏輯、全球權力轉移趨勢的深度戰略預判。
新加坡作為東南亞的代表性國家,其既是美國的傳統盟友,又保持與中國的合作,長期以來奉行“安全靠美國、經濟靠中國”的外交策略。
但是,這種情況隨著中國崛起正在改變,在軍事方面,解放軍越來越深入的參與東盟的軍事合作,在第一島鏈內實力已不弱于美軍,同時在經濟領域,中國已連續15年保持東盟第一大貿易伙伴地位,美國的勢力正在被擠出東南亞。
并且,美國的不確定性太大了,政策朝令夕改,特朗普“美國優先”那一套,嚴重損害了其他國家利益,天下“苦美國久矣”。
類似新加坡的地區內國家,從國家利益和長期發展考慮,眼下暫時不能徹底跟美國撕破臉,但是也做好了第二套準備,那就是等到中國全面崛起后,直接跳船轉向中國。
而新加坡也是走在其他國家前面,新加坡總理黃循財成功連任后,選擇首訪中國,美國被排在了后頭。
至于楊榮文為何會幫新加坡做出選擇,20年后押注中國,其實原因也十分簡單,畢竟中美的表現就擺在那里。
一來,經濟中心東移不可逆轉。
普京就公開表示,俄羅斯決定“向東看”是正確選擇,俄羅斯長期跟西方打交道,非常清楚世界未來在東方。
雖然美國拉攏盟友,想要打造一個排除中國的產供鏈,但實際情況是加速了東盟與中國整合,這次關稅戰更是踩了腳油門。
二來,與美式贏者通吃不同,中國以不干涉內政原則,塑造了“好鄰居”形象,贏得了周邊國家一致認可。
三來,特朗普政府不斷撕毀多邊協議,走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路線,迫使新加坡等國家承擔戰略風險,自毀了美國領導力。
楊榮文的20年預言,是對西方霸權邏輯的無聲否定,也是小國的智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